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xué)上也有這種“標簽效應(yīng)”。就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或名稱予以標注時,他就會做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標注相一致。也就是說如果給某人在某一方面下一個結(jié)論,那就將導(dǎo)致此人在行動上向這個方向努力,后達到與結(jié)論相一致。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大人經(jīng)常有意或無意地給孩子貼上這樣或那樣的標簽。
有一個女同事,她的孩子三歲時,把家中切開的的西瓜全都咬上一口,以示這些西瓜全部歸他所有。于是這位同事逢人便“夸”她的孩子“自私”。以后,幾乎在所有的場合,孩子“自私”便成了她的口頭禪,還列舉出孩子“自私”的依據(jù):“和他爸一個德性”。在她“自私”標簽的指引下,其孩子也總是做出許多讓人無法擊掌的行動來。孩子六歲時,有聚會,孩子把他愛吃的蝦全都夾到自己的盤里,然后*般地對其欲言未發(fā)的母親宣戰(zhàn):“你又要說我自私了吧!對,我就是自私,怎么樣?我自私,所以我吃到了全部的蝦!”……真不知其母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其實,孩子的自私全是其母親給孩子貼標簽的結(jié)果,“和他爸一個德性”,還暗示了這種自私是天生的,給孩子自私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強化了孩子的自私性格。
班上有個女生,膽子特小。去她家家訪時,她的母親說:“這孩子隨我,生性膽小,我小時候就不敢舉手回答問題。老師你不知道,她晚上睡覺必須開著燈,她怕黑!比缓笠蠼處熣疹櫾圃。我終于明白了孩子膽小的原因:從小她媽媽就給她貼上了標簽:“膽小”!從而使她認為自己天性如此,以至于做什么都縮手縮腳,上課都失去了舉手的勇氣。
我的外甥5歲時,領(lǐng)他出去玩。他跑得快,不小心摔倒了,膝蓋上擦了皮,還出了血。我趕過去問他:“疼嗎?”“不疼!我是一個勇敢的男子漢,我很堅強,疼也不怕!”我聽著這小大人的話,不禁為姐姐的標簽教育叫好。姐姐還給外甥貼了很多標簽,諸如,懂禮貌,樂助人,勤奮,好學(xué),有創(chuàng)造性……外甥現(xiàn)在讀高三,這些標簽已成為他性格的寫真,懂禮貌,樂助人……很受師生的歡迎,學(xué)習(xí)成績也一直遙遙……
美國心理學(xué)家貝克爾說:“人一旦被上某種標簽,就會按照標簽所標定的去塑造自已!焙⒆酉褚粡埌准,你給他貼上什么樣的標簽,他就會按照標簽去塑造自己:給他貼上勇敢的標簽,他就會努力形成勇敢的性格,給他貼上膽小的標簽,他就會養(yǎng)成懦弱的性格;給他貼上勤快的標簽,他就會變得勤勞,給他貼上懶蟲的標簽,他就會變得懶惰……
希望孩子具有怎樣的品行,就給孩子貼上怎樣的標簽。但要且記,不要因孩子偶爾的行為,就給孩子貼上黑暗的標簽。要收獲金色的太陽,就給孩子貼上光明的標簽!你會發(fā)現(xiàn),終你的孩子會成長為一個聰明的、自信的、樂觀的、勇敢的、勤奮的、勇于進取的……具有你所期望的所有高尚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