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 #九年級語文考試題及答案#】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為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考試題及答案,僅供大家查閱。
一、積累運用(20分)
1.下列加線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溫馨(xīn)輪廓(guō)采擷(xié)陶冶(yě)
B.休憩(qì)不屑置辯(xuè)困厄(è)一簇(cù)
C.點綴(zhuì)潸然(shān)甲胄(zhòu)反饋(kuì)
D.虔誠(qián)迤邐(lǐ)湖泊(bó)污垢(gòu)
2.選擇下面用詞正確的一組()(3分)
、偎鼈兠鎸χ默F(xiàn)實該是多么。
、诓幻氖p間叢生出的生命。
③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在石縫間而凄凄切切。
④它們一定會比未經(jīng)過風雨考驗的的種子具有更為旺盛的生機。
A.嚴峻倔強飄游嬌嫩
B.嚴酷頑強飄落嬌弱
C.嚴峻倔強飄落嬌嫩
D.嚴酷頑強飄游嬌弱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好作品往往會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美好。
B.積累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創(chuàng)造是積累的飛躍。
C.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有準備的人總是有能力戰(zhàn)勝困難而且有勇氣面對困難。
D.翻開詩人卷著,我們處處聽得雨景,看得雨聲,品得雨味。
4.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那該是大自然在多長的時間里的杰作!
、谖覀兙幼〉倪@個星球在最古老時代原是一個寂寞的大石球,沒有一層土壤。
、巯胍幌敕饰滞恋氐膩須v,你會不由得涌起一種遙接萬代的感情。
、芙(jīng)過了多少億萬年,太陽風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給地球造成了一層層的土壤,每經(jīng)歷千年萬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層。
、菹胍幌胛覀兡峭寥篮襁_五十米的華北黃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②④⑤①D.⑤①③②④
5.綜合性學習。(8分,每小題4分)
校團委開展以“我與環(huán)境”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下面是這次活動中的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
。1)校園門口的綠化區(qū)經(jīng)常被踩踏,同學們覺得需要立一塊牌子,提醒人們愛護花草。請從下列詞語中選出四個,組成對偶句,作為牌子上的宣傳語。
行人花草文明愛護踩踏繞道彰顯含笑
。2)為了以實際行動美化環(huán)境,九(1)班參加了植樹活動。班級向學校總務處借了36把鐵鍬,8個水桶。請你以班委會的名義給學?倓仗帉懸粡埥钘l。
二、閱讀理解(40分)
。ㄒ唬╅喿x《石縫間的生命》的選文,回答問題。(14分)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縫間尋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會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為永遠的死寂,飛鳥無處棲身,一切借花草樹木賴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絕跡,那里便會淪為永無開化之日的永遠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貪戀于黑黝黝的沃土,它們又如何完備自己駕馭環(huán)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變得愈加堅強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試想,那石縫間的野草,一旦將它們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們一定會比未經(jīng)過風雨考驗的嬌嫩的種子具有更為旺盛的生機,長得更為繁茂;試想,那石縫間的蒲公英,一旦它們的種子,撐著團團的絮傘,隨風飄向濕潤的鄉(xiāng)野,它們一定會比其他的花卉生長得茁壯,更能經(jīng)暑耐寒;至于那頑強的松柏,它本來就是生命的崇高體現(xiàn),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給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樣。
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huán)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煉自己,成長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華自己。
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學的,又是哲學的,是生物學和哲學的統(tǒng)一。它又是美學的,作為一種美學現(xiàn)象,它展現(xiàn)給你的不僅是裝點荒山枯嶺的層層蔥綠,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壯麗的心靈世界。
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懾人們心靈的情感力量,它使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變得神奇輝煌。
6.選文最突出的表達方式是什么?(2分)
7.為什么說“石縫間的野草”會比“未經(jīng)過風雨考驗的嬌嫩的種子具有更為旺盛的生機,長得更為繁茂”?(2分)
8.選文第二段的兩個“愿”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4分)
9.你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誰提出來的嗎?你能為本文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嗎?(6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
傾聽原野
原野疲憊地躺下來,勞作后的漢子似的攤平四肢,對著天空敞開寬厚、結實的胸膛。這個季節(jié),那擁擠著、嬉鬧著、任性地在這邊掀起排排綠浪,從那邊凹出條條金谷的莊稼都紛紛撤退,一群群地蹲在村旁場院里;貪戀熱鬧,日夜在田畝上歡唱著穿梭織網(wǎng)的飛鳥,不知逃向了何方;就連悠來蕩去的小驢駒、牛犢子也蹤影杳杳了。空曠、沉寂、不癢不痛,無遮無攔,一眼可望穿八百里……
只有樹們還站在這兒。
就在我對面的這些樹,叫你簡直不敢相認,它們變得這么丑陋了,它們脫去了銀光閃閃的鎧甲,憔悴、枯瘦、黧黑的枝干疙疙瘩瘩,且密布著一道道小口子,如同農人生了凍瘡的皴裂的手,僵直地扎煞著,再沒有往日那瀟灑、優(yōu)美而夸張的舞姿,漫天鵝毛大雪飄灑時才會替它們包一層絮棉。有一株樹許是負載過太多、太重的果實,樹身前傾,壓彎的枝條幾乎觸到地面,顯得矮小、衰老、衣衫襤褸,你不由得好生憐憫,它自己卻并不在意,好像正沉浸于一團美夢,肯定又夢見頭頂抽出簇簇新芽,新芽上綴滿露珠的寶石……
這片林子后面的樹則散漫、自由、輕松得多,它們或三五一伙地小憩在地頭,或稀稀落落地順著溝渠溜達成一趟兒,或獨個兒在田間佇望、徘徊……很像丹青妙手恣意揮毫遺落的墨痕。遠樹無枝,遠人無目,你看不清它們的模樣,像被雷電劈斷、燒焦了半邊身子,誰因為根毛吸不足水分早早枯干了須發(fā),誰的膀子上長了一堆圓鼓鼓的毒瘤,你全然不知曉。甚至它們各是啥樹種你也說不上來,你喊不出它們的名字,其實對它們來說這不重要,原野上的樹有無姓名是無所謂的。再蔓延開去的樹就模糊了間距、姿勢,僅剩一抹灰了,淺灰,深灰,很長很長猶如峰巒起伏的山脈,綿綿地橫亙在天邊。
冬天的日頭總是躲得那么遠,像只斷了線的風箏使勁往霄外掙,有時藏在如鉛的云層好幾天不露面,宇間混濁晦暗,酷似我讀過的俄羅斯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背景的色調!捌搅帜疅熑缈棥,濃濃淡淡的霧靄終日在低空繚繞,它的憂郁感染了樹們,一株株面色陰冷?諝夥路鹉郎,即使近前的樹也不見樹梢晃動。它們就這樣默默地待在那兒。它們沒有言語。渾樸的原野睡熟了一般。廣闊的原野越發(fā)坦蕩如砥無際無垠。
我走下河岸,來到林子中,與樹們緊挨著站在一塊兒,摸摸這棵多粗,比比那棵多高,一寸一寸地撫摸樹們蒼白失血的肌膚,踮踮腳,捻一撮硬硬的皮屑。它們冰涼的軀體泛著溫熱,我能感覺到它們的脈跳、喘息和微顫,能感覺到它們在思慮什么,為了什么愁悶。此時我好像才真真切切地看到它們活得并不輕松,活得如此艱難,它們在把痛苦、憂傷咀嚼后咽進肚里,在悄無聲息地承受著命運壓給的一切。我的心異常沉重、疼痛,我為它們悲哀:你們怎么就不怨恨、不憤怒、不呼號、不抗爭?!
原野太平靜了,平靜得令人絕望。
隱隱地,原野深處傳來絲絲聲音,細聽又似乎什么都沒有,不,是漸漸清晰,漸漸擴大,像鋼鐵錚錚的撞擊聲,像海潮裂岸的轟鳴,像萬鈞雷霆的震蕩,它迅速滾過整個原野,無數(shù)頭巨獸般瘋狂地搖撼著原野,要把原野翻個個兒,一陣劇顛,樹冠上方支離破碎的天穹在噼噼啪啪地往下掉。雖然我還分辨不出這聲音是笑是哭是悲是怒,但我已經(jīng)被一股無敵的力量、蓬勃的生機所裹挾、所推動,我眼前喧囂起洶洶涌涌、鋪天蓋地的綠意,我聽見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嬰兒般呱呱叫著誕生!
我不知道這聲音來自樹們,還是我的幻覺。
原野的平靜是一種大平靜。
等待風。
10.作者先說原野“平靜得令人絕望”,又說原野的平靜“是一種大平靜”,這是為什么?(2分)
11.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2分)
12.文章以“等待風”單獨成段結束全文,很有余味。請根據(jù)文章內容,想象風來到之后的原野景象。(不少于60字)(5分)
13.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將大量筆墨用于描寫嚴冬的原野,但表現(xiàn)重點卻是耳中的原野,故以“傾聽原野”為題是恰當?shù)摹?/p>
B.作者不厭其煩地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樹和樹的種種特點,樹是本文的主體形象,寫原野是為寫樹作襯托。
C.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原野上樹的形象象征了那些在田間默默無聞、辛勤勞作的農民。
D.借用魯迅先生對其筆下人物的評語,本文作者對原野上樹的態(tài)度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ㄈ2015•安徽)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5分)
槐花
季羨林
、僮詮囊萍依蕽檲@,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我一出門向西走,總是清香飄拂,溢滿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滿了綠水的荷塘岸邊,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滿樹繁花,閃著銀光;花朵綴滿高樹枝頭,開上去,開上去,一直開到高空,讓我立刻想到x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皚皚的萬古雪峰。
、谶@種槐樹在北方是非常習見的樹種。我雖然也陶醉于氤氳①的香氣中,但從來沒有認真注意過這種花樹——慣了。
、塾幸荒,也是在這樣春夏之交的時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參觀北大校園。〔A〕走到槐花樹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氣,抬頭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
④“真好看呀!這真是奇跡!”
、荨笆裁雌孥E呀?”
⑥“你們這樣的花樹!
、摺斑@有什么了不起呢?我們這里多得很。”
、唷岸嗟煤芫筒涣瞬黄鹆藛?”
、嵛覠o言以對,看來辯論下去已經(jīng)毫無意義了?墒撬脑拝s對我起了作用:我認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見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識!睟〕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過類似的情景。我在海得拉巴看到聳入云天的木棉樹時,也曾大為驚詫。碗口大的紅花掛滿枝頭,殷紅如朝陽,燦爛似晚霞,我不禁大為慨嘆:
⑪“真好看呀!簡直神奇極了!”
⑫“什么神奇?”
⑬“這木棉花!
⑭“這有什么神奇呢?我們這里到處都有。”
⑮〔C〕陪伴我們的印度朋友滿臉迷惑不解的神氣。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F(xiàn)在到了中國,在洋槐樹下,輪到印度朋友(當然不是同一個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經(jīng)驗: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是容易解釋的:一定要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客觀地去觀察。難道我們就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這種習慣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永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嗎?
⑰我想自己先試一試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睤〕我現(xiàn)在再走過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見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視無睹,而是盡情地欣賞;被ㄒ卜路鹗堑玫搅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語,又對我講話。周圍的山石樹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來,一片生機,融融氤氳。荷塘里的綠水仿佛更綠了,槐樹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籬笆里開的紅花仿佛更紅了。風吹、鳥鳴,都洋溢著無限生氣。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ㄟx自《季羨林散文集》,有刪改)
【注】①氤氳(yīnyūn):形容煙或云氣濃郁。
14.文章③~⑮段寫了兩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請選擇它在文中的正確位置()(2分)
我在它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
A.〔A〕處B.〔B〕處C.〔C〕處D.〔D〕處
16.第⑯段畫線句中“這種習慣”指文中的哪一句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氣,抬頭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作者認為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40分)
19.題目:我與的親密接觸
要求:①從日月星辰、風雨等自然景物中選擇一種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③立意自定,文筆簡潔;④字數(shù)不少于600。
參考答案
1.C(A.“廓”念“kuò”;B.“屑”念“xiè”;D.“泊”念“pō”。)
2.C[嚴酷:嚴厲;殘酷。嚴峻:嚴重;嚴肅。倔強:(性格)剛強不屈。頑強:堅強,強硬。飄游:輕緩地飄動。飄落:飄著降下來。嬌嫩:柔嫩。嬌弱:嬌小,柔弱。]
3.B(選項A,句子成分不完整,缺少賓語,應在“美好”后面加上“的印象”。選項C,語序不當,應是先“面對”再“戰(zhàn)勝”,所以這個句子的后半句應改為“但有準備的人總是有勇氣面對困難而且有能力戰(zhàn)勝困難”。選項D,搭配不當,“聽”的應是聲音,“看”的應是景物,應將“聽得雨景,看得雨聲”改為“聽得雨聲,看得雨景”。)
4.C(先通讀五個句子,明確它們之間的關系。這五個句子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第③句是領起句,引起聯(lián)想;第②句是“最古老時代”的樣子;第④句是“經(jīng)過了多少億萬年”后的情景;第⑤句由“土壤”過渡到“黃土高原”;第①句是對“黃土高原”的贊嘆。)
5.(1)示例:①行人繞道,花草含笑。②愛護花草,彰顯文明。③行人文明,花草含笑。(注意詞語搭配要正確,句子要通順。)
。2)示例:
借條
今借到?倓仗庤F鍬叁拾陸把,水桶捌個。
此據(jù)。
(漢字書寫要準確,借條格式要正確,語句要簡練通順。)
6.議論、抒情。(選文部分作者集中議論,并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和心聲。)
7.此題為開放題,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可從野草扎根在石縫間的不易思考。)
8.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祝愿,對頑強生命力的贊美。(兩個“愿”字后面的內容,是作者內心思想情感的流露,即希望落在石縫間的那些生命不要為此氣餒,要敢于挑戰(zhàn),錘煉自己,升華自己。)
9.達爾文。舉例符合題意即可。(長在石縫間的生命都可,如野生的棗樹、荊棘。)
10.冬天的原野格外空曠、沉寂,樹木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沒有怨恨、憤怒、呼號和抗爭;這些都顯得太平靜了,令人絕望。但是,原野在平靜的外表下積蓄著力量,這力量將會逐漸擴大、增強,最終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綠色的新世界。所以,又可以說原野的平靜“是一種大平靜”。(解答本題,首先要通讀全文,要理解全文。其次要找出這兩句話所在的位置,確定這兩句話是為何而說。)
11.這句話使用比喻、比擬、排比等手法,用高度形象的語言,將看不見摸不著,實際上也不存在的原野的“聲音”,描摹得生動可感,而且寫出了原野所蘊含的巨大力量和勃勃生機。(解答本題,要對文段的內容及語言作具體的分析理解。)
12.風來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聲音從天空、地下、水底匯聚到一起,平靜的原野一下子變得喧鬧。綠意由點成線、成片、成陣,似乎在眨眼之間,呼啦啦鋪滿了天地之間。樹們醒來了,舒活了手腳筋骨,在風中左搖右擺,前呼后應……(本題考查同學們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想象的能力,這是一道典型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題目。想象沒有固定答案,但想象的內容應明顯體現(xiàn)出與原文內容的聯(lián)系,表達形式和語言風格也能與原文保持一致。)
13.A(B.本文的表現(xiàn)主體是原野,樹只是原野的一部分;C.“托物言志的手法”說法不當,說樹象征了農民也是牽強附會;D.“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說法與文意不符。)
14.印度朋友看見槐花非常驚訝。我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颍河《扰笥芽匆娀被ǚ浅s@訝,引起我對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印度朋友迷惑不解。(文章③~⑮段主要寫“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參觀北大校園的情景,并介紹了“我”由此想到的自己在印度看到木棉花的事情。其中③~⑨段寫印度朋友在中國看見槐花非常驚訝,⑩~⑮段寫“我”在印度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描述即可。)
15.B[把句子放入〔A〕、〔C〕處發(fā)現(xiàn),句子割裂了文意,明顯多余,所以這兩項可以排除;⑰段是由以上兩件事引發(fā)的思考和改變,如果把這句放在〔D〕處,前后意思不銜接;第⑨段中印度朋友看到槐花后的驚訝以及他說的話引起了“我”對槐花的注意,我對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識”,正好與“我”在它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相呼應。故正確答案為B項。
16.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第⑯段開頭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經(jīng)驗……”,也就是說通常我們都習慣這么做。從這里可以判斷,下文中的“這種習慣”就是指的“這樣一個經(jīng)驗……”一句。)
17.運用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細致生動地寫出了印度朋友聞到槐花清香飄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滿樹繁花時的動作和驚詫的表情。(首先點明描寫方法,“吸氣”“抬頭”“看了看”是動作描寫,“眼睛瞪得又大又圓”是神態(tài)描寫;再結合上下文分析其表達效果,“猛然”吸氣,是聞槐花的清香;“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是寫其賞花的動作和驚詫的表情。)
18.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客觀地觀察;對自己看慣了的東西,要用欣賞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從全文來看,作者通過兩件事引發(fā)思考,第⑯段中想到了改變人們的習慣性思維,即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客觀地觀察;第⑰段寫自己對看慣了的槐花試著用欣賞的眼光去看,結果是另一番神奇的景象。由此可以歸納出對于常見的事物做到以上兩點就可以使“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19.思路點撥: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
無論怎樣補充,怎樣立意、選材,都必須圍繞“我”和“親密接觸”這兩個關鍵詞語,而“親密”則是關鍵中的關鍵。這就要求所寫的內容必須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親身體驗、親身感悟。
這是寫與自然有關的文章,就必須有對四季景色或山水風光等的細膩觀察和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揭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
例文:
我與風的親密接觸
我想擁抱風,并成為它的心跳。
——題記
你輕輕拂過我的臉,讓我為你著迷。你沒有色彩,卻讓世間風光無限。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你傾倒,為你輕吟。“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你的姿態(tài)吧;“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是你的魅力吧;“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是你的誘惑吧;“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壯吧。
你平淡,你多情,你瀟灑,你豪放。
你在春天揚起溫柔的情思,拂過凍醒的湖面,蕩起絲絲漣漪。你揮灑愛的雨露,沁潤著枯萎的樹枝,滋養(yǎng)著田里的麥苗,伴著春光,你輕歌曼舞,向人們展示著你的魅力。春天的風,像一支清新脫俗的樂曲,攜帶著希望,喚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喚醒我惆悵的心。從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風里。
你在夏日獻出火熱的激情,讓大地郁郁蔥蔥。那動人的綠呀,激起農人對秋的向往,對豐收的暢想。我走在田埂上,迎著你火樣的熱情,心里充滿無盡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蕪,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風,謝謝你,讓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你在晚秋吹來了絲絲感傷,讓我為你憂郁。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因為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我從落葉中讀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帶來了成熟。我把落葉捧在手里,同時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變得靚麗和穩(wěn)重。
你在冬天像難馴的野馬,在田地里奔跑著,把小草踩得一片狼藉,把落葉吹得漫天飛舞,吹走了繁華,吹走了虛偽,只留下赤*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考驗著世間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風,你好強勁,打痛了我的臉,也打醒了我的心,讓我學會了冷靜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輕狂。我走在凜冽的冬風里,感受著人生的冷酷與滄桑。
我在風中行走,我與風親密接觸,感受風給我的唯美,感受風給我的啟迪。
風,你是我一生最美麗的擁有。
【點評】這是一曲對風的由衷贊歌。用第二人稱“你”代指被描寫對象——風,這樣寫如與風談心,顯示出“親密”,扣題緊,也便于抒發(fā)感情。文章的亮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季節(jié)轉換,線索分明。以時間的推移和季節(jié)的轉換為線索,演繹出了風的唯美以及風給“我”的啟迪。(2)適時引用,添彩增輝。適時引用詩詞名句,是本文的亮點之一。文章的第二段“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等詩詞名句的引用,為整篇文章的描寫和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讀者沉浸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之中。(3)善用修辭,文采飛揚。本文是運用修辭格的典范,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格,使語言靚麗而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