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一
大器晚成東漢末年,有個叫崔琰(yǎn)的人。他從小喜歡舞槍弄棍,不好讀書。到了二十多歲才開始求師愛學(xué)。由于他很有靈氣,再加上學(xué)習(xí)刻苦,所以他后來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受到曹操的器重。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性情沉默,不好講話,人看起來也不很聰明,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貶他才智不足,認為他沒有出息。崔琰卻不這么看,他常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顯露頭腳,崔林年紀大些的時候,一定會成大器的。”后來崔林果然做了很大的官。
成語“大器晚成”,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比較晚。
2.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二
畫餅充饑三國時期,有一個正直的文人叫盧毓(yù),在魏國做大官。
一次宮中選拔人才,官員們推薦了許多有名的人,魏國的皇帝說:“讓盧毓來選人,我不要這些只有名聲而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名聲就像畫在墻上的餅,不可以拿來吃!
盧毓建議皇帝選拔和考試相結(jié)合。從此,皇帝根據(jù)個人的實際能力來任命官員。盧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稱贊。
成語“畫餅充饑”就來自于皇帝所說的話。一開始,它指有名聲而沒本領(lǐng)的人。后來,人們用它來比喻以不切實際的空想來滿足自己的人。
3.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三
懸梁刺股晉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每天讀書到深夜,怕打瞌睡,就用繩子系住頭發(fā)拴在房梁上,如果頭昏要打瞌睡,頭往下墜,繩子就會將他扯醒。他就用“懸梁”這種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戰(zhàn)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籍,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奮苦讀。每當?shù)搅艘股钊遂o、頭昏腦漲、眼睛發(fā)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又讀書。最終蘇秦佩帶了六國的相印,成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成語“懸梁刺股”,常用來形容學(xué)習(xí)認真,勤奮刻苦。
4.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四
鹿死誰手東晉時,北方羯(jié)族有個叫石勒的人,做過小販,種過地,也被人作為苦力販賣過。后來,石勒聚眾起事,建立了后趙政權(quán)。不久,石勒又率兵消滅了前趙國,從而取得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quán)。
石勒自命不凡地對臣子徐光說:“假如我生活在漢高祖劉邦的時代,我會老老實實地效忠于他;但如果我的對手是漢光武帝劉秀,我就要和他在中原大地上決一雌雄,看看到底是'鹿死誰手’,天下被誰爭奪到?”
“鹿死誰手”這個成語,現(xiàn)在比喻不知誰會取勝。
5.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五
才高八斗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xué)家。他聰明好學(xué),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并無實權(quán),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wù)不管,卻去游山玩水。后來,他辭官移居會稽(jī),常常與友人酗(xù)酒作樂。當?shù)靥嘏扇藙袼?jié)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墒,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后,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6.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六
江郎才盡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著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里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里已經(jīng)很多年了,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苯兔嗣牙,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于是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jīng)用盡了。
后來人們用“江郎才盡”比喻才思枯竭。
7.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七
一事無成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當了省郎的官,因官運不怎么亨通,所以時常出去,想藉此游玩散心。
有一天,他到了京國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個夢。他夢中走到一處巖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面前,有一個極小的香爐,爐內(nèi)檀香輕煙裊裊(niǎo)。老和尚對省官說道:“這小香爐中的香煙還是你許愿時留存下來的,現(xiàn)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第一世你是唐玄宗時代的劍南安撫巡官;第二世你是憲宗時候的西蜀書記,第三世就是現(xiàn)在的省郎官。”他聽了老和尚這番話,恍然有點覺悟,彷佛記憶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huàn)海里浮沉,對人生似乎恍然徹悟。
現(xiàn)在上了年紀的人,事業(yè)上要是沒有成就的話,通常都是拿“一事無成”來感嘆。
8.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八
口蜜腹劍唐玄宗時,李林甫是個有名的*臣。他無德無才,卻是個拍馬溜須的老手;栌沟幕噬暇棺屗斏狭嗽紫唷
中書侍郎嚴挺之性格耿直,對李林甫十分鄙薄。李林甫便在皇上面前說嚴挺之的壞話。唐玄宗信以為真,當即把他貶斥到洛陽。
過了許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嚴挺之。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于是,他托人轉(zhuǎn)告嚴挺之,說皇上問起他的病。嚴挺之便上書皇上請求上京治病。玄宗得知嚴挺之有病,從此打消重用他的念頭。
民間稱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形容嘴甜心毒,*詐陰險,稱“口蜜腹劍”。
9.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九
春風(fēng)得意唐代大詩人孟郊,生前留下了許多首流傳千古的佳篇,可是他的一生卻非?部馈C辖寄贻p時在河南傲(ào)山隱居。孤僻、耿直的他很少與人合得來,但與大文學(xué)家韓愈卻一見如故。韓愈很推崇孟郊的詩文,盡力扶持他,望他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墒敲辖嫉倪\氣總是很背,屢試不中,一直處于貧困之中。
孟郊四十一歲那年,曾兩度前往京城考進士,但都名落孫山。終于在第三次應(yīng)考時,他考中了進士。為了表達自己的愉快心情,他高興地作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齷(wò)齪(chuò)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春風(fēng)得意”這則成語的原意是指在春風(fēng)輕拂中洋洋自得,后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后那種得意洋洋的心態(tài)。
10.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十
拋磚引玉唐朝有兩個詩人,一個叫常建,一個叫趙嘏(gǔ)。趙嘏的詩寫得好,常建從心里羨慕,總想得到趙嘏的詩句。
有一次趙嘏到了蘇州,常建得知趙嘏要去靈巖寺游覽,就先到那里,故意在一塊顯眼的墻壁上揮筆題詩,并且只寫了開頭兩句。不久,趙嘏來到了靈巖寺。他看到墻上那首不完整的詩,覺得非常惋惜,便借來筆硯,補上了結(jié)尾兩句。
因為趙嘏續(xù)寫的詩句比常建寫得好,所以人們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拋磚引玉”。這成語常常用來表示謙虛,比喻自己發(fā)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以便引出別人更好的見解和作品。
11.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十一
嘔心瀝血唐朝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
李賀在他短暫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結(jié)而成的。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kū)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奔词钦f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后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12.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十二
一揮而就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末年偉大的抗元民族英雄。同時,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學(xué)家。在被囚禁期間,他寫下了大量詩、詞、文章,記錄了他的英勇氣概。
公元1256年,二十歲的文天祥來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參加進士考試?荚嚹翘,他根據(jù)題目,就當時的一系列政治問題,寫了一篇長達一萬多字的文章,主張改善朝政。他作這篇文章的時候,連草稿也沒有打,一動筆就寫,洋洋灑灑,從頭到尾一口氣就寫成了。
監(jiān)試官見了,當即向宋理宗推薦這位賢才。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大為賞識,親自選定他為第一名。
成語“一揮而就”,常用來比喻寫文章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13.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十三
名落孫山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xiāng)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shù)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同鄉(xiāng)的兒子,卻沒有考上。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xiāng)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guī)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jù)這個故事,把投考學(xué);騾⒓痈鞣N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14.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十四
胸有成竹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雨雪,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瘛.斎藗兛洫勊漠嫊r,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xué)畫竹,得知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窝a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成語“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15.二分鐘成語故事小演講 篇十五
巧取豪奪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fú)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xué)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lǐng),便是很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jīng)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笨墒敲子讶誓7鹿湃说漠嬈,很少被人發(fā)覺他的模本是假的。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shù)家,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領(lǐng)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
后來的人又從此引申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以不正當?shù)姆椒,攫(jué)取自己不應(yīng)得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