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弘揚愛國精神,重拾傳統(tǒng)文化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弘揚愛國精神,重拾傳統(tǒng)文化!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jié)三天假期,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你是否去過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那些為革命勝利拋頭顱撒熱血的戰(zhàn)士們;你是否去過已故親人的墳前吊唁,懷念起曾經(jīng)與他們相伴的點點滴滴?無論我們用哪種方式,最終也是殊途同歸。我們都在這一天里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與愛戴。
清明節(jié)與中秋,元旦等并稱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八節(jié)”,由此可見清明節(jié)的重要性?蛇@個如此重要的節(jié)日,卻在布置不覺間從我們的生活中淡卻。同學們,如果說清明節(jié)不放假,你們是否還記得四月四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如果說端午節(jié)只是吃個粽子,中秋節(jié)只是吃個月餅,那節(jié)日的文化又何在?前兩年,清明節(jié)被列入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從前年開始我們還能夠享受到三天假期。我們在享受節(jié)日的同時,也應該思考這個節(jié)日賦予我們民族的意義。節(jié)日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甚至也有類似清明節(jié)的風俗。同學們,讓我們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民族文化,用真誠的心來緬懷革命烈士,瞻仰他們?yōu)樽鎳暮推浇夥牛瑸樽鎳姆睒s富強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讓愛國的風揚起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前進的帆,讓中華民族千年的燦爛輝煌文明歷史得以繼續(xù)在世界,在今天熠熠閃耀。
謝謝大家。
閱讀,我們該讀什么——在“世界閱讀日”的國旗下講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本周的周五是世界閱讀日,因此學校少先隊大隊部把本周定為“閱讀周”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快樂的話題——閱讀。閱讀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需要;閱讀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成長。溫家寶總理說:”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zhì)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談到“閱讀”,我想首先要解決的是“讀什么”的問題。下面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對象的選擇有三種層次:第一是廣泛閱讀,猶如蜜蜂釀蜜,只有吮吸百花,才能釀造甜美的蜂蜜。而我們應該就處于這個階段,廣泛閱讀經(jīng)典名著,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文化的基礎,將會終生受益。厚積才能薄發(fā),只有不斷積累才會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補充一句,欣賞影視作品不能代替名著的閱讀。
閱讀對象的第二個層次是興趣閱讀。閱讀對象選擇的第三個層次是互補閱讀。
讀書吧,同學。在寂靜的教室里,認真地捧一本書,就是一幅動人的畫;在溫馨的家中,旁若無人地誦讀,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
讀書吧,同學。打造書香校園,建設學習型的社會,學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先行軍。最后請允許我再次借用溫家寶總理的觀點結(jié)束我的講話:書籍本身不能改變世界,而閱讀卻可以改變我們。謝謝!
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良心的習慣,成功的基石。習慣,并不僅僅是日常慣例那么簡單,它的影響十分深遠。正如達爾文所說:“習慣的力量如此巨大,這恐怕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有一個故事,一家在世界前500強的企業(yè),想要招收一位管理人員,當時,有上千位博士生、研究生來報名,可是卻收了一名只有本科學歷的學生。別人都不服氣,董事長給大家講明了原因。原來他故意把一張椅子推倒,其他人路過都視而不見,而只有這位大學生把椅子給扶了起來,董事長想找的是一位習慣和品行都非常優(yōu)秀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符合一位合格員工的標準。習慣好,干什么事都會成功的。果然,幾年后,這位大學生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
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它為我們的成功之路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壞習慣是成功的絆腳石,它讓我們的成功之路布滿荊棘坎坷不平。隨手扶一下倒地的椅子,禮貌待人,輕輕關門,撿起紙團等等,舉手之勞,都能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我們應從小做起,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不隨地吐痰,減少空氣里細菌傳播的機會;不闖紅類,以免發(fā)生交通事故,不隨地失垃圾,讓我們實中的環(huán)境更加美好。習慣雖小,意義非凡,趕緊著手,培養(yǎng)你的好習慣吧,相信好的習慣定會成為我們成功的基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