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9—12題(12分)
最美好的禮物
這一年的圣誕節(jié),保羅的哥哥送給他一輛新車作為圣誕節(jié)禮物。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保羅從
他的辦公室走出來時,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那閃亮的新車旁邊走來走去,觸摸它,滿臉
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于自己這個階層。
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來,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是啊,”保羅說,“我哥哥給
我的圣誕禮物!
小男孩睜大眼睛:“你是說這是你哥哥給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錢?”
保羅點點頭。小男孩說:“哇!我希望……”
保羅認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個這樣哥哥。但小男孩說出的卻是:“我希望
自己也能當這樣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地看著這個小男孩,然后他問:“要不要坐我的新車去兜風?”
小男孩驚喜萬分地答應了。
逛了一會兒之后,小男孩轉身向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前面?”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且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
很神氣的事。但他又想錯了。
“麻煩你停在兩個臺階前面,等我一下好嗎?”
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并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
的小孩,因患小兒麻痹癥而跛著一只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臺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后指著
保羅的車子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講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
圣誕禮物. 他不用一角錢!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這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
跟你講 的櫥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誕節(jié)禮物了。”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
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閃著喜 悅的光芒,也爬了上來。于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
假日之旅。,
在這個圣誕節(jié),保羅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
9、第一段文字中,寫男孩在保羅“閃亮的新車旁邊走來走去,觸摸它,”作者運用了
什么描寫方法?聯系全文思考,男孩此時內心在想些什么?(不超過20個字)(3分)
10、文中劃線的句子含義有什么不同,請說說你的理解。(4分)
①希望有一個這樣的哥哥
②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11、怎樣理解文章標題“最美好的禮物”的含義?(2分)
12、從保羅和作為哥哥的小男孩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啟示?(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3—15題。(8分)
發(fā)現自己
①歌德年輕時候立下的志向是成為一個畫家。為此他付出了艱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畫技,
卻始終收效甚微。直到4噦的時候,他游歷了意大利,親眼見到那些大師們的杰出作品之后,
終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窮盡畢生的精力也難以在畫界有所建樹。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決
定放棄繪畫,改攻文學,最終成為偉大的詩人。
②的確,發(fā)現自己并不容易。這是因為,發(fā)現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維、自己
的標準,摻雜了大量主觀的、情感的、個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結論往往不夠全面、客觀、公允,
其正確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難,難就難在“只緣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學畫無成,面對人生的不斷碰壁,及時調整了人生目標,在文學
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孫中山青年時懸壺行醫(yī),最后發(fā)現治一人并不能救社會,于是轉而投身革
命,終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偉業(yè)。無數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成功者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發(fā)現了
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開始就站到了正確的起點上。因此,我們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興趣,不
要絕對依賴自己的感覺,而要盡可能多地嘗試各種各樣的發(fā)展道路,與時俱進地調整自己的努力
方向。
④發(fā)現自己需要勇氣。人生所占有的資源是有限的,時間、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單向的,一旦
投放就不會再生。因此,我們要敢于放棄,善于取舍。對于經過實踐檢驗無法通行的道路,我們
不能堅持錯誤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認自己錯了,坦然地從頭再來。切莫不識時務,亂闖硬千,
最終頭破血流,兩手空空。
1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來源:www.examda.com
14、以下兩題任選一題作答。(2分) ‘
(1) 第②自然段在全文的論述中主要有什么作用?
(2) 第③自然段列舉孫中山棄醫(yī)從政的事實有什么作用?
15、傳統(tǒng)觀點認為,成就事業(yè)時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而本文卻提倡要善
于“發(fā)現自己”,“敢于放棄,善于取舍”,不斷矯正進取的目標。對此,你的觀點如何?請說出你自
己獨到的思考。(3分)
(三)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16—18題。(10分)
“中國”
“中國”這個詞至遲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的“國”,大的不到今天一個省,小的不過今天一個縣,
最小的只相當于今天一個鄉(xiāng)或一個大一點的村,所以總數多得不勝枚舉。于是地理處于中心區(qū)的
“國”就被稱為“中國”。這一中心區(qū)開始只限于今天的黃河中下游,主要是晉、鄭、宋、魯、衛(wèi)等
國和周天子的直屬區(qū)。今天的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海河流域、渭河流域還不鴿算“中國”,秦、
楚、吳、燕等周更不能稱為“中國”。到了秦漢時代,秦、楚等國的舊地都成了統(tǒng)一國家的一部分,
渭河流域關中盆地還成了首都所在,這些地區(qū)當然都算作了“中國”了。
“中國”的概念始終是模糊的,不明確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內部,人們也可以視其中較邊遠偏僻的
地區(qū)為非“中國”。例如在西漢時,今天的湖南、江西雖已設置郡縣,卻還未被承認為 “中國”,到
了明朝,湖南、江西可以被稱為“中國”,今天的云南、貴州一帶還被當作非“中國!
直到晚清,“中國”作為國家的概念已經明確了,但是清朝的正式名稱還是“大清國”、“大清”或“清”。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中國”才成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中國也有了明確的范圍
一一中華民國的全部領土。
16、依據上文填空。(4分)
①晚清以前,“中國”的含義是:
②1912年,“中圍”的含義是:
17、在橫線上填寫下面兩個時期“中國”所包括的具體范圍。(4分)
①春秋時期:
②秦漢時期:來源:www.examda.com
18、以下兩題請任選一題作答。(2分)
①“中國”一詞的詞義在歷史的演變中呈現什么樣的特點?
②讀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請簡要回答。
(四)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選段,完成19-22題。(15分)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
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
叔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2分)
A.不見曦月(xī) B.素湍綠潭(tuān)
c.其岸勢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動(yí)
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略無闕處 、诹级嗳の丁 、圬槭宥h逝 、芏氛凵咝小
2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22、甲段中描寫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對潭中魚作了細致的描寫,其作用是襯托潭水 的特點。
乙段中體現溪流曲折這一特點的句子是: 。(5分)
四、作文(40分)
23、下列兩道作文題,請任選一題作文。
(1)英國大文豪簫伯納說:“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后仍是各有一個蘋果;
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碑敶骷液
影說:“人與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個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才出現網絡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類似的見聞和體驗?請就“交流”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注
意: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襲。
(2)近日,知心姐姐盧勤作客山東電視臺。在與嘉賓的交流之中,她認為孩子最需要學會并常說的有
三句話是:①太好了;②我能行;③你有什么困難嗎?讓我來幫你。對于知心姐姐的話,你有什么感
受?得到了什么啟迪?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從“ 太好了”、“ 我能行”或“ 讓我來幫你”中
選擇一題作文。
要求:①先將標題補充完整;②文體不限,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在文中出現真實的地名,
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