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山海經(jīng)》之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
時間:2018-11-01 17:18: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小 中 大]【#少兒綜合素質(zhì)訓(xùn)練# #古籍《山海經(jīng)》之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山海經(jīng)》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下面就和©無憂考網(wǎng)一起來了解下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歡迎閱讀!
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
海內(nèi)西北陬以東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東向立。一曰龜山。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貳負(fù)之尸在大行伯東。
犬封國曰大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進(jìn)柸食。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鬼國在貳負(fù)之尸北,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貳負(fù)神在其東,為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fā)。在犬北。一曰從足。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
大蜂,其狀如螽;朱蛾,其狀如蛾。
蟜,其為人虎文,脛有【綮糸換月】。在窮奇東。一曰狀如人,昆侖虛北所有。
阘非,人面而獸身,青色。
據(jù)比之尸,其為人折頸披發(fā),無一手。
環(huán)狗,其為人獸首人身。一曰蝟狀如狗,*。
襪,其為物,人身黑首從目。
戎,其為人,人首三角。
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于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侖虛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
陽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門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尸,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燭光,處河大澤,二女之靈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
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huán)之。
大蟹在海中。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
明組邑居海中。逢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吳孺帝顓頊于此,棄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
大荒東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有小人國,名靖人。
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犂。
有潏山,楊水出焉。
有蒍國,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
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維嬴土之國。
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囗食,使四鳥。
有夏州之國。有蓋余之國。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東極、離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東方曰折,來風(fēng)曰。帠|極以出入風(fēng)。
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豸虎】。黃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豸虎】處東海,是惟海神。
有招搖山,融水出焉。有國曰玄股,黍食,使四鳥。
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
海內(nèi)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君頁】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于烏。
有神,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比尸。
有五采之鳥,相鄉(xiāng)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蘇山,日月所生。
有【土熏】民之國。有綦山。又有搖山。有【融蟲換曾】山,又有門戶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鳥。
東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
東北海中,又有三青馬、三騅、甘華。愛有遺玉、三青鳥、三騅、視肉、甘華、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曰【上鳥下宛】--北方曰【上鳥下宛】,來之風(fēng)曰【犭炎】--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yīng)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fù)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應(yīng)龍之狀,乃得大雨。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fēng)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