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以各種方式依靠太陽而生存的。沒有太陽的光和熱,就沒有生命。太陽給了我們食物、衣服,甚至我們的煤也是太陽供給的。
太陽還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白天和黑夜。光是直線傳播的,它來自9500萬英里遠的太陽。
太陽只能照亮半面地球。照亮的一面是白晝,暗的一面就是黑夜。在24小時當中,地球的每部分進行著白晝和黑夜的交替。
一個冬天的晴日要比一個夏天的睛日冷,因為夏天的白天比較長,一切東西受熱的時間較長,太陽直射到地球上。冬天,白晝短,物體受熱時間相對短,而且太陽相對較少地直射地球。
土地,就像沙子一樣,比水受熱快,但失熱也快。因此,在一個赤熱的夏日的海灘上你會感到沙灘多么熾熱,而當你在淺水灘行走的時候,水卻是涼的。
太陽使我們的地球很美好,它給了我們光亮,使我們溫暖,使萬物生長。沒有太陽,我們就不能生存。
【篇二】
太陽耀斑,最近研究表明太陽溫度的變化并不是影響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SDO/友邦保
最新的發(fā)現(xiàn)*了以前被廣泛認可的科學觀點-過去長時間的溫暖和寒冷的天氣可能是由太陽活動周期波動引起的。
在過去的1000年里,分析北半球氣候變化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氣候變化的主要是火山噴發(fā)引起的。這將阻止太陽光線抵達地球表面,進而引起的一系列的氣候變化,如導致干旱,陰冷等。但是,從1900年以后,溫室效益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結果表明:長時間的太陽輕微活動應該不會對地球的氣候造成太大的影響,相反,這將有助于提高科學家的認識同時對氣候預測也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使用過去的溫度記錄進行這項研究,這些記錄是由樹的年輪和其它的一些歷史資源等這些數(shù)據(jù)構成的。他們把這些數(shù)據(jù)與過去氣候的計算機模型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出了一些重要且微妙的變化。
他們發(fā)現(xiàn),太陽下微小的變化顯示出了這些氣溫記錄之間的關聯(lián)性。最后表明:在過去的1000年里,太陽活動對氣候的變化影響最小發(fā)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這項研究同時也獲得了自然環(huán)境研究委員會的支持。
愛丁堡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AndrewSchurer博士認為:“直到現(xiàn)在,過去太陽對氣候的影響我們知之甚少。我們希望新的發(fā)現(xiàn)將會幫助我們提高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對溫度是如何變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提高對未來氣候走向的預測的準確性,F(xiàn)在,太陽活動和英國異常寒冷的天氣的關系仍在研究中。
【篇三】
我們星系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人們認為它擁有400億顆可能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這一數(shù)字是根據(jù)當前已知有1049顆行星圍繞其他恒星運行,這些恒星擁有超過2000個候選對象有待進一步觀察的事實做出的評估結果。
在這1049顆行星中,我們知道有十幾顆在其他恒星周圍擁有的行星可能適合我們目前已知的生命形式生存。據(jù)科學家估計,在距離地球不超過60光年的范圍內(nèi)存在很多潛在的可居行星。
科學家利用“開普勒”望遠鏡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該望遠鏡在4年時間里,每隔30分鐘就為15萬顆恒星拍照一次。然后對這些圖片中的恒星光的微小,但是非常有規(guī)律的突然下降進行分析,這是一顆行星從這顆恒星前方飛過的確鑿證據(jù)。它觀測的恒星中大約有4.2萬顆與我們的太陽溫度一樣,或者稍低一些,科學家在這些恒星周圍發(fā)現(xiàn)603顆行星。其中有十幾顆是類地行星,即與我們的地球大小差不多,而且位于恒星的合適位置,它距離主星既不太遠,也不太近,正好適合生命生存。排除數(shù)據(jù)中存在的錯誤后,據(jù)他們估計,在像太陽的所有恒星中,有22%擁有一顆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美國夏威夷大學的霍華德博士說:“在我們的星系中有400億個機會可供生命誕生和演變,F(xiàn)在可供我們尋找智能生命的目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