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大全
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論語·季氏篇》
解釋: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諒,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子路篇》
解釋: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dāng)合理,說話不順當(dāng)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篇》
解釋:當(dāng)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4、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論語·里仁篇》
解釋: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篇》
解釋:逝去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白天和黑夜都不會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里仁篇》
解釋:父母的年紀(jì),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篇》
解釋:君子團結(jié)人而不搞勾結(jié)拉攏,小人只搞勾結(jié)拉攏而不團結(jié)人。
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論語·子路篇》
解釋:君子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論語·公冶長篇》
解釋: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zé)備的呢?
10、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里仁篇》
解釋:君子考慮的是德行,小人考慮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僥幸。
2.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大全
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篇》
解釋: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自以為是。
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篇》
解釋:已經(jīng)做過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經(jīng)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勸諫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與責(zé)任。
3、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論語·季氏篇》
解釋: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聽懂,待人是否溫和,舉止是否恭敬,談吐是否真心,處事是否謹慎,有疑問是否得到解答,發(fā)怒是否有嚴(yán)重后果,得到東西思考是否理所應(yīng)得。
4、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篇》
解釋: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無法挽回,未來的歲月還可以迎頭趕上。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篇》
解釋:君子待人和順友善,但不會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雖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卻是毫無原則、不辨是非曲直的“茍同”。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篇》
解釋:當(dāng)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7、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雍也篇》
解釋: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顯得粗野,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顯得虛浮。只有質(zhì)樸和文飾配合適當(dāng),才可能成為君子。
8、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wèi)靈公篇》
解釋: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現(xiàn)麻煩總是想方設(shè)法推卸責(zé)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9、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
解釋: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
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里仁篇》
解釋:見到一個品德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就要想著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樣;見到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樣的缺點。
3.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大全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yīng)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chǎn)生疑惑。”
【3】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xué)習(xí)并且不斷溫習(xí)與實習(xí),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4】“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xué)的了!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孔子說:“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給別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yīng)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guī)矩”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jié)人而不相互勾結(jié);小人相互勾結(jié)而不能普遍地團結(jié)人!
【8】“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薄墩撜Z》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河辛诉^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9】“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河辛诉^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10】“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薄墩撜Z》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學(xué)習(xí)了,學(xué)習(xí)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大全
【1】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譯文】孔子說:“干不義的事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云一樣!
【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
【譯文】孔子說:“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斷定他將來趕不上現(xiàn)在的人呢?”
【3】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謀事!
【4】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論語·泰伯》
【譯文】孔子說:“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努力學(xué)習(xí)它,誓死保全它。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禍亂的國家。天下太平,就出來工作;不太平,就隱居!
【5】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6】子曰:“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不能為求生而損害仁德,應(yīng)以犧牲自己來成全仁德。”
【7】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jié)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8】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而留戀安逸,便不配做讀書人了!
【9】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薄墩撜Z·里仁》
【譯文】孔子說:“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
【10】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譽,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輗,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5.論語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大全
【1】“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來了!
【2】“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薄墩撜Z》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學(xué)習(xí)了,學(xué)習(xí)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事事嚴(yán)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嚴(yán)格要求別人!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譯文】曾子說:“知識分子不能沒有寬闊的胸懷和剛強的毅力,因為他擔(dān)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而且道路遙遠。
【6】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譯文】孔子說:“君子端莊而不爭執(zhí),會群而不拉幫結(jié)伙!
【7】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背鲎浴墩撜Z·學(xué)而》
【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dǎo)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8】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保ǔ鲎浴墩撜Z·憲問》)
【譯文】孔子說:“說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為恥辱!
【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薄墩撜Z·子路》
【譯文】孔子說:“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驕恣,小人驕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薄墩撜Z》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單憑語言來薦舉人,也不單憑人來廢除他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