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一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jié)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墩f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nèi),在室內(nèi)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敝f,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F(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2.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二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jīng)疏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你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cui):現(xiàn)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3.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三
畫雞
唐寅〔明代〕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譯文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
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注釋
裁:裁剪,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將:助詞,用在動詞和來、去等表示趨向的補語之間。
平生:平素,平常。
輕:隨便,輕易。
言語:這里指啼鳴,喻指說話,發(fā)表意見。
一:一旦。
千門萬戶:指眾多的人家。
4.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四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古詩簡介
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則在字里行間滲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像詩人自己一樣處于艱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那些人,為國家強盛不畏排擠和打擊的那些人。
翻譯/譯文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地。
3.知:知道
4.為:因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五
春曉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及注釋一
譯文
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注釋
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啼鳥:鳥的啼叫聲。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
想起昨夜里風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釋
、挪挥X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坡劊郝犚。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句:一作“欲知昨夜風”。
、取盎洹本洌阂蛔鳌盎錈o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6.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六
村居
朝代:清朝|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簡介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的詩作。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翻譯/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注釋
村居: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fā)形成的煙霧般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yuān):老鷹。
7.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七
小池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詩簡介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著 名詩篇。此詩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翻譯/譯文
小泉無聲像珍惜泉水淌著細流,
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經(jīng)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注釋
、偃郏喝某隹凇
、谙В簮巯。
、矍缛幔呵缣炖锶岷偷娘L光。
、苄『桑褐竸倓傞L出水面的嫩荷葉。
、菁饧饨牵哼沒有展開的嫩荷葉尖端。
⑥頭:上方
8.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八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9.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九
畫
王維〔唐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了花仍在爭奇斗艷,人走近了鳥卻沒有被驚動。
注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驚:吃驚,害怕。
10.精選幼兒園小班古詩 篇十
風
李嶠〔唐代〕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開,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說指農(nóng)歷九月。
能:能夠。二月:農(nóng)歷二月,指春季。
過:經(jīng)過。
斜: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