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2014,蕪湖二模)將李子浸沒在清水中,李子沉入水底,如圖(a)所示,此時李子受到的浮力__小于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李子的重力。往杯中逐漸加鹽后,李子開始上浮,說明李子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__密度__有關(guān);李子露出液面后繼續(xù)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如圖(b)所示,說明浮力隨__排開液體體積__的減小而減小。
2.(2014,曲靖)小華用測力計測得某物體的重力為10 N,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0 N,則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為__10__N;物體放入水中靜止時它將處于__懸浮__狀態(tài)。
3.(2014,淮南模擬)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約為1×103 kg/m3。已知一成年男子的質(zhì)量為70 kg,該男子的體積約為__0.07__m3,當該男子漂浮在海面時,受到的海水的浮力為__700__N。(g取10 N/kg,ρ海水=1.03×103 kg/m3)
4.(2014,杭州)小胡同學在水槽中洗碗,一個大的瓷碗正漂浮在水槽中。小胡用水槽中的水把碗裝滿,碗就會沉入水槽底部,此時碗所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時碗所受到的浮力__小__(選填“大”“小”或“不變”),水槽中的水面將會__下降__(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5.(2014,揚州)非非和柚柚利用吸管、細鐵絲和石蠟各制作了一支簡易密度計。非非的密度計的質(zhì)量為10 g,放入液體中,漂浮在液面上,如圖甲,密度計受到的浮力為__0.1__N,排開的液體重力為__0.1__N。柚柚的密度計放入液體中,沉到容器底,不好測量液體密度,如圖乙,請?zhí)岢鲆环N改進方法:__減少吸管下端的一些細鐵絲(或增大杯中水的深度)__。(g取10 N/kg)
二、選擇題
6.(2014,馬鞍山模擬)關(guān)于物體受到的浮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浸在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靜止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等于自身重力
C.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
D.在水中向下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
7.(2014,福州)將重6 N的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溢出了4 N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是(C)
A.10 N B.6 N C.4 N D.2 N
8.(2014,德陽)小明將同一個雞蛋先后放入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杯鹽水中,鹽水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雞蛋所受浮力分別為F甲、F乙,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D)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C.ρ甲>ρ乙 F甲=F乙
D.ρ甲<ρ乙 F甲=F乙
9.(2014,河南)a、b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分別用a、b兩種物質(zhì)制成體積相等的甲、乙兩實心物體,浸沒在水中,放手穩(wěn)定后(D)
A.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乙漂浮,乙受浮力大
C.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乙漂浮,甲受浮力大
10.(2014,黃山模擬)如圖,A、B體積相同,B、C質(zhì)量相等,將它們放入水中靜止后,A漂浮、B懸浮、C沉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A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
B.A下表面所受的壓力一定小于B下表面所受的壓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11.(2014,阜陽模擬)小濱同學看到雞蛋浮在鹽水上面,如圖所示,于是,他沿杯壁緩慢加入清水使雞蛋下沉。在此過程中,雞蛋受到的浮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可能是(D)
12.(2014,寧波)把一個物體掛在彈簧秤下,彈簧秤示數(shù)為3 N,把它浸沒在水(密度為1.0 g/cm3)中時,彈簧秤示數(shù)變?yōu)? N。假設物體的質(zhì)量為m,物體的密度為ρ,浸沒在水中時物體的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和壓強差分別為ΔF和Δp,則無法求得的是(D)
A.m B.ρ C.ΔF D.Δp
13.(2014,隨州)將一方形木塊(體積為V木)放于水中,再將一方形冰塊(體積為V冰)放于木塊上,靜止時水面正好和木、冰交界面共面(如圖),已知水、冰、木密度之比為10∶9∶8,則V冰∶V木為(說明:圖中冰塊、木塊大小不具暗示意義)(D)
A.9∶8 B.8∶9 C.1∶8 D.2∶9
14.(2014,北京)桌面上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酒精,實心木球和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如圖所示。水、酒精、木球和鐵球的密度分別為ρ水、ρ酒精、ρ木和ρ鐵。將木球放入水中、鐵球放入酒精中,靜止時木球和鐵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別為F1和F2。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B)
A.若ρ木<ρ酒精<ρ水<ρ鐵,則F1>F2
B.若ρ木<ρ酒精<ρ水<ρ鐵,則F1<F2
C.若ρ酒精<ρ木<ρ水<ρ鐵,則F1=F2
D.若ρ酒精<ρ木<ρ水<ρ鐵,則F1<F2
15.(2014,宿州模擬)面積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著一邊長為a、質(zhì)量為m的正方體均勻木塊,開始時木塊靜止,如圖甲。現(xiàn)用力F將木塊勻速下壓,運動時,F(xiàn)隨木塊底面深度H變化如圖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正方體木塊的密度為水的23
B.在木塊勻速下沉過程中,F(xiàn)值是mg4
C.木塊開始下沉到恰好浸沒的過程中,重力對木塊做功是mga4
D.木塊開始下沉到恰好浸沒的過程中,F(xiàn)對木塊做的功是mga32
三、實驗探究題
16.(2014,池州模擬)如圖所示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實驗。
以上探究中,不重復操作的合理順序是__DBCA__(只填字母)。若圖中F1、F2、F3、F4四個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__F2-F3=F1-F4__成立,則可得出結(jié)論F浮=F排。
17.(2014,云南)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有同學猜想“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該物體的體積有關(guān)”。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驗證:
(1)用兩個大小不同的塑料藥瓶分別裝上不等量的細沙,使它們的__質(zhì)量__相等。
(2)把兩藥瓶放入水中,均能在水面上漂浮,如圖所示。根據(jù)__二力平衡__知識可知:藥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藥瓶受到的重力大小,則這兩個藥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__相等__。
(3)實驗證明該同學的猜想是__錯誤__的。某同學根據(jù)以上實驗得出:“一切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的結(jié)論,你認為這個結(jié)論是__錯誤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__通過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__。
四、計算題
18.(2014,汕尾)如圖所示為某種型號潛水艇,其體積為5×103 m3。(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它在潛入到水下執(zhí)行任務時所受浮力;
(2)當它潛入到水下200 m時,它的一個面積為1.2 m2的艙蓋所受海水的壓強和壓力。
解:(1)潛入水中所受的浮力:
F。溅阉甮V排=1.0×103 kg/m3×10 N/kg×5×103 m3=5×107 N
(2)200 m深處所受水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200 m
=2×106 Pa,
艙蓋所受水的壓力:
F=pS=2×106 Pa×1.2 m2=2.4×106 N
1.(2014,蕪湖二模)將李子浸沒在清水中,李子沉入水底,如圖(a)所示,此時李子受到的浮力__小于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李子的重力。往杯中逐漸加鹽后,李子開始上浮,說明李子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__密度__有關(guān);李子露出液面后繼續(xù)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如圖(b)所示,說明浮力隨__排開液體體積__的減小而減小。
2.(2014,曲靖)小華用測力計測得某物體的重力為10 N,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0 N,則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為__10__N;物體放入水中靜止時它將處于__懸浮__狀態(tài)。
3.(2014,淮南模擬)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約為1×103 kg/m3。已知一成年男子的質(zhì)量為70 kg,該男子的體積約為__0.07__m3,當該男子漂浮在海面時,受到的海水的浮力為__700__N。(g取10 N/kg,ρ海水=1.03×103 kg/m3)
4.(2014,杭州)小胡同學在水槽中洗碗,一個大的瓷碗正漂浮在水槽中。小胡用水槽中的水把碗裝滿,碗就會沉入水槽底部,此時碗所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時碗所受到的浮力__小__(選填“大”“小”或“不變”),水槽中的水面將會__下降__(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5.(2014,揚州)非非和柚柚利用吸管、細鐵絲和石蠟各制作了一支簡易密度計。非非的密度計的質(zhì)量為10 g,放入液體中,漂浮在液面上,如圖甲,密度計受到的浮力為__0.1__N,排開的液體重力為__0.1__N。柚柚的密度計放入液體中,沉到容器底,不好測量液體密度,如圖乙,請?zhí)岢鲆环N改進方法:__減少吸管下端的一些細鐵絲(或增大杯中水的深度)__。(g取10 N/kg)
二、選擇題
6.(2014,馬鞍山模擬)關(guān)于物體受到的浮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浸在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靜止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等于自身重力
C.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
D.在水中向下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
7.(2014,福州)將重6 N的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溢出了4 N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是(C)
A.10 N B.6 N C.4 N D.2 N
8.(2014,德陽)小明將同一個雞蛋先后放入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杯鹽水中,鹽水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雞蛋所受浮力分別為F甲、F乙,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D)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
D.ρ甲<ρ乙 F甲=F乙
9.(2014,河南)a、b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分別用a、b兩種物質(zhì)制成體積相等的甲、乙兩實心物體,浸沒在水中,放手穩(wěn)定后(D)
A.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乙漂浮,乙受浮力大
C.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乙漂浮,甲受浮力大
10.(2014,黃山模擬)如圖,A、B體積相同,B、C質(zhì)量相等,將它們放入水中靜止后,A漂浮、B懸浮、C沉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A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
B.A下表面所受的壓力一定小于B下表面所受的壓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11.(2014,阜陽模擬)小濱同學看到雞蛋浮在鹽水上面,如圖所示,于是,他沿杯壁緩慢加入清水使雞蛋下沉。在此過程中,雞蛋受到的浮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可能是(D)
12.(2014,寧波)把一個物體掛在彈簧秤下,彈簧秤示數(shù)為3 N,把它浸沒在水(密度為1.0 g/cm3)中時,彈簧秤示數(shù)變?yōu)? N。假設物體的質(zhì)量為m,物體的密度為ρ,浸沒在水中時物體的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和壓強差分別為ΔF和Δp,則無法求得的是(D)
A.m B.ρ C.ΔF D.Δp
13.(2014,隨州)將一方形木塊(體積為V木)放于水中,再將一方形冰塊(體積為V冰)放于木塊上,靜止時水面正好和木、冰交界面共面(如圖),已知水、冰、木密度之比為10∶9∶8,則V冰∶V木為(說明:圖中冰塊、木塊大小不具暗示意義)(D)
A.9∶8 B.8∶9 C.1∶8 D.2∶9
14.(2014,北京)桌面上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酒精,實心木球和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如圖所示。水、酒精、木球和鐵球的密度分別為ρ水、ρ酒精、ρ木和ρ鐵。將木球放入水中、鐵球放入酒精中,靜止時木球和鐵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別為F1和F2。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B)
A.若ρ木<ρ酒精<ρ水<ρ鐵,則F1>F2
B.若ρ木<ρ酒精<ρ水<ρ鐵,則F1<F2
C.若ρ酒精<ρ木<ρ水<ρ鐵,則F1=F2
D.若ρ酒精<ρ木<ρ水<ρ鐵,則F1<F2
15.(2014,宿州模擬)面積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著一邊長為a、質(zhì)量為m的正方體均勻木塊,開始時木塊靜止,如圖甲。現(xiàn)用力F將木塊勻速下壓,運動時,F(xiàn)隨木塊底面深度H變化如圖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正方體木塊的密度為水的23
B.在木塊勻速下沉過程中,F(xiàn)值是mg4
C.木塊開始下沉到恰好浸沒的過程中,重力對木塊做功是mga4
D.木塊開始下沉到恰好浸沒的過程中,F(xiàn)對木塊做的功是mga32
三、實驗探究題
16.(2014,池州模擬)如圖所示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實驗。
以上探究中,不重復操作的合理順序是__DBCA__(只填字母)。若圖中F1、F2、F3、F4四個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__F2-F3=F1-F4__成立,則可得出結(jié)論F浮=F排。
17.(2014,云南)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有同學猜想“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該物體的體積有關(guān)”。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驗證:
(1)用兩個大小不同的塑料藥瓶分別裝上不等量的細沙,使它們的__質(zhì)量__相等。
(2)把兩藥瓶放入水中,均能在水面上漂浮,如圖所示。根據(jù)__二力平衡__知識可知:藥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藥瓶受到的重力大小,則這兩個藥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__相等__。
(3)實驗證明該同學的猜想是__錯誤__的。某同學根據(jù)以上實驗得出:“一切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的結(jié)論,你認為這個結(jié)論是__錯誤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__通過一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__。
四、計算題
18.(2014,汕尾)如圖所示為某種型號潛水艇,其體積為5×103 m3。(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它在潛入到水下執(zhí)行任務時所受浮力;
(2)當它潛入到水下200 m時,它的一個面積為1.2 m2的艙蓋所受海水的壓強和壓力。
解:(1)潛入水中所受的浮力:
F。溅阉甮V排=1.0×103 kg/m3×10 N/kg×5×103 m3=5×107 N
(2)200 m深處所受水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200 m
=2×106 Pa,
艙蓋所受水的壓力:
F=pS=2×106 Pa×1.2 m2=2.4×106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