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優(yōu)秀黨員紅色之旅心得體會【三篇】#】去革命紅色圣地參觀,可以讓黨員們接受靈魂的洗禮。那么,紅色之旅后有哪些心得呢?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黨員紅色之旅心得體會范文”,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無憂考網查看。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一)
從小就飽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能去遵義一看,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精神,那是人生的夢想之一。這次在公司黨委組織開展的“紅色之旅”的活動中才得以實現(xiàn)。登上南下的飛機,在閉目凝思中依稀憶起當年學習黨史時有關遵義會議的片斷: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紅軍長征途中于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并且把戰(zhàn)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為了擺脫尾追和堵?lián)舻臄耻,毛主席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zhèn)遵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的重要會議。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主席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毛主席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長征,開創(chuàng)了抗日戰(zhàn)爭的新局面。它證明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復雜問題的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在黨委的精心組織下,我們來到歷史名城——貴州遵義。再次重溫黨的歷史。信步走進會議舊址,只見大門上高懸一塊牌匾,上書六個大字:“遵義會議會址”。熟悉的字跡使我想起一代偉人豪放的風采和傳奇。大門里,再普通不過的一幢兩層青磚小樓,狹窄的樓梯,低矮的房間……70年前,就是在這里,會議改變了中國革命的航向,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命運,把中國革命引向了勝利。中國革命就此走向輝煌!
走出青磚小樓,大家仍意猶未盡的在議論中表達著自己的感受。70年后,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黨中央正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在公司的配送業(yè)務正在有序開展,為做好配送這一系統(tǒng)工程,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必須立足本職崗位,追尋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足跡,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埋頭苦干,奮發(fā)進取,努力創(chuàng)造一流的工作業(yè)績,為公司的發(fā)展做貢獻。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二)
這次在學校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有幸來到了這座山城——重慶。有幸不僅是因為這里是美麗的山城,有別有韻味的夜景、文明深邃的人文,更是因為它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是我們當代青年、當代共產黨員的敬仰高地、英雄之城。
這座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古城,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qū)是巴渝文化的發(fā)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歷史。這座城市的紅色文化非常濃郁,踏足這片土地,您不能不想到江姐、葉挺、張學良,還有在我們的小學課本里讓我們敬佩不已的小蘿卜頭宋振中,他們的英勇事跡無不在我們眼前一一浮現(xiàn)。
歌樂山,一個如此動聽的名字,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然而,六十年前,這里卻是陰森恐怖的人間地獄,幾百名戴著腳鐐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婦女甚至小孩遭到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慘絕人寰的折磨,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館,當我們在英雄紀念碑前有力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時,我們的心靈在洗禮、我們的信念更堅定。
渣滓洞,一個原本就不會討人喜歡的地方。今天,順著蜿蜒崎嶇的山路進入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渣滓洞監(jiān)獄,呈現(xiàn)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蕭殺的景象。院落的四周是虎視眈眈的碉堡、暗哨、鐵絲網,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濕、陰冷,僅三米見方的小屋。每個房間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風的地方是那個巴掌大的窗戶?吹揭唤M組陌生的名單,看到一張張發(fā)黃的照片,眼前浮現(xiàn)出革命志士寧愿把牢底坐穿的視死如歸的音容笑貌。進入渣滓洞我們每個人都面色凝重,想著當年監(jiān)獄的恐怖氣氛、感受著革命者寧死不屈的堅強革命精神。試想一下,當年的渣滓洞監(jiān)獄是怎樣的一種環(huán)境:高墻上如網般密布的高壓鐵絲網、外院崗樓上如臨大敵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對著各個監(jiān)室的槍口,還有那在放風壩四處游動著特務看守、不時從審訊室里傳來的鞭打聲和特務們如狼似虎的嚎叫聲,這只能讓人想起這是一所人間地獄,陰森、恐怖,對于被關押的革命者來說,如果沒有鋼鐵般的堅強革命意志,很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堅守革命立場。
參觀了渣滓洞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想當年無數(shù)的革命烈士被關在這里,長期忍受敵人的嚴刑拷打,但絕不動搖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不叛變,不消沉,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支撐著自己,他們堅信中國的革命會迎來成功的那一天。他們的意志比磐石還要堅定,正是這樣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國革命固若金湯的精神統(tǒng)一戰(zhàn)線。
在回程的客車上,我仰望這座被歷史熏染的城市,一座英雄之城,是誕生了偉大紅巖精神的紅色城市,紅巖魂是中國之魂,是民族之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將接過先輩的旗幟,使革命的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相信更堅信,紅巖之城、革命之城必將成為人生的敬仰高地。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三)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對于我思想上的幫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綿吮吸水分一樣吸取著這塊神奇的土地所能帶給我的啟示。細細品來,這一路的參觀考察學習,竟如同黨性教育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下面,我就這次紅色之旅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向大家作一匯報。
(一)關于參觀革命圣地延安發(fā)展現(xiàn)狀的一些感想
久居北京這個大城市,享受于舒適的生活,在出發(fā)前,雖然對革命老區(qū)的艱苦有一定的估計,卻還是沒有想到,我們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還是如此的艱苦。我們的黨十分關注老區(qū)人民的生活,國家的多項政策,不斷的支持的延安的發(fā)展,一個個現(xiàn)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設,讓我看到了延安的未來,我想不會過多長時間,這里將是另一番景象。
(二)“偉人故居”給我深切的體會和生動的教育
在經歷了紅色之旅后,我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的地方,無論是棗園的偉人故居,還是楊家?guī)X的革命先輩辦公處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簡樸而又莊重。不要奢望那些偉人們會去為自己建設什么高貴華麗的處所,事實上,這一路走來,參觀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簡陋的偉人故居。
偉人們,總是怕投身革命的時間不夠似的,把自己的臥室經常性地和辦公地點相臨近或者干脆并為一室,這樣就可以擠出盡量多的時間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幕幕這樣的畫面——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前線將士們奮勇殺敵,而我們的偉人們,就在這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謀劃、挑燈夜談、竭盡全力去工作。正是他們的“決勝千里之外”,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了一場又一場艱苦的戰(zhàn)役,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全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梢哉f,今天,當我踏上延安這片熱土,感受到那段熱情燃燒的歲月,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靜。
(三)延安精神給我深刻教育和無窮動力
舉世聞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給中國帶來光榮與神圣,也令世界詫異與震驚。過去的延安老區(qū)是荒山禿嶺、貧窮落后。1936年黨中央、毛主席進駐延安后,這座黃土高原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全中國和世界關注的“紅都”,中國革命也從此由勝利走向勝利。當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擺脫國民黨的圍追堵截,歷經種種艱難險阻到達陜北的時候,延安正是以母親般寬大而溫暖的胸襟接納了這些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小米飯滋養(yǎng)著八路軍的指戰(zhàn)員,他們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自力更生,開辟出了陜甘寧根據地。巍巍寶塔山見證了那個風云突變而又豪情萬丈的時代。時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親向每一個人訴說著當年的革命故事。正是基于這樣的情感,當我隨著同事一同踏上“紅色之旅”的征程時,歸“家”的喜悅自是現(xiàn)于言表。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經歷了這次延安之行紅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發(fā)著一種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給了我關于黨性和黨的知識的教育,讓我意識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實實地為人民服務,才能把工作切實搞好。我們學習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記總書記說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延安精神帶回我們的工作中,求真務實地為群眾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在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向著社會主義強國邁進的時候,迎來了中國共產黨誕生88周年紀念日和建國六十周年。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里,回顧黨的歷史,撫今思昔,在為黨的偉大成就而歡欣鼓舞的同時,我還要說:我們要進一步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