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山景區(qū)內(nèi),圍繞“天子”二字命名的地方不少:天子峰、天子洞、天子院、大子堰、天子廟、天子洲等等。
其實,這里明朝以前與張家界一起稱青巖山,因青石林立而得名。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土家族首領向大坤,應青巖山下黃龍泉洞內(nèi)隱居的學士李伯如的邀請,率隨從家眷上了“青巖山”。大坤上山后,在李伯如輔佐下,揭竿起義,建邦立地,僭稱王號,曰“向王天子”。由于他當時能代表以土家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的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擁護,建立了以“天子山”為軸心的山寨(根據(jù)地)。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太祖命楚王楨率征南將軍湯和、副將周德光等領精兵萬余人,分5路圍攻。經(jīng)過40多天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節(jié)節(jié)失利,僭稱32年“天子”的向大坤戰(zhàn)死于神堂灣懸崖下。此后,當?shù)馗髯迦嗣,為緬懷紀念他,將他生前戰(zhàn)斗和生活過的地方,都以“天子”命名。
清王朝采用各種壓抑措施,強令取消“天子”二字。但土家族人民卻一直稱“天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