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全國一本大學排名2022新排名榜
1、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理科)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1名:清華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2名:背景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3名:中國科學院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5名:復旦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6名:浙江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7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9名:南京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1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全國一本大學排名(文科)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1名:北京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2名:清華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3名:上海交通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4名:復旦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5名:中國人民;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6名:南京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7名:浙江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8名:北京師范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9名:武漢大學;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第10名:南開大學。
2.高考生應具有10個好習慣
01、欣賞老師的習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要稍不如意就懷疑老師、埋怨環(huán)境。
02、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預習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方法。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fā)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更具有針對性。
03、專心聽課的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fā)言,邊聽邊思考,抓住重點、攻克難點。就算預習過也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佳途徑。同時,要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04、觀察思考的習慣
“觀”是看,“察”是想,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不但要善于提出問題,還要積極思考學習中碰到的問題,以及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通過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征。
05、善于提問的習慣
要有獨立思考、善于質疑的習慣。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是學習能力的體現,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06、切磋琢磨的習慣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
07、仔細審題的習慣
要求考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培養(yǎng)從作業(yè)和考試中發(fā)現自己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08、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它是有規(guī)律的,必須有計劃地不間斷地復習每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09、整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疑問或是弄錯的知識點和題目進行整理,并找到相關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以便找到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0、客觀評價的習慣
考生應養(yǎng)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
3.高考后沖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埋頭題海戰(zhàn)術,忽視思考總結
題海戰(zhàn)術是大家容易落入的“陷阱”,很多同學認為成績提高不了,是因為題目做得不夠多!
高三后的備考階段,各學校會停止知識授課并開始緊張的復習查漏補缺階段,幾乎是天天都會有考試,時時都會有練習,課上的時間不是做題就是講卷子,每天的工作幾乎是周而復始,同學們的心態(tài)也逐漸從開始的興奮,轉變成疲憊,并終走向麻木。所以刷題要因人而異,不是所有的同學都適合鏖戰(zhàn)題海的!
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更不會有全面性。一定數量的題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題的同時也要思考出題者的意圖,如何通過其他方式考到同一知識點等等。
如何彌補
在有了一定題量的基礎上,你已經通過做題發(fā)現了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此時就可以通過刷錯題針對原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不斷強化。如果去做新題,可能要做數倍的題量才能找到相應的薄弱點,因此,從彌補知識點漏洞的效率而言,刷舊題遠勝刷新題!
當然,刷錯題也不能一點新題都不做,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新題來保持做題的“手感”(速度、準確度),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刷舊題與做新題的比例,在復習階段,可以舊:新在1:1左右,而在后沖刺階段(如考試前兩周),舊:新安排在2:1或3:1左右。
如何刷錯題?
首先,單獨“抄題”到一本本子上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樣會浪費很多時間,因此抄題(特別是選擇題的題干)本身對你沒有什么幫助,利用原來的習題冊做記號的方式更為高效合理。具體操作如下:
1.第答題,用鉛筆。以方便擦去答案,以后重復做。
2.對答案。
3.錯題或蒙對的題需要做三件事(注意不僅僅是答案錯的題,還包括自己做題時吃不準的或蒙對的):
a.做好記號。
b.寫下心得(為什么錯?漏看了什么條件?中了什么陷阱?計算失誤?如網上題庫可記下題號,另作筆記記下心得)。
c.擦去答案(為下次做題做準備)。
4.下次復習的時候,先不看上次的心得直接重新做題。
5.如果第二次再錯,做一個新的記號(表示錯了2次,需要重點關注),并再次書寫心得,并再次擦去答案。
6.在下次刷舊題,先做錯了兩次的,再刷錯了的。
7.如果一道題重復做了2到3次后,可能已經對這道題很熟悉了(甚至一看到題目的前三個字你就知道答案了),那么就沒有必要完全重新做一遍,而是改成更節(jié)省時間的“看”,看什么?一看這道題的考點是什么?二看你當時的錯題心得,回憶當時為什么錯。
否認老師,忽視課堂
尖子生很容易犯這個錯誤,因為尖子生已經于很多人,而老師的課堂講解多針對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程,所以尖子生理所應當地認為老師的講解已經不適合自己了,其實不然!據調查發(fā)現,90%以上的高考狀元注重的都是課堂的聽講,而不是為趕進程在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習題。
為什么呢?因為老師的授課有明確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在引導你聯系不同的知識,也有可能在反復強調易混易錯的知識點。
如何彌補
在課堂45分鐘內要時刻保持著跟老師的思想交流,同時聽課過程中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對于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已經掌握的知識也應該仔細聽老師講一遍,也許老師的理解更到位,或者你自己的理解有出入。
高效率的復習方法是緊緊抓住課堂,積極開動大腦主動思維,帶著質疑聽老師的講解:
老師推理嚴密嗎?
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老師是怎么想到的?
要大膽參與課堂討論,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有經歷了自己的深度思考,才能對一道題目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出什么題都會做。
熬夜補時間,忽視零碎時間
熬夜是每個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白天要上課,晚上回到家寫完作業(yè)還要自學到很晚。有些同學高效率地完成了作業(yè)、預習,然后及時睡下了;但有的同學學習熬夜到很晚甚至凌晨?墒悄阒绬?熬夜并不可取,不僅影響睡眠,容易疲勞,也會導致第二天上課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成績也可能會下降。
如何彌補
既然一天24小時的時間不能變成25小時,那么就只能把瑣碎時間善加利用,比如乘坐地鐵、公交車時,無法安靜地思考一些問題,這時可以借助MP3、手機等工具聽些英語聽力或其它音頻資料(曾經聽過一位學長的考研經驗,把需要背的知識點自己錄在手機中,利用零碎時間反復聽,跟著自己的聲音背誦以及思考,效果會更好)。
往往那些成功的學霸,或者是逆襲的學渣都是抓住了那零零碎碎的“1分鐘”。但是1分鐘能從哪里來呢?1分鐘能做什么?如何利用好你發(fā)現的這1分鐘?
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需要吃飯、睡覺、學習、娛樂等等,而這些我們看似飽和的狀態(tài)下,其實還有隱藏的極其有用的零碎時間,比如睡前、洗漱、走路、等車、坐車、課間……等等這些時間都是零碎的幾分鐘,都是無數個一分鐘加起來的。
再比如,吃飯前后,閉目養(yǎng)神小憩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利用這些零碎時間,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生活化。
患得患失,忽視測試本身的意義
高考之前的所有測試,不論月考、期中考、模擬考,都是為高考做準備的!終目的在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為高考減少問題。很多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甚至覺得痛苦,對寫作業(yè)、考試都是想盡辦法逃避,但是越逃避、越不愿面對就越難學好。還有同學因為成績差、很多題不會做、擔心考不好等種種原因害怕考試,也因此無法專注、認真地考試,成績自然不會理想,考完后抱怨題太難,分數低,卻不努力糾正錯誤,這樣對他們來說考試并沒有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
而當我們靜下心來,用心認真聽完老師的課,然后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步走,就會發(fā)現學習也并非多大的難事兒。即使遇到難題、犯錯誤,也能坦然面對。
如何彌補
通過階段性測試,你可以發(fā)現現階段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找到自己的不足,這些問題可能是知識方面的、應試技巧方面的,或者應試心理方面的。如果一味地沉迷于分數的多少,勢必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會讓題目與知識點本身被忽視。
所以,要明確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分析問題所在。在之后的復習中,更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
4.反復做高考真題有什么作用
1反復做高考真題效果好嗎
刷高考真題肯定是有用的,會有效果的,因為高考題展現了每年出題的趨勢,質量也很高,但是在刷題過程中需要明確目標,不能盲目刷題,否則只是浪費真題。在刷題過程中需要總結高頻考點,如果是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題目,要重點注意,是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然后弄明白,下次再做的時候可以用正確的思路做題,而不是僅僅只記住答案。
老師告訴我要做只做高考真題,因為我們是要應對高考,這些天反復刷高考真題,絕對在高考時有效果。至于平時測試,也許成績并不能提高,因為平時的試卷水平是不能和高考相比的,我們要做的是決勝高考,而不是決勝平時,感覺老師說的有一番道理,剩下這些天就刷高考真題吧!反復刷,但也要記得刷過后總結高考的規(guī)律,和命題難度。
2刷高考真題有什么作用
做高考真題是很有意義的,畢竟你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去分配做題的時間,但是這也不是必須的。我們在這段時間要做的就是查缺補漏,調整自己,以得到大的效果為目的去復習。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基礎知識很欠缺,那你需要做的應該是多看一些課本和筆記,以此來加強自己的基礎。如果你感到緊張,有一定的壓力,那你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適當降低學習的壓力,多與老師交流,多做一些運動,讓自己擁有更好的考試狀態(tài)和心理素質去參加高考。
5.高三如何合理備考
一、通欄全卷,迅速摸清“題情”
剛拿到試卷,建議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幾頁,有多少道題,了解試卷結構,通覽全卷是克服"前面難題做不出,后面易題沒時間做"的有效措施,也從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題"。
二、答題順序:從卷首依次開始
一般地講,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難的排列,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從卷首開始依次做題,先易后難,后攻堅。有的考生愿意從卷末難題開始做,他們認為自己前面的題沒有問題,好壞成敗就看卷末的難題做得怎么樣,開始時頭腦清醒,先做難的題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堅勝利保證全局的勝利。這種想法看似有理,實際是錯誤的。一般卷末的題比較難,除了個別水平特別高的學生,都沒有做好該題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時間,也沒有把這個題滿意地做完。你這時的思緒多半已經被攪得很亂,又由于花了不少時間,別的題一點沒有做,難免心里發(fā)慌,以慌亂之心做前面的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但也不是堅決地"依次"做題,一份試卷,雖然大致是先易后難,但試卷前部特別是中間出現難題也是常見的,執(zhí)著程度適當,才能繞過難題,先做好有保證的題,才能盡量多得分。
三、答題策略
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先做簡單題、熟悉的題,再做綜合題、難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果斷跳過啃不動的題目,從易到難,可以增強信心,但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力求有效,不能走馬觀花,有難就退,傷害解題情緒。
先小后大。小題一般是信息量少、運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輕易放過,應爭取在大題之前盡快解決,從而為解決大題贏得時間,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心理氣氛。
先局部后整體。對一個疑難問題,確實啃不動時,一個明智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即能解決到什么程度就解決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這一步的分數。
四、學會分段得分
一般閱卷評分辦法是"分段評分",或者"踩點給分"--踩上知識點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實為一種高招兒。對于會做的題目,要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這個老大難問題。會做的題目要特別注意表達的準確、考慮的周密、書寫的規(guī)范、語言的科學,防止被"分段扣點分"。
如果遇到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確實啃不動,一個聰明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們分解為一系列的步驟,或者是一個個小問題,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特別是那些解題層次明顯的題目,或者是已經程序化了的方法,每進行一步得分點的演算都可以得分,后結論雖然未得出,但分數卻已過半,這叫"大題拿小分",確實是個好主意。
解題過程卡在某一過渡環(huán)節(jié)上是常見的。這時,我們可以先承認中間結論,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結論。如果不能,說明這個途徑不對,立即改變方向;如果能得出預期結論,就回過頭來,集中力量攻克這一"卡殼處"。
由于考試時間的限制,"卡殼處"的攻克來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寫下來,再寫出"證實某步之后,繼續(xù)有……"一直做到底,這就是跳步解答。若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想不出來,可把第一問作"已知","先做第二問",這也是跳步解答。
五、答題速度:以快為上
數學考試時間一般為兩個小時,平均每題約為5.5分鐘。為了給解答題的中高檔題留下較充裕的時間,每道選擇題、填空題應在二至三分鐘之內解決。若這些題目用時太長,即使做對了也是"潛在丟分",或"隱含失分"。一般,客觀性試題與主觀性試題的時間分配為4:6。
六、立足中下題,力爭高水平
平時做作業(yè),都是按所有題目來完成的,但考試卻不然,只有個別的同學能交滿分卷,因為時間和個別題目的難度都不允許多數學生去做完、做對全部題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題目。中下題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試題的主要構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來源。學生能拿下這些題目,實際上就是打了個勝仗,有了勝利在握的心理,對攻克高檔題會更放得開。
七、確保運算正確,立足性成功
考試時間很緊張,所以理科的一些題目不允許做大量細致的解后檢驗,所以要盡量準確運算(關鍵步驟,力求準確,寧慢勿快),立足成功。但是不能為追求速度而丟掉準確度,甚至丟掉重要的得分步驟。假如速度與準確不可兼得的說,就只好舍快求對了,因為解答不對,再快也無意義。
試題做完后要認真做好解后檢查,看是否有空題,答卷是否準確,所寫字母與題中圖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規(guī)范,尤其是要審查字母、符號是否抄錯。
八、要學會“擠”分
試題一般是"題題設防,題題把關",試題每一道題目都"長牙",每一道題目都"咬人",只有這樣才達到區(qū)分的目的。另一方面試題是分步賦分,做對幾步就會得到幾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要學會"擠"分。
擠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計算結果寫在顯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開頭和結尾,文科一般都按要點給分。所以每一道題都認真思考,能做幾步就做幾步,考試是按步賦分,千萬不能產生定勢,試題為了達到理想的壓分度,住住是難度逐步加深,對于考生來說就是能做幾分是幾分。這是考試中好的策略。
因此考生在考試時,不急燥,不氣餒,要學會用"擠"的辦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九、順手記下該檢查
檢查是答卷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檢查時忌從頭到尾一題題地檢查。因為在短短的時間里看許多題,自然不會很細,而輕易地更改常會把本來做過的題改錯。正確的檢查是只檢查應該檢查的題,一個題該不該檢查,應當在做完這個題時給出判定,并在演草紙上記下該檢查的題號。
一份考卷上該檢查的題不應當多,有經驗的考生知道答完題后要面對的題無外乎四種,一是解題過程順利且很有把握,這類題就不需要檢查了。二是解題過程不順利,自己覺得在某一點上沒有把握,還需再斟酌,這類題就是需要檢查的題。三是感覺難做,但一時理不清頭緒,無從下手,只好暫時放下的題。第四種題是完全不會,估計再花時間也沒有希望做出來,不如放棄此題,如果是選擇題,就選一個像是正確的答案了事。這類題就不必再做檢查了。
檢查時首先要注意有沒有漏題。此外檢查時仍需審題,因為在審題環(huán)節(jié)出問題是考生常犯的毛病。檢查時不要輕易改選擇題的答案。到檢查時,大腦已經連續(xù)工作很長時間了,輕易以疲憊的頭腦去*頭腦清醒時的答案,結果是把做對的題改錯了。
十、檢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講究
1、要劃掉重新寫,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這會使閱卷老師看不清。
2、如果對現有的題解不滿意想重新寫,要先寫出正確的,再劃去錯誤的。有的同學先把原來寫的題解涂抹了,寫新題解的時間又不夠,本來可能得的分數被自己涂掉了。
3、新的答案寫出后,不要忘記把原來的答案劃去,如果出現對的和錯的兩個答案并存的情況,按規(guī)矩是不能給分的。
十一、字跡一定要清晰
考生答題時,字跡不清晰或者涂選擇題的時候涂得太輕,都容易造成答案掃描后不清楚,影響老師判卷。另外,考生萬一答錯只需要在錯誤答案上劃條斜線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寫上正確答案。
十二、根據分值多答要點
評卷時,解答題是根據考生的答題要點“踩點給分”。建議考生根據分值多回答一個要點,因為閱卷是“不寫不得分,多寫不扣分”,所以三分的題目好能回答四點,這樣避免出現“踩分點”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