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知從字面上理解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
簡單的說,自我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的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認識與調節(jié),以及自我評價、自我規(guī)劃的能力等,其中包括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缺點,意識并調整自己的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望,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律和反省,人的一生都在進行,它是一個漫長的旅程。
自我認知,可以說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晌覀兪欠駥τ凇白晕艺J知”有一個非?陀^和清醒的了解?
我們經(jīng)常會談論自己的孩子不自信、膽小,做事情沒有目標,不能很好和別人合作。
我們風風火火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要求孩子大膽,鼓勵孩子自信,幫助他們設定目標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幫助您的孩子認知他自己。
自我認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
“自我認知”的萌芽階段
“自我認知”的起點是開始擁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最早出現(xiàn)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他們會指著自己的玩具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你不許碰!”
當自己的東西沒有經(jīng)過允許被其它人擺弄或使用后,他們可能會暴跳如雷不依不饒。他們似乎變得更有主意,會拒絕媽媽準備的外套,堅持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孩子們用類似的語言和行為,傳遞著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對自己的物品有使用權和管理權,請爸爸媽媽理解和尊重。
童年期的“自我認知”
當孩子進入童年期后,他們開始對自己是什么樣的感到好奇。此時“自我認知”體現(xiàn)在對自己的外貌、性格、興趣愛好、能力、同伴關系等有了一定的認知、評價和態(tài)度。
而他們進行自我認知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周圍人的反饋,尤其是老師、父母和同伴的反饋?梢哉f,這些人的反饋如鏡子一般幫助孩子們勾畫出“我的性格如何”、“我擅長什么”、“我會交朋友嗎”等等關于“我是誰”的樣貌。
青春期的“自我認知”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會如哲學家一般質疑,甚至*曾經(jīng)自以為的樣子,重新梳理成長的片段,思索“自己究竟是誰”這個終極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是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急劇變化的時期,也是童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在自我探索中會有五味雜陳的情緒體驗:焦灼、迷茫、暴躁、興奮、低落。
那么,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孩子提升對自我的認知呢?
我們?yōu)楦改柑峁⿴c建議,這些看上去很小的細節(jié)如果能堅持成為父母和孩子交流中的習慣,就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們分析自己、認識自己。
第一、告訴孩子他的祖國,他的家鄉(xiāng)和他的家庭
和孩子講家族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通過述說家庭成員及祖輩的故事,孩子能夠了解到家族的歷史,強化身份的認同。
孩子也很喜歡聽自己更小些時候的故事,了解自己的歷史。一本相冊,可以成為父母和孩子回憶、分享、交流的美妙時刻,有促于提升孩子的歸屬感。一個玩具、一件衣物都是重溫舊日時光的好東西。
二、調整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能力的認識
制定目標中我們能夠較容易看到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認知是偏高還是過低,這個時候我們不用進行干擾,而是在孩子執(zhí)行計劃的過程中通過和他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行為結果來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通過調整后的孩子會更好的做出自己能夠達成的目標和計劃,這樣目標的達到率的提高自然就會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并且創(chuàng)造了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機會。
三、鼓勵孩子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
比如,晚上睡前和孩子一起簡單回顧一天的活動,反省做得滿意的地方和不滿意的地方。在這過程中,父母也對自己的某些事情進行反省,比如“我也許應該換一種方式來做這件事情”之類的話,能夠幫助孩子以這樣的方式內省。
父母不要總是在給孩子評價,當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試試讓他(她)來談談自己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
四、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心理感受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和孩子交流他最喜歡的,最煩惱,最不開心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都有哪些。在孩子看電視看電影和獲取一些信息的時候,交流他的感受。
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并且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總結和歸納他的感受能讓他更好的了解自己,逐漸的他能進行自己喜好的選擇,自己需要的選擇。
人的存在是一個系統(tǒng),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了解自己,是一個美麗的旅程。
孩子們在這個旅程的起點躍躍欲試,而我們也同樣在這個旅程中,讓我們就在這樣的攙扶中,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過程,也是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人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