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精選15篇)#】端午的清晨,被艾草的清香喚醒,大街小巷飄著粽葉的香氣。作為剛步入初中的學(xué)生,今年的端午節(jié)對我而言意義非凡。包粽子、掛香囊、聽長輩講屈原的故事…… 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活動,不僅讓我體驗到節(jié)日的樂趣,更讓我觸摸到傳統(tǒng)文化的溫度。以下是由®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精選15篇),歡迎大家閱讀。
1.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一
一年中有許多節(jié)日,除春節(jié)外,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莫過于端午節(jié)。
因為端午節(jié)蘊含著我國一些民族風(fēng)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端午節(jié)這天不但有粽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jié)目。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么一次難忘的回憶: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著與《安塞腰鼓》中那群茂騰騰的后生的衣著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后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劃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為自己家鄉(xiāng)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后,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chǎn)生出一種感嘆:“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zhuǎn),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于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后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贊賞。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jié)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里。
總之,這個節(jié)目是在歡笑中結(jié)束的。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2.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二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樣香,那樣誘惑。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艾,無聲無息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每到這時,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提前做籌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粽子。奶奶一直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非常漫長,但奶奶做這部分的時候依舊是那樣高興,而我則是在旁邊驚慌失措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一直一邊給我講著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著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樣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粽子卻一直張著大嘴巴,一個接著一個的嘲笑我,沒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部分粽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才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非常漫長,不知曉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面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能立馬就可以吃到粽子。忽然,我聽到一聲,粽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dāng)中。隨后,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粽子夾到碗里。我并沒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jié)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能了,差一點就腫了?礃幼,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里挑了一個夾到我碗里,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了解了,粽子里不單單有著糯米和豆沙,還有著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買不到的,是與眾不同的。我愛過端午節(jié),也愛吃奶奶做的粽子。期望奶奶每次都能為我做出這么美味的粽子。
3.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三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在北京,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慶;顒,五一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數(shù)也數(shù)不清,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jié)。
小時候,每年總有一段時間,北京的超市里堆滿了一箱箱的粽子,大的,小的,有許多種口味,那段時間,不管是在幼兒園里,還是在家里,都能吃到粽子,我問媽媽為什么現(xiàn)在老吃粽子呀?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就是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楚國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便劃著船去救他。他們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一直追到洞庭湖卻還不見屈原的蹤跡,無奈之下只能返回,大家怕魚把屈原的身體吃掉,就用葦葉包好糯米丟進河里喂魚,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大家就劃龍舟,包粽子以紀念他。
這個習(xí)俗一直流傳到今天,每年的五月五日,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去年我就和奶奶一起包了粽子,我們提前把糯米泡好、把粽葉洗干凈、奶奶還準備了小棗,豆沙和火腿;開始包了,我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把粽葉卷成一個卷,就象個冰激淋筒,在底部放兩顆小棗,在上邊在放上泡好的糯米,再放幾個小棗,用粽葉把米包包成三角形,然后再用細線捆好,我覺得這是最難的一道工序,捆不好就漏了,我開始包了幾個都漏了,由三角形的變成了多角形,奶奶看了,手把手的教我,并且告訴我捆粽子的訣竅,經(jīng)過幾輪的試驗,我終于成功了。我趁熱打鐵又包了具有創(chuàng)新口味的粽子,嘿嘿,你一定猜不到是什么餡的?告訴你吧,是櫻桃味的!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快到了,我還要研究新口味的粽子,到時候一定帶給同學(xué)們嘗一嘗。
4.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jié),昨天還是大晴天,但今天卻下起了毛毛雨。雖然過端午節(jié)的話,毛毛雨的天氣也不錯,可以在家里安靜地祭奠屈原,吃粽子、掛菖蒲。但每年的端午節(jié)也是我們這里要賽龍舟的日子,下雨天總歸有風(fēng)險。不過,還好雨不大,只是毛毛雨,影響不大。
因為下雨,往年一大清早就會去賽龍舟現(xiàn)場去等著看比賽的.我們一家,改變了往年端午節(jié)的習(xí)慣,將現(xiàn)場看的比賽安排在了家里看電視直播,這樣也方便了媽媽在廚房里煮出最新鮮的粽子,以供我們一家過端午節(jié)享用。媽媽在廚房里忙活了一會兒后,忽然端了一桶粽葉和一盆糯米出來,她問我:“要不要學(xué)著包粽子呢?”從來都只是吃粽子的我,因為在電視上看龍舟賽直播沒有在現(xiàn)場看有意思,聽到媽媽的召喚,趕緊應(yīng)聲,“好!”洗了手來陪媽媽包粽子。
媽媽從泡在水桶里的粽葉拿了兩片出來,又舀了一勺已經(jīng)和勻了的糯米,在我的面前包了起來。只見媽媽動作極慢地把粽葉將糯米一層層地裹好,又示意我拿一根她已經(jīng)剪好了的小細繩將裹好了糯米的粽葉裹成粽子的形狀。這一系列動作,媽媽做得非常的慢,可是當(dāng)我學(xué)著媽媽的模樣,將粽葉和糯米放在一起操作時,我這才曉得包粽子的難了。
媽媽看著我不會包,笑了笑,又用極慢的速度讓我看著她做。她沒做一遍,我也學(xué)會一點點,但真正要將我包的粽子拿出來示人,媽媽還是忍不住笑了。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在外公那里學(xué)著包粽子,也學(xué)了很久很久,包粽子是一個巧手活,等包得時間長了,也就會了。
今天因為下雨沒有去現(xiàn)場看龍舟賽,卻在家里跟著媽媽學(xué)會了一點點如何包粽子,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收獲吧!
5.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我今天才知道這是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所寫。也知道了為什么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賽龍舟插艾條的由來了,也知道了端午節(jié)與屈原故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在很久以前,賽龍舟是因為人們想更快的在江里找到投江的屈原,所以都把船頭雕琢成龍的形狀,以此想用龍頭嚇跑江河里的魚怪,為了紀念他好快點找到屈原的尸體,免得讓屈原受到江河魚嚇的傷害。
從此以后過端午節(jié),除了各地民間的賽龍舟,還有就是包粽子插艾條了。粽子是白玉之食,它象征著屈原那高尚和純潔的`品德。人們向江河里投粽子給魚蝦吃,也是為了祈禱屈原不會遭到魚蝦的傷害。還有就是也讓屈原的靈魂得以安慰,插艾條的習(xí)俗也代表了,為屈原的靈魂起到了去毒避邪的寓意。
過端午節(jié)那天,家家都要團聚在一起吃粽子,我們一早就來到了爺爺家,姑姑叔叔們也都來了,于是媽媽和姑姑嬸嬸一起包粽子,看著她們熟練地包著粽子,我在旁邊也躍躍欲試想嘗試一下,仔細觀察著媽媽怎么包,只見媽媽取兩片寬大的棕葉,用手卷成圓錐形狀,用手指在圓錐筒里轉(zhuǎn)轉(zhuǎn),讓錐筒形狀更加美觀好看,然后再投入江米和其它餡料,再把多余棕葉按順序纏繞在上面,直到完全把糯米口包嚴了為止,然后用線把包好的粽子扎緊就完成了。我也學(xué)著媽媽的方法去包,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總是搞的手忙腳亂,不是粽葉破了就是糯米漏出來了,要不就是太難看了。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快掌握了方法要領(lǐng),包出來的粽子還挺“漂亮”呢!這個時候媽媽和姑姑們看了也都開心的笑了。
這一天,我度過了一個愉快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
6.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六
又是粽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jié)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為過節(jié)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著節(jié)日的微笑。
但我知道,端午節(jié)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yīng)該表示悲痛才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币苍S,事情已經(jīng)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昨晚,爸爸媽媽很晚才回來,他們一直很辛苦。今天雖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懶覺,我來做早飯,給他們一個驚喜……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去年,我在學(xué)校被老師點名上黑板背寫屈原的《國殤》。我把屈原的名字寫錯了,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晚上趕快準備一些禮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則,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賬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后。馬上從背包中拿了五個蘋果,放在了枕頭上,等著屈原先生托夢給我。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到了半夜,我夢見了自己正坐在田野中,一輛樸素的馬車來到了我面前。屈原先生下來了,對我說:“年青人,好好的讀書吧,日后為國家出力,還要孝敬父母!”我說:“小生謹記先生教誨,永不言棄。”
當(dāng)我抬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后,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
我的心里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為國家和民族著想,人們將永遠記著他!
我再次情不自禁的誦讀《國殤》,媽媽高興的在臥室里喊:“高冰,是你在朗誦嗎?看來,我們要過一個有詩意的端午節(jié)了!
早飯后,爸爸第一次親自到超市買來了粽子。
7.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七
端午節(jié),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農(nóng)歷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端午節(jié)這個字的由來有了一定的了解呀!
再講講端午節(jié)的由來。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x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dāng)作節(jié)日,有吃粽子,劃龍舟等風(fēng)俗。我們?nèi)叶挤浅E宸虼,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就是吃粽子。媽媽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粽子最香,先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將上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和肉,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等她把粽子包好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40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媽媽包粽子的原料及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食欲,所以我每次都吃的欲罷不能。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當(dāng)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雖然我的家鄉(xiāng)看不到的賽龍舟,但是我可以在電視上看。幾十個槳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力氣奮力地劃著,擂鼓的鼓手士高氣昂,用力地敲著有規(guī)律的鼓點兒!凹佑停佑!”場邊的啦啦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槳手們不得不更加努力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是多么壯觀、激烈!在電視機前的我,也有著同樣的心情!
吃粽子、賽龍舟……這些傳統(tǒng)習(xí)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8.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八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每到這一天,全村子的人都要吃粽子、賽龍舟、老老少少載歌載舞,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開心的氣息。
端午節(jié)那天,我和奶奶約定好,叫奶奶教我包粽子。我早早地起床了,并且把奶奶從睡夢中喚醒,手牽手地去了集市買材料。奶奶不虧是包粽子老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十斤糯米、一包蜜棗和一斤赤豆買了回來。
回到家后,奶奶叫我先把昨天從河邊新采來的粽葉拿出來,接著燒上水。并把粽葉泡在開水中,再撈出瀝干,然后把煮熟的粽葉浸在冷水里。奶奶告訴我:“如此反復(fù)浸泡可以使粽葉又綠又韌。碧綠粽葉配上潔白的糯米,讓人食欲大增!”
粽葉大功告成了,目前開始弄餡了,奶奶便叫我把蜜棗與赤豆洗干凈,再放到水里煮,等煮到七分熟的時候拿出來,并嵌入糯米里,看著白里透紅的粽餡,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開始包粽子了。我站在奶奶身旁,有模有樣地挑了一片較大的粽葉,計劃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粽葉卷成漏斗狀,然后把一大堆白里透紅的瑪瑙灌入“漏斗”,再驚慌失措地往粽子上裹粽葉,只聽“啪”的.一聲,粽葉裂了一個大縫,粽餡像一群放學(xué)回家的孩子子,嘩啦啦地往外“跑”,我眼急手快,連忙找了一片粽葉補在裂縫上。可糟糕的是,我補了這邊,那邊又漏,補了那邊,這邊又漏,很不容易把裂縫補上了,并繞上線。奶奶見了我包的粽子,“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我看了看自己包的粽子,呀!這簡直就是從戰(zhàn)場上下來的傷兵,處處“傷痕累累”,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奶奶的精心指導(dǎo)下,我的心冷靜了下來。看著奶奶一次次包,我一次次學(xué),終于我又包好一個粽子,比剛剛的那個可好多了,看著我們的杰作,我的心中升騰起一種無名的自豪感,讓我特別快樂。
“5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每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高興又順心……”我心中默念著這首詩,一邊吃著粽子,一邊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jié)的到來!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真快樂!
9.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九
不用我介紹,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吧!端午節(jié)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他在五月的時候,跳進了汨羅江。
因為,自己的國家滅亡了,他心痛不已。由于自己國家的國君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自己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自己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fù)存在,而他更感到前路茫茫。所以,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不讓江中的小魚小蝦吃掉他的尸體,就賽龍舟、向江中扔粽子。之后就有了在五月五吃粽子、賽龍舟。還有插艾葉,避邪。在端午節(jié)這天,我和姥姥學(xué)了包粽子。這天,我做完作業(yè),就看到姥姥正在包粽子。我對姥姥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嗎?"姥姥笑笑說:“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試試看!庇谑俏议_始仔細地觀察姥姥包粽子。姥姥首先把四片粽葉疊成寬約5厘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后裝上米和棗。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結(jié)實。最后用一根繩子把粽葉緊緊地裹住,防止米漏出來。這樣一個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不過還要放到鍋里蒸好幾個小時,這樣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了。為了紀念屈原,這天,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屈原,你可知道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jié),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xiàn)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
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視肋h的記住你的———屈原。并且我還學(xué)會了包粽子。
10.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十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倍宋绻(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端午節(jié)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jié)目,列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jié)里,我學(xué)會了一樣?xùn)|西——包粽子。
“包錯了,哎呀,又包錯了!薄澳惆硕嗌?讓我來數(shù)數(shù)!薄肮币魂囮嚉g笑聲。埋怨聲。高興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斑,是哪兒傳來的聲音?”哈哈。結(jié)果是五年級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親手動手過,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師旁邊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xué)自通,誰知,在老師示范的過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臉老師都包了“好幾百個”才包好一個。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xué)著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樣兒這出一個圓柱形來,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點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塊臘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還要順利的完成一半。當(dāng)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圍——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簡單的步驟——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我拿出一個繩子,將繩子圍繞了幾圈,好了,開始扎,我用嘴咬住繩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
只聽“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磥戆兆诱娌皇沁@么好包。
11.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十一
大家一定都知道,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吧?。到了那天,人們就會把早已準備好的粽子葉以及佐料拿出來,精心地包出一個個綠色的四角形粽子,人們再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無比美味地咬上一口,嘖嘖,那味,簡直妙不可言。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這天,各地還要進行精彩的劃龍舟大賽,人們邊狼吞虎咽地啃著端午節(jié)的美味佳肴,邊盡情地吶喊著為湖上賽龍舟的人們加油,喝彩……端午節(jié)是快樂的,那么,端午節(jié)的起源是什么呢?這可是關(guān)系到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呢。
屈原是我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士大夫,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當(dāng)時皇帝的重用,最后卻被*臣所迫,逼得走投無路,帶著對自己國家的愛忍痛奔到江邊,含著淚背著石頭跳江輕生了。當(dāng)楚王知道這個消息后,才醒悟過來,可為時已晚,我們偉大的屈原,早已跳江幾個鐘頭了,連個尸體都撈不到。極度悲傷的人們害怕屈原的靈魂餓了,便將飯倒入江中,后來又害怕江中的`魚蝦將飯菜吃掉,在外面包上葉子做成菱形的樣子,那樣,魚蝦就不敢偷吃了。
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將乘小舟打撈尸體和將做成菱形的飯團轉(zhuǎn)變成了現(xiàn)在的賽龍舟和吃粽子。有的地方還要在那天給孩子的手和腳踝綁上色彩鮮艷的細線,據(jù)說那樣可以防止蛇咬,相當(dāng)于端午節(jié)的護身符呢。
端午節(jié),甜滋滋地咬著手上那香氣撲鼻的粽子,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電視上精彩的賽龍舟,眼前猛然閃現(xiàn)出當(dāng)年屈原滿臉悲痛跳入江中的樣子,一滴淚不覺滑落腮邊——屈原,你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好嗎?
12.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十二
每一個人一出生就有許多不會做的事情,而我每在端午節(jié)時,卻一直不能為家人出點力,心里總癢癢的這下好了,有外婆教我包粽子了,終于能為家人出點力了。
我學(xué)著外婆的樣子,準備著材料:昨晚浸泡好的粽葉、外公做了的鮮肉餡兒和五彩線。一切準備就緒,等待外婆來教我了。
首先,取兩張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接著,放入一小碗米,大概125克差不多;然后,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地劃一字,放入外公做的鮮肉餡餡兒;下面,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里折疊并向后折去,折好后,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接著,要綁粽子了,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后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不然會煮爆的,如果過松,就會進水過多,所以以輕扯不移動即可。最后,把綁好的粽子放入鍋中,讓粽子慢慢地煮一小時就可使用。
我聞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發(fā)出的陣陣清香,品嘗著自己的粽子的美味,心中比吃了蜜還要甜。
這就是我學(xué)包粽子的過程,那粽子真是太美味了。我驕傲,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
13.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十三
今天是端午節(jié),町町姐姐她們叫我們?nèi)ニ齻兗疫^端午。
早晨,我在家里悶悶不樂,真想去活動活動筋骨,突然,我想起了町町姐姐家有乒乓球臺,我可以去打乒乓球!我馬上打電話給町町姐姐,我說我先去打球,反正也要去那里吃飯,可是,大雨滂沱,町町姐姐家也離我家很遠,媽媽說:“你可以去乘公交車。 闭f著,就給了我一塊錢,我下樓去,等公交車,等了許久。終于等到了一輛車,我揮手示意公交車停下來,上去后,我投下一塊錢,坐在坐位上走了,這個公交車除了我和司機根本空無一人,給人一種幽靈車的感覺,到了町町姐姐家,我先是打乒乓球,之后,等我爸爸媽媽和客人來了之后,就開始吃飯了,我看著滿桌的粽子,口水嘩嘩地流,幾乎每碗都是粽子,不同口味的粽子,這是粽子宴會,我開始“狂吃”粽子,左一口右一口,我好像一頭“豬”正在吃豬食,大家看著我的吃相,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酒足飯飽后,大人坐在沙發(fā)上,談天說地,小孩子們打x克、打乒乓球等。
端午節(jié)聚在一起真是其樂融融呵呵!
14.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十四
端午那天上午,爸爸領(lǐng)著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里一字排開,劃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cè),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x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里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他。借劃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喂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15.初一端午節(jié)日記 篇十五
隨著夏季的熱風(fēng),我們迎來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代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在遠古時期屈原對楚懷王忠心耿耿,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鑲王因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最后,自沉汨羅江。百姓們?yōu)榱瞬蛔岕~蝦吃他的尸體,所以,將飯團用葉子包起來扔進江里,演變成今日的吃粽子;百姓們還帶著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尋找,打撈他的尸體,變成里現(xiàn)在的劃龍舟比賽。
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習(xí)俗,比如:綁五彩繩,插艾草,喝雄黃酒……而我,最喜歡吃粽子這個習(xí)俗了。
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媽媽總會用糯米包我最喜歡的粽子。媽媽先用兩片粽葉卷成一個漏勺形狀,再放一些糯米進去,因為我喜歡吃蜜棗粽子,所以,叫媽媽放進去一顆蜜棗在中間,然后,再用糯米蓋上,最后,在用粽葉的另一端封口,然后,用繩子綁好。好啦,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現(xiàn)在,只需要放進鍋里煮一會兒就好了?墒,看著容易做著難,在媽媽手中那么聽話的粽葉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變的不聽話了。我無論怎么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種形狀,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下卷了一個漏勺,開始放米了,本以為會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卻那么難。要不就是米從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包了一個似粽非粽的粽子。當(dāng)最后吃著自己的勝利品時,心里那才叫一個開心。
端午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發(fā)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