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交通費高,行路難。公交、有軌電車、地鐵,價格一樣,每張票合人民幣11元,和國內打的差不多。車費高導致逃票現象嚴重。別以為光中國人逃票,老外逃票有的是,不過主要是學生和窮人。我的鄰居中有比利時和法國學生,他們也坦陳常逃票,理由是:“我們沒錢!”很是理直氣壯。但我看他們去泡酒吧、開party時掏腰包卻從不猶豫。
在歐洲打的與國內完全不同,你得打電話給出租車公司預約!伸手攔出租,沒人會搭理你。這方面歐洲國家真還沒有咱中國來得方便。
生活中免不了有些修修補補的事,比如釘個鞋掌,修個拉鏈什么的,在歐洲碰到這檔子事就犯難了。歐洲人工費用太高,基本上沒這些行業(yè)!我在布魯塞爾只碰到過一個修鞋店,給我釘了兩個鞋掌,國內二三塊錢的事,他收費合35元人民幣!別的中國學生告訴我,這算便宜的,有時修一雙鞋的錢,在國內買一雙都富余。洋人東西壞了怎么辦?沒人修,只好扔!
中國學生還有一大苦惱就是理發(fā)。歐洲理發(fā)沒便宜的:在比利時男士修剪一下得花約合100元人民幣,女士得210元,貴得像開玩笑!可人都得講個形象,一兩個月總得修剪一次頭發(fā)。中國學生中有幾個會理發(fā)技藝的,但人家也忙,不好意思麻煩。沒辦法,只好對著鏡子,拿一把剪刀,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結果是頭發(fā)前面參差不齊,后面一點沒動,整個是“新舊社會”兩重天!我很幸運,理發(fā)的事一直有個東北籍同學幫忙料理,他技術不比國內專業(yè)理發(fā)師差。有一次他剛給我理完發(fā),對我說:“你也給我剪剪,我省得上理發(fā)店花錢了!”盛情難卻,我操起電推子小心翼翼地操作起來,沒兩分鐘他后腦勺立馬變成了大寨田,這哥們看過鏡子“呀”地大叫一聲,哧溜就往理發(fā)店奔,我連說聲“對不起”的時間都沒有。
說心里話,在國外除了想家人和想吃中國菜,就是想念家鄉(xiāng)生活的各種便利,想念門口熟悉的報亭、理發(fā)店、修車攤、裁縫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