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一
端午節(jié)到了,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節(jié)日。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奶奶家。奶奶家門前掛上了艾草和菖蒲,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媽媽說這樣可以驅(qū)邪避病。一進門,我就看到桌子上擺滿了粽子。粽子是用綠色的粽葉包的,里面裝滿了糯米和紅棗,還有的粽子里放了咸蛋黃和肉。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個,真好吃!粽子又香又甜,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食物。
午飯后,我們一起去河邊看龍舟比賽。河岸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龍舟在水面上飛快地劃過,鼓聲震天,非常壯觀。雖然我沒有參加比賽,但是我也被這種熱鬧的氣氛感染了,跟著大家一起歡呼。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飯桌上有魚、有肉,還有各種各樣的菜。我們邊吃邊聊天,非常開心。爸爸還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是一個快樂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它讓我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也讓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2.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二
端午節(jié)到了,這是一個充滿傳統(tǒng)氣息的節(jié)日。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床,說今天要包粽子。我興奮地跳下床,跟著媽媽一起忙碌起來。媽媽準備了糯米、紅棗、紅豆和粽葉。她教我怎么把粽葉疊成漏斗形狀,然后把糯米和紅棗放進去,最后用繩子把粽子扎緊。我雖然包得不太好,但是看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包完粽子,我們把它們放在鍋里煮。不一會兒,家里就彌漫著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但是媽媽說要等粽子煮好,還要等到中午才能吃。
等待的時間,我和家人一起去看龍舟比賽。河邊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穿著節(jié)日的衣服,臉上洋溢著笑容。龍舟在水面上飛快地劃行,鼓聲震天,非常壯觀。我被這熱烈的氣氛感染,也跟著大家一起歡呼起來。
中午時分,我們回到家,粽子也煮好了。我嘗了一口自己包的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是味道真的很好。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端午節(jié)不僅讓我品嘗到了美味的粽子,還讓我感受到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快樂。我喜歡端午節(jié),更喜歡和家人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
3.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三
端午節(jié)到了,我們家里非常熱鬧。原來奶奶和媽媽正在包粽子呢。我湊上前去一看,包粽子的材料可真多呀!有翠綠翠綠的竹葉,有細長細長的草繩子,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香噴噴的鳥蛋和香菇,有熱氣騰騰的臘腸,還有令人口水直流的豬肉。
再來看看奶奶和媽媽的包粽子PK賽吧。只見奶奶那靈巧的雙手左捏捏,右按按,再把竹葉包緊,繩子一扎,一個粽子就誕生了。不一會兒,一大串粽子就包好了。媽媽也不敢怠慢,只見她加快速度,一串粽子也快要包好了。眼看媽媽就快趕上奶奶了,情急之下,奶奶也加快了速度,把媽媽甩在了后面。結果您不用猜,就知道誰贏了?
粽子包好了,奶奶拿去蒸。三十分鐘后,香噴噴的粽子就新鮮出爐了。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地吃起粽子,就連黑騎士也興奮地躥來躥去。
爸爸邊吃粽子還邊給我們講起了端午節(jié)的傳說: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人,由于自己的國家受到侵略,非常傷心,便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去吃屈原的尸體,便駕著龍舟,往河里扔粽子。魚蝦吃飽后就不會去咬屈原了。所以,端午節(jié)就成了人們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4.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四
端午節(jié)的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我還看見幾臺收割機正在地里收麥子,收割機的。前面有一個像滾筒一樣的東西,麥子不斷的被卷進滾筒,麥粒就從另外一頭流出來,好神奇呀!好多農(nóng)民伯伯用耙子將收回來的麥粒攤在馬路上晾曬,爸爸媽媽告訴我:麥子曬干后交到面粉廠,我們就會吃到面條、饃等面制食品。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已經(jīng)到舅舅家了,時間過得很快呀!我和表弟表妹才剛剛玩了十幾分鐘,姨媽就叫我們?nèi)齻吃飯。飯可香了,是攪團,我都吃了兩碗呢。下午三點就回家,我依依不舍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車,爸爸就把車開走了。在路上,安安靜靜,誰也沒有說話。到了秦鎮(zhèn),我們還吃了涼皮,今天我們過得很愉快。5.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五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在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家有包粽子的習俗,外婆就和我一起包粽子,我有左手拿著粽葉,右手往粽葉里舀一勺勺糯米和五花肉,學著外婆的樣子,一邊包一邊想:包粽子不是很簡單,為什么很多人都說包粽子很難呢?可是粽子里的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會往東,一會往西跑。外婆笑了笑說:“里面的糯米放的太多了。”外婆接過粽子,搗騰了一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樣子包好了一個,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感覺比誰都吃的香。
吃完午飯,我來到南湖邊看龍舟。隱隱聽到一陣鑼鼓聲,龍舟出現(xiàn)了,十幾條龍舟同時加速,猶如一支支飛劍,向前飛奔而去,有的龍舟像在奔跑,有的龍舟像在吼叫,還有的龍舟像在各自回首遙望。那真是龍騰達海,壯觀極了。
這就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6.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六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媽媽和我講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他是因為投江而死的,人們出去打撈都沒有撈到他的尸體,于是人們就把粽子扔下去喂魚,為了不要把魚吃掉他的尸體。就這樣,漸漸地成了風俗。端午節(jié)還有吃粽子、劃龍舟、喝雄黃酒,家家戶戶還把艾草和菖蒲劍掛在窗戶上,聽說這些東西可以避邪的。
外婆提前幾天就已經(jīng)準備好美味可口的粽子,早上一起來飯桌上有蛋黃肉粽、蜜棗粽、咸鴨蛋、茶葉蛋和五香干。我最喜歡吃蛋黃肉粽,一兩下就被我干掉了,茶葉蛋也是我的最愛,一口氣就吃了兩個。外婆看著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臉上露出開心地笑容。
今天過得可真開心,又有的吃,又有的玩,期待明年我能看到劃龍舟的場面,我喜歡過端午節(jié)。
7.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七
今天是端午節(jié),聽媽媽說要煮粽子,我便自告奮勇地說:“今天我來當大廚,媽媽你來當指導!”在媽媽地指導下,我先把紅棗放在盆子里精挑細選,把那些合格的紅棗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好后的紅棗被我放進鍋里,添上水放在火爐上煮了起來。這時,媽媽提醒我別忘了給鍋里放點香油,這樣鍋里就不會起沫沫了。
接著,我又把江米洗了洗放到另外一個鍋里,然后給鍋里加水,這時我想究竟該放多少水呢?我只有請教媽媽了!媽媽告訴我說:“你把江米抹平,然后放二指高的水就行了!”
我把煮江米的鍋放在另一個火爐上,先放大火煮,當鍋里的水沸騰起來時,馬上把火關小,用小火慢慢煮。
當打開煮棗的鍋時,我發(fā)現(xiàn)紅棗上那些皺紋不翼而飛了,舒展開的紅棗就像一個個紅瑪瑙。媽媽告訴我現(xiàn)在該把紅棗放到米鍋里了。我打開米鍋,用小勺子把紅棗盛到了米鍋里,蓋上蓋子,繼續(xù)煮。
一會兒米煮熟了,該最后一道工序了!我把放了點香油的炒菜鍋放在火爐上加熱,先盛一些煮好的江米放在炒菜鍋里攤平,再盛一些紅棗攤在江米上,按照一層江米一層紅棗的順序?qū)⒚缀蜅椚糠诺匠床隋伬,用勺子按平,讓它凝固一小時后粽子就算做好了!
一小時后,我把粽子切成正方形的小塊,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哇!清香的江米透著紅棗的甜味,好好吃呀!吃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我心里美極了!
8.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八
端午節(jié)是我國“三節(jié)”中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jié)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么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薄斑@倒是蠻好玩的!蔽液蛬寢屢黄鹫f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著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jié)的學問可真多。
9.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九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是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習慣,而且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有吃用江米做成的粽子和涼糕;門前或窗臺上要放一把艾草,聽老人們說能驅(qū)邪。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都能吃上姥姥親手做的香噴噴的涼糕,里面有紅棗、葡萄干等許多好吃的東西。
據(jù)說古時候,詩人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
10.小學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十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相傳端午節(jié)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一說起端午,我便想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币虼速慅堉、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絞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每年端午節(jié),外婆都會給我們包粽子、煮鴨蛋、插菖蒲。粽子有許多形狀,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都有,外婆最擅長包三角形的粽子。
今年端午,我還會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過一個有傳統(tǒng)氣息的端午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