【#高中作文# #高二堅守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800字作文#】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無數(shù)瑰寶。它們是中國永遠不能磨滅的歷史,猶如朝陽,映在華夏文明的書頁里。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高二堅守傳統(tǒng)文化議論文800字作文》,供大家參考。
【篇一】
去年春節(jié),媽媽生拉硬拽、連哄帶騙把我?guī)Щ厮睦霞疫^年,說讓我感受一下傳統(tǒng)的年。果然這里的年味可足了,從三十早上開始,鞭炮聲就不覺于耳,很多外出打工的家人都陸續(xù)從外地趕回來過團圓年,因為臨街住著,不時地聽到街上大家熱情地招呼聲、喧嘩聲。很多人家也并不像城里人急著關上自家的門,于是不經意間就能瞟見街鄰四坊堂屋里葷的素的整了滿滿一大張桌子,也不管是不是吃的完,媽媽說一定要管夠,這叫“年飽”,食材必須準備足,代表來年豐衣足食呢!
我們也要開吃了,我看了一眼直徑1。5米的大圓桌上,擺滿了各色吃的,一大家子人落座后,正準備動筷子呢,媽媽使了個顏色,示意我不能動,還要干么呀?只見叔爺爺起身去屋里拿出一副對聯(lián)之類的東西,走到門外,哦,貼對聯(lián)呀!媽媽說我們老家的規(guī)矩,大家落座后,家里的男性長輩貼對聯(lián)、放鞭炮,然后才開始吃年飯嘍!
看著叔爺爺和舅舅一起貼好了長長的對聯(lián),又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來,上面有畫,“這是什么?”我忍不住問。“年畫呀!你們不貼嗎?”叔爺爺奇怪地問。媽媽解釋說:“我們那里不興貼這個,頂多貼個“!弊!”我控制不住好奇心,趕緊去看看年畫上畫的啥?是兩個威風凜凜地、怒目圓瞪、披盔帶甲的大將軍。是誰呀?媽媽說自己百度吧!我趕緊掏出手機忙活起來,是“秦叔寶、尉遲恭!彼麄兪莾纱蟮拈T神。
吃完飯,在街上閑逛,看見家家戶戶都貼著門神,有各抱一條大魚的童男童女的,有貼大大的“!弊值,但大多都是兩位大將軍,卻是衣著不同、形態(tài)各異了。有披著袍子的,騎在馬上揚鞭的、回頭馬鞭、抱鞭、豎刀等各種姿態(tài)的,都挺威風的!有他們看門,晚上我一人在家睡覺也不怕了!爸爸乘機賣弄一下:“你知道貼在門上的畫叫什么嗎?”“年畫呀!誰不知道!”“給你普及點傳統(tǒng)文化吧!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我國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民間年畫是中國民間美術中較大的一個藝術門類,它從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漸發(fā)展為驅邪納祥、祈福禳災和歡樂喜慶、裝飾美化環(huán)境的節(jié)日風俗活動,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間年畫歷史源遠流長,流行也十分廣泛,曾經有過頗為興盛的發(fā)展!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貼這兩大門神呢!我指了指貼有秦叔寶、尉遲恭的一扇門。爸爸說:“這有個歷史典故,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就命好的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稱為“門神”。后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xiàn)在的年畫了!
我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忠誠、威猛的大將軍形象——不顧危險、不顧寒冷、日夜著守護主人。他們代表著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媽媽感嘆道:這些年來,這些傳統(tǒng)的美德變得像珠寶一樣珍稀可貴了!人與人之間們逐漸失去了誠信,變得利益至上,可悲呀!傳統(tǒng)的風俗也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絢麗多彩的年畫正漸漸從我們的門上消失,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正逐漸的變淡、變小,傳統(tǒng)的小吃逐漸被洋快餐取代,親人間的團聚次數(shù)越來越少……或許幾年、十年后的老家也見不到年畫了,還有多少傳統(tǒng)能夠留下呢?”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喜歡繪畫的我,在初一早上許了個愿:“等我長大了,也要去蘇州天津那邊學畫年畫,讓年畫一直貼在中國人的大門上!”
【篇二】
你是否曾有過一瞬間的彷徨,覺得中國遺留下的文化如同黑夜中零星散落著的遙遠的星塵,雖然光芒閃爍,卻屈指可數(shù)。
從小到大,我記住的能稱得上中國文化的只是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學校里歷史課上也講了不少中外的古代史,不是我刻意而為。我總覺得中國文化與我之間隔著一條河,河有多深,有多長,我不知道,因為河上彌蒙著朦朧的煙霧,我看不清對面。只是腦海中恍忽有著它的景象,那里有青蔥的草地,芬香的花朵,還有辛勤勞作的人們。而外國歷史我倒是記住了不少,什么第工業(yè)革命,什么巴黎公社……可我還是希望中國的文化能夠在經歷了五千年之后,依舊被人們所傳頌,學習。所以當我第看見“西學中源“這個詞的時候,仿佛突然捕捉到了什么一瞬而逝的珍貴東西,在心中悄悄念了千百遍,又。
西學中源就是西方的文化是以中國為源頭開始的。這也不奇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也不算少,自然有思維的碰撞,想法就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自然也多?,為什么僅僅只是在中國起源呢?而并不是中“學”?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將自己的思維點點滴滴匯聚起來,慢慢收尋著,變成天空中那耀眼的星光,值得全世界的每個人去凝望呢?
也許是因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儒弱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妥協(xié),導致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漸漸削弱,如同一只正在燃燒的蠟燭,隨著時間的推移,身形越來越小,直至后的消失只留下鮮艷的回憶。
我們?yōu)楹螘䦶奈幕孕呸D變到文化丟失,難道僅僅只是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和古時人們對文化的不重視嗎?是的,我們當然不否認這是其中的原因,可如今的我們又在做些什么?雖然心中有滿腔對中國文化的期盼,但卻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并未有什么真正的行動。
抵制外來文化?好像也不能說得那么絕對,全盤接受,也不那么正確。也許正像魯迅《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中所“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成為新文藝“。再借用政治中所學的一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我們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將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對接。不斷發(fā)揚中國文化,提升和改造。
總有一天,我和中國文化會隔得越來越近,那煙霧終究會消散,我會渡過小河,在中國文化上種植蒼天大樹……
文化丟棄?不,丟棄是自信的墊腳石。
【篇三】
如今,現(xiàn)在的中國人在過節(jié)日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習俗,例如端午節(jié)吃粽子,中秋節(jié)吃月餅……這些文化習俗的傳承都離不開中國五千多年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然而現(xiàn)在的我們對中國文化又了解多少呢?
別的暫且不說,就說我國的唐詩宋詩,你對它了解又有多深呢?無論是唐詩的藝術魅力,還是宋詞的小令,中調,長調,給我們的都是一些許許多多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讓我們回味無窮。
你看,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他們共同經歷了李唐王朝從極盛走向衰敗的過程,二人都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詩風豪邁飄逸;杜甫博大精深,詩風沉郁頓挫。他們是唐詩星空中為耀眼的雙子星座:一個浪漫奇跡,一個情深意永。而北宋詞人李清照卻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愁”字。其中,她《醉花陰》中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間接的給我們展示了她的無限“愁絲”。給我們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感情色調。
其次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這四件東西,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們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功不可沒的。你看我們現(xiàn)在用的作業(yè)本都是通過造紙術等一系列程序完成的。而火藥在現(xiàn)今社會軍事方面的功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是它讓我們國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也是它讓其他國家對我們所背負的“東亞病夫”有了新的看法。然而指南針在航空、輪船、交通方面的功績也是閃耀奪目的,接著過來的“路位移”讓我們這些對路途的不熟,也漸漸的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使我們到陌生的地區(qū)可以找到方向,這些發(fā)明,不正是傳承著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嗎?
然而文房四寶也不占下風,你看哪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使人身臨奇景,遨游世界,那飛揚的神筆揮灑出豪邁情懷,使人有一種想去了解“它”的想法。同時,也繪畫出一張悠閑自若的畫面,給人一種悠閑自在的感覺,從而讓人們更加的想去“研究它”
我想對于文化,既要傳統(tǒng)文化,也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中華民族雖然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卻是四大發(fā)明古國中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yǎng),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要學會觀察文化現(xiàn)象,學會文化透視,發(fā)揚中華文化,傳承其精華。
【篇四】
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是一代禮儀之邦,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向我們展示文化的高尚,但如今社會上的一襲逆流也值得讓我們深刻反省。
作家曹雪芹給我們留下的一個文學的奇跡——《紅樓夢》,它向我們講述一個龐大家族的繁榮與落沒;一曲曠世的戀情;還有那十二朵令人憐惜的奇葩。迄今無一人敢說完全讀懂了這部名著,可見其崇高的文化價值所在。我們理應去追捧,去熱愛,去享受這些名著的,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說“看不了”。究其根底,還是因為我們對祖國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欣賞能力逐漸趨于惡俗化。漸而遠之,祖國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
與其恰恰相反的是,正當一檔檔娛樂節(jié)目如火如荼地進行時,一些電視臺逆襲推出的文化類節(jié)目卻在喧囂聲中突圍而出。這正彰顯了文化的正能量。中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雖有弊端,但我們理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用清醒的認識,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把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而不是避而遠之。
近兩年中國出現(xiàn)的“扶不扶”事件令我們大為震撼,很多年輕人還因此患上了“扶老恐懼癥”。當?shù)赖铝x舉屢遭無良誣陷,當英雄出現(xiàn)流血又流淚的殘酷先例,人們選擇做看客以明哲保身,似乎是理性之舉。是生活的教訓讓我們的心越來越硬,還是市儈與庸俗漸漸占據了我們曾經單純的心靈?成熟讓我們冷漠,理性讓我們逃避,這樣的成熟與理性,難道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還記得那個次被蜇卻依然執(zhí)著的救蝎子的僧人嗎?他說:蝎子蜇人是它的本性,救它是我的本性。
難道這還不夠發(fā)人深省的嗎?中國代代流傳下來的“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忠于職守”等諸多優(yōu)良品質傳到我們這一代沒想到會因此而付出代價。
的確,中國經濟如今正迅速騰飛,但文化卻正走向混亂。唯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才是解決現(xiàn)世問題的良方。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聚積淀了幾千年,足以證明它的價值所在,因此我們都應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偉大的中國文化正離我們越來越遠,讓我們共同張開雙臂歡迎它的回歸!
【篇五】
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無數(shù)瑰寶。它們是中國永遠不能磨滅的歷史,猶如朝陽,映在華夏文明的書頁里。可在長河中,又能有多少文化古物能不被淘汰,不被從歲月的史書上抹去呢?
福州市烏龍江畔臚雷村的陳氏祠堂,已有730年歷史,不過,這個歷經九世的家族祠堂,正面臨著被拆遷的危險,現(xiàn)在已經是一座空蕩蕩的孤樓。我弄不明白,為什么那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會面臨淪陷。在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同時,奪走了我國無數(shù)古文物,可那時人們?yōu)楹斡忠獡尰貋?因為那是中國的東西!看,現(xiàn)在沒有人來搶,也沒有人來破壞,中國的文物還是會消亡!
北京圓明園,已是廢墟一片了,那是敵人冷酷的鐵騎下被燒殺搶掠的鐵證!那一年,八國聯(lián)軍進犯,圓明園里的十二生肖銅像被奪走,無數(shù)瑰寶被掠奪、銷毀。敵人走了,還將圓明園燒毀,那中國美麗的皇家園林建筑啊,就這樣被敵人付之一炬!可那不算什么,因為那是八國聯(lián)軍干的,現(xiàn)在國富民強,沒有硝煙和戰(zhàn)爭,被毀的文物,都是中國人自己干的!無知的華人啊,醒一醒吧,不要讓祖國陷入危難。
中國,不只是一個國家,它同時還是一位母親。長江、黃河是它的血脈,峽谷是它的歸宿,而矗立在她身上的,是她的孩子們。她用心哺育我們,用她堅實的臂膀擔起了沉重的危難。而她的孩子們,正在用盡各種手段去折磨這位母親。他們破壞了森林,污染了水源,現(xiàn)在,又把貪婪的目光轉向了母親的一切。無數(shù)文物的丟失,古建筑群被毀,這位母親歷經艱難險阻保留下來的文物,就要被她疼愛的孩子們毀掉,這怎能不叫她心痛呢?
作為一個學生,我不能眼看著自己國家的文物被毀,這是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的覺悟?涩F(xiàn)在,又會有幾個人去保護這五千年來的文物呢?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一件東西,一只寵物跟自己呆久了,就有了感情,是一種無法比擬的感情?墒牵迩陙,祖國母親盡力保護下來的心愛之物,就要被銷毀,她再也見不到這些陪她經歷多少風雨的“孩子們”了,她又如何放得下,如何不心痛呢?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鄉(xiāng)村文明正在淪陷,無數(shù)建筑和古代群雕已成為文化廢墟。在城市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活文化也在不斷消逝。以這樣的速度,不久的將來,中國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昌盛了。消亡了的永遠不會回來,正如鮮花,摘掉一朵就少一朵,保護好她,才有更多好的。歷史不斷在歲月的書上刻下文明,就是希望幾千年的文化藝術不會丟失,請所有國人和我一起出力,保護這物價的中華民族的精魂。
【篇六】
隨著現(xiàn)代化的迅速發(fā)展,電視,計算機,電話等許多包含現(xiàn)代化的東西被發(fā)掘出來。人們追求新科技,卻忘掉了我們千古年來傳承下來的文化。
可以說,現(xiàn)今隨著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幾乎每家每戶都配有電視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每每一打開電視機或電腦,浮現(xiàn)出來的往往是綜藝娛樂節(jié)目。娛樂方面的卻比新聞或電視劇方面的要多得多,在這些娛樂節(jié)目中只有些許節(jié)目遵循了我們應重視的文化——“聽寫大會”這個綜藝節(jié)目可以使我們學會很多我們平常很少用到也可以說是從未見過的詞語,讓孩子從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也能讓人們懂得更多道理和知識,還有像“天天向上”這類娛樂節(jié)目,既可以讓我們娛樂也有著許多的文化知識讓我們學習,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恰恰也需要這樣的綜藝節(jié)目來引導我們。
但在這些娛樂節(jié)目中,卻也有著那些荒蕪了我們的文化特色的節(jié)目。比如說近很火熱的一個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它很容易使觀眾們錯以為只有長得好看,歌唱的好聽就一定能出名,但這卻是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在這兒就有一個現(xiàn)成的例子,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不知是誰問了選手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國古代的詩仙是誰?只要是讀過書的人都會回答出來是李白。但問出這個問題后,臺上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就連那所謂的導師也都表示不知道,這也就顯出了那些所謂的名人明星對文化的不重視,才會導致尷尬發(fā)生。
再比如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愛看的一類娛樂節(jié)目“快樂大本營”全都是那些主持人在臺上東拉西扯,俊男靚女們一起嘻嘻哈哈,不顧形象。也很容易給公眾們一個這樣的誤導:只要歌唱好,把游戲做好,就能又出名又能大把賺鈔票。還有就是有一類關于寵物的綜藝娛樂節(jié)目,我們又不是每家每戶都要養(yǎng)寵物,又何必花費時間花費金錢去做這類節(jié)目呢?還有相關的娛樂節(jié)目,比如有:“男生女生GO”“活力大沖關”“星光大道”等,壓倒了一切包含了文化物質的電視節(jié)目,也還占用了相當大的資源空間。
也許,在這個社會中,當人們工作之后需要放松心情,都會觀看像這樣的娛樂節(jié)目,好讓自己放松一下,人們就一昧接受那些節(jié)目中的搞笑因素,而逐漸忽視了新聞等文化。我們青少年應該多看那些能增長我們知識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少看那些低俗的娛樂節(jié)目,決不能癡迷于此,忘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腳踏實地,不能讓自己的靈魂成為娛樂的對象,希望人們能夠理性地看待娛樂文化,提升自己的娛樂品味,追求崇高!
后,希望各位影視媒體的節(jié)目安排除了發(fā)揮好娛樂功能外應多策劃有文化素質的節(jié)目,繼續(xù)把我們所重視的文化永遠傳承下去,而不是一味的娛樂,低俗滿天下!
【篇七】
“民族服飾”一詞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往往說起民族服飾大家都會想起維吾爾族少女綺麗的衣裙,想起苗族華麗的銀飾,想起藏族獨特的藏袍……可是漢服呢?這個占民族百分之九十的民族服飾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
記得去年在釣魚的島事件鬧得很熱的時候,有這么一篇報道深深地刺痛了作為漢族子孫一員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著漢服出街,眾人誤認為是和服,當街遭扒并燒毀漢服。我不禁深深地問一句:“難道你們真的忘記漢服了嗎?難道你們真的認為旗袍和西裝才是我們漢族的民族服飾么?難道你們眼中的漢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這一刻,我忽然羨慕起日本了。
羨慕日本由漢服進化并改良的和服閃亮登臺在世界各地;羨慕日本從平安奈良到江戶鐮倉,即使經過明治維新,在今天仍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和服的蹤跡;羨慕日本每年都有活動在宣揚并傳承著和服文明……我不愿為此痛心,不愿漢族祖先的智慧無人贊嘆,不愿我華夏衣冠依靠日本去宣傳,不愿我民族文明消逝于世界……在中國,我漢家兒郎,為什么他們穿上美麗的服飾,你們卻說他們行為異常、做秀、叛國?為什么我們倍感珍惜的漢服,你們作為漢族子孫的一員竟說它屬于日本……?
在當今社會,有特色的民族服飾往往是用來分辨不同民族的標志之一?墒菫槭裁,我不止看到民族大聯(lián)歡時,各民族的代表穿著屬于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飾談笑風聲其中。而漢族代表卻突兀地穿著西裝站在其中,和任何歐洲國家一樣,和美國,英國一樣……漢服呢?你們的漢服呢?作為漢族子孫的你難道真把漢服給忘了?漢服男兒的瀟灑盻兮,漢服女兒的巧笑盻兮,難道只能在歷尋找了么?難道都只能在和服的身影后尋找了么?
漢族是全世界被剝奪衣飾文明的民族。歷經鴉、片戰(zhàn)爭到十年的*,消逝的文明不盡其數(shù),失去民族服飾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強加于我們身上恥辱的標志,刻意遺忘并坦然接受,實在可恥。中華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讓,喪失自我風格。復興中華,從漢服起,想起漢服那遙遠的一聲聲呼喚!
記住吧!深深地記住吧!有一條河叫長江,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種服飾叫漢服,有一個民族叫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