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相傳朱元璋在應(yīng)(今江蘇南京)做了皇帝后,先后提到過小時候感激的幾個人。一是抹山腳上趙郢村的趙家。記事時,朱元璋常聽母親講趙家老夫婦樂善好施,時常接濟他們,自小便認(rèn)趙家夫婦為義父、義母。二是石門山腳下石村王大愣的媽。在朱元璋討飯病倒在一座破廟里時,大愣媽一連為朱元璋討了三天飯,每天都給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湯"。三是緊挨抹山二郎廟的小孤莊的汪文母親。當(dāng)年太平集(今明光市)災(zāi)荒瘟疫流行,朱元璋父母、大哥死的死,逃荒的逃荒,一家人只剩朱元璋一個,走投無路,汪氏老母將他收養(yǎng)了,他認(rèn)了汪氏老母為干娘。
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傳旨要汪家派人進(jìn)京受賞。其實在朱元璋剛當(dāng)皇帝的時候,消息就傳到了太平集小孤莊,汪氏母子十分高興,莊鄰也都紛紛過來勸汪文去應(yīng)天找他的干弟弟封個一官半職,有的竟直接巴結(jié)汪文,直呼其汪大人,弄行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子臉紅。起初,汪氏母子曾合計過是否去應(yīng)天找一找,可汪母不同意,好說:"重八那孩子是賣糖球住高樓硬熬的,F(xiàn)在當(dāng)上皇帝了,那么大的一個國家每天要有多少事呀,等幾年再說吧。"這一等就是三年,現(xiàn)在人家皇帝派人來了。汪氏母子以合計開了,是誰去呢?還是娘倆一塊去呢?別看那汪文是個爺們,可事到臨頭卻打了軟腿,死活不愿去,商量了半天還是讓母親去。但他有個要求,說他干弟弟要是封個什么官,千萬可別答應(yīng),咱祖輩上沒個當(dāng)官的,當(dāng)不好丟人家的臉。若賞他地也千萬別要,現(xiàn)在那幾畝地已足夠種的,再給地種不完,荒了怪可惜的。汪母一一記住了。這么多年沒見干兒子了,如今去了,怎么說也不能空著兩手呀。雖然重八如今當(dāng)了皇帝什么都不缺,但不能缺面子呀,你要是甩著兩空袖子去,重八不說,別人還不說我這當(dāng)干媽的不懂事吧?帶什么呢?金子、銀子沒有,就是有也好比挑水往海里倒,汪母正犯愁呢,忽聽門外"嘎嘎"兩聲,兩只看家的大白鵝伸著長脖子,一晃一晃地走進(jìn)屋來。汪母一看,高興地笑了,打趣地說:"你也想見見我那干兒子呀?"
天天蒙蒙亮,汪母就起了床,把兩只白鵝逮住,從門后抽了麻坯把四條鵝腿捆在一起,抱在懷里上路了。在路過太平集(今明光縣城)時,太平集的包家老槽坊包老板早就拎著一壇老燒酒等在路口。包老板見汪母抱著兩只白鵝過來,慌忙上去笑嘻嘻地問:"是小孤莊汪大娘嗎?"汪母一聽有人問她,一邊答"是我",一邊上下打量包老板問:"先生怎么稱呼?好像很面生?"包老板忙說:"我們沒見過面,我是包家老槽坊的,我有個侄子叫鎖柱子,是你家鄰居,他昨天晚上告訴我你要去見皇帝,我今個天沒亮就等在這里了"。包老板拎著酒壇子說:"這是我家的十年陳酒,我想獻(xiàn)給皇上嘗嘗,若皇上覺得好,請賞個墨寶,這可是家鄉(xiāng)的美酒呀!"汪母答應(yīng)下來了,包老板連聲道謝,又給了一些碎銀子說留著路上用,汪母也沒客氣全收下了。
娘在太平淡集收下了包老板的一壇酒和一些碎銀子,一路翻山過嶺,日行夜宿,不兩天便到了長江邊上,她看著滔滔江水,心里想:我的老天,這江比我莊前的池河寬多了,這么寬可怎么過呢?正琢磨呢,忽聽江面上有梢公的歌聲,遠(yuǎn)遠(yuǎn)看去江心有只小船正向這邊劃來。汪大娘等了一會,小船靠岸了,從船上下來十幾個人。噢!原來是只渡船。她提著酒壇子,抱著兩回事只鵝上了小船,因江面寬,船老大要再等上幾個人才走,于是坐在船頭,一邊抽著旱煙,一邊和汪大娘拉起呱來。船老大問:"大娘過江去走親戚嗎?"汪大娘忙答:"是呀,是呀!"船老大又問:"是您什么人呀?"汪大娘說:"是我干兒子。"船老大問:"噢!是干什么的?"汪大娘本想說是當(dāng)今皇上,可剛說個"當(dāng)"字又改了口,說是當(dāng)鋪的伙計。
一會兒上了幾個人,船老大還要等到。汪大娘看看天不早了,有點急了:"老大呀,你要等到到什么時候?你管中午飯嗎?"船老大看看天是中了,一邊答道:"走了,走了。"一邊上岸解纜繩,載著幾個人奔江心劃去。那兩只大白鵝兩天多沒見到水了,現(xiàn)在見到這滔滔江水,急得兩腿直蹬,本來這鵝腿是用麻坯捆著的,兩只鵝見到水一陣亂蹬,麻坯斷了。汪大娘沒注意,只聽"卟咚"一聲,一只鵝撲進(jìn)了江里。汪大娘一回頭見另一只鵝也要往水里跳,急忙伸手去抓,小船在水上一晃沒抓住,只抓了幾根鵝毛。船老大和其他乘船的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船老大不高興地說:"大娘,這江面上可不是好玩的。"真是巧事都給汪大娘一人趕上了,就在小船猛一晃的那會兒,包老板給的那壇酒也碰翻了,十年陳釀,咕嚕嚕淌了一船。汪大娘忙著又來抱酒壇,遲了,一壇酒全淌了。汪大娘氣不打一處來,狠狠地瞪了船老大一眼說:"你這船是怎么劃的,鵝跑了,酒也晃倒了,你得賠!"本來這汪大娘說的是氣話,她根本不會找船老大賠什么酒?蛇@船老大卻是個江油子,聽了這話就越是惹汪大娘上火:"鵝見水不拼命跑嗎?這酒是你自己碰翻的,你怎么找我賠呢?你別是賴這渡錢吧?"汪大娘氣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她想嚇一下這船老大,于是說:"我找你賠你不賠,我那干兒子要是來了,你非賠不可。"船老大,于是說:"我找你賠你不賠,我那干勁沖天兒子要是來了,你非賠不可。"船老大笑著說:"大娘別說是當(dāng)鋪伙計來,就是老板來也不能怎樣我!"汪大娘氣得一拍大腿說:"什么當(dāng)鋪的,是當(dāng)今皇上!"那船老大一聽不但沒怕,反而哈哈大笑,船上其他乘客也都笑了。
說話間,船已到了對岸,船老大跳下船,把纜繩拴在岸邊的石頭上,忙笑著過來扶汪大娘下船,一邊打趣地說:"我來扶你,當(dāng)今皇上的干娘。"見汪大娘還氣鼓鼓的,船老大又陪笑說:"大娘,剛才船在江心急不得,我是故意打岔分心的。"汪大娘沒好氣地說:"你現(xiàn)在好嘴,是怕我賴你渡錢?"說著掏出碎銀子道:"需要多少?只管拿。"
汪大娘一手拎著個空酒壇子,一手抓著幾根鵝毛,一路走,一路打聽,幾次有拉車的要送她,但一聽說要到紫禁找朱元璋,還說朱元璋是她干兒子,拉夫們看看這窮婆子,一手拎著個空壇子,一手還抓著幾根鵝毛,都以為是個瘋婆子,沒人敢拉。好不容易走到了紫禁城,守衛(wèi)一聽皇上的干媽來了,慌忙稟報。朱元璋一聽干媽來了,親自出宮迎接。汪大娘一見朱元璋,悲喜交加,上下端詳,自言自語:"高了,肥了,威武了。"朱元璋也上下看著干娘道:"老了,老了,走,進(jìn)宮敘話。"他一見干娘手中的鵝毛和酒壇,不解地問:"你這是……?"汪大娘連忙說:"干娘老了,沒用了,我從家?guī)Я藘芍淮蟀座Z來,過渡時跑水里去了,我沒抓住,只抓了幾根鵝毛,我逮鵝時,嗨!又碰翻了酒壇子,一壇家鄉(xiāng)的酒也給弄灑了。"朱元璋聽了忙扶著干娘:"老娘呀,這鵝毛我收下,這酒壇我也收下。"說著捧起空酒壇聞了聞又說:"好酒,好酒,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老娘有心意。"又拿起鵝毛放在嘴邊吹了兩下說:"老娘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2.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唐文宗時期,鄭仁本的表弟與王秀才相約同游嵩山。
兩人一邊游覽風(fēng)景,一邊吟詩作對,好不愜意,不知不覺竟走到了山林深處。
等二人發(fā)覺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記不得來時的路了,他們在林中繞來繞去,看哪里都覺得陌生。
天色漸暗,四周開始出現(xiàn)各種奇怪的鳥獸叫聲,兩人不禁有些焦急起來。
他們又在林中亂撞了一陣,最后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天也完全黑了下來,再也看不清路,無奈下只好就地歇息。
這時,就聽不遠(yuǎn)處傳來了一陣陣低沉如雷鳴般的聲音。
兩人以為聲音是野獸發(fā)出的,心生恐懼,不敢發(fā)出一點聲響,生怕招來猛獸,只能緊緊挨著互相壯膽。
可過了好一陣,聲音有節(jié)奏地響起,卻不見有位置上的變化,兩人也冷靜了下來,鄭仁本的表弟覺得這不像是野獸的吼聲,更像是人發(fā)出的鼾聲。
王秀才卻緊緊拉住他的衣袖,悄悄說:“荒山野嶺,又是晚上,誰會在林中睡覺呢!
鄭仁本的表弟覺得有理,于是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聲音依然響個不停,兩人此時又渴又餓,再難等待,便小聲商量了下,決定偷偷去尋一下聲音的主人。
他們小心翼翼地?fù)荛_雜草、樹枝,朝聲音的方向慢慢摸去。
越是接近聲音的位置,兩人覺得前方也越發(fā)明亮起來,最后竟發(fā)現(xiàn)前面亮起一團柔和的白光。
這團白光不似燭光、火光,沒有絲毫的閃爍,明亮而不刺目。兩人互相看了一眼,壯了下膽,悄悄走了過去。
繞開灌木叢,他們看到草地上有一個身穿白衣的人,頭枕著白色包袱樣的東西,睡得正香。聲音果然是他的鼾聲,白光則是他的衣服發(fā)出的。
二人覺得神奇,但見確實是人,便也不再害怕。
王秀才上去輕輕搖晃白衣人,邊搖邊小聲呼喚:“兄臺,醒醒好嗎!焙冒胩彀滓氯瞬判艳D(zhuǎn)過來。
王秀才連忙作揖告罪:“這位兄臺,我二人因貪戀風(fēng)景而迷路,能否指點下出去的路呢?”
白衣人似乎惱火兩人打擾了自己的睡眠,不發(fā)一言,而是把身子一轉(zhuǎn),將后背朝向兩人,又睡了過去。
兩人如今抓到了救命稻草,怎肯輕易放棄,見白衣人一會轉(zhuǎn)向這邊,一會轉(zhuǎn)向那邊,索性一人一邊,不停地發(fā)問。
這下搞得白衣人再也沒法睡覺了,他翻身坐起,倒也不曾氣惱,無奈嘆了口氣道:“你們跟我來吧!
兩人聞言大喜,連忙道謝,恭敬地跟在白衣人身后。
一路無話,白衣人只顧在前引路,兩人覺得有些尷尬,便沒話找話:“不知兄臺是哪里人,聽口音不像本地的。”
然而話題一開,白衣人倒來了興致,用手一指天上的月亮,反問二人:“你們可知,這天上的月亮是由‘七寶’合成的。”
二人聽得一頭霧水,不知如何作答。
白衣人似乎也知道他們無法回答,自顧自地繼續(xù)說:“月亮的形狀,并不是你們平時看到的圓形,而是一個球體。
月亮是凹凸不平的,因為凸面反射了陽光,所以你們才覺得月亮?xí)l(fā)光,而凹處因為被阻擋,便形成了陰影”
白衣人稍停,似乎是等二人消化剛才他所說的話。
然后才接著說道:“月球上有八萬兩千多名維修工,我就是其中之一!闭f這話的時候,白衣人的語氣頗為驕傲。
唯有這句話兩人是聽得明白的,但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白衣人看出他們不信,便拿出剛才的“枕頭”,卻原來是個包袱。白衣人從中取出了閃閃發(fā)光的玉斧和玉鑿,來證明自己沒有說謊。
還順便拿了些吃食,樣子奇怪,粒粒晶瑩剔透,兩人從未見過,白衣人解釋這叫“玉屑飯”。
將飯分給他們,白衣人說:“吃了這個,雖不能讓你們長生不老,但起碼能百病不侵!
兩人此時饑腸轆轆,接過“玉屑飯”便大口吃了起來。
見兩人吃完,白衣人指著不遠(yuǎn)處的一條小徑道:“沿著這條路,走一會就能看到官道了。”
二人連忙走過去查看,只見小徑的盡頭,確實隱隱可見官道,可回身想對白衣人道謝時,卻發(fā)現(xiàn)白衣人已不見了蹤影。
兩個人回去后,將這事講給很多人聽,但別人都覺得他們是在說瘋話。
無奈之下,鄭仁本的表弟便寫信,將此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鄭仁本。
鄭仁本接信后越讀越驚奇,想起自己有位好友最喜歡收集這類志怪故事,便寫信將此事轉(zhuǎn)述給了好友段成式。
段成式讀后也是大奇,把這個故事記錄在了自己的《酉陽雜俎》中。
3.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唐朝后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游,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wù)冗忙,沒有閑余時間,苦不得游,今日,經(jīng)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于是兩個道人夾著韓愈瓢至山頂,然后兩人離去。
韓愈立于峰頭上,放眼環(huán)視,只見華山層巒疊嶂,蒼松郁郁,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zhèn)岳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峰,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為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為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fā),遂吟道:“太華峰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憚遠(yuǎn),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
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看了凌空高撐的長空棧道。他懷著欲罷難舍的心情,走遍了東峰,領(lǐng)略了關(guān)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下了金鎖關(guān),來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便邁開腳步往下走,轉(zhuǎn)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云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
面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xiàn)在這樣鑿石為階,設(shè)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蒼龍嶺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腳并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文人出身的韓愈膽戰(zhàn)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dāng)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
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的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為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并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華山采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即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后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
以后清代的李柏登山至此,面對歷這一哭一笑,他又表現(xiàn)出另一種心態(tài),并做詩云:“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表n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為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心。
4.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相傳,魯班是我國古代最聰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輸般,因為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魯班就成了后人對他的稱謂。
一次,他來到吳國姑蘇城,人間天堂,果然名不虛傳。古城樓塔,次第排列,茶館酒肆,熱鬧非凡。魯班游興倍增,揣摸著蘇州建筑的特點,迷樂其間。忽然一陣嘈雜的吵鬧聲傳來。魯班循聲望去,只見前面一塊綠草如茵的空場上,高高聳立著一座新建的寶塔。塔前圍著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過去,撥開圍觀者,看見一個身穿綢緞、頭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發(fā)怒,青筋暴綻,瞠目豎眉,大有氣沖斗牛之勢。老人對面蹲著的一個中年人,雙手抱頭,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魯班好生奇怪,一詢問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當(dāng)?shù)赜忻母晃蹋瑸榉e善行德,準(zhǔn)備修建一座寶塔,流傳千古。
這項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運木起造,精心籌劃,經(jīng)過近三年的辛苦勞動,寶塔終于建成?墒遣恢趺锤愕模瑢毸m然建成,可不管橫著看,還是豎著看,總是傾斜的。經(jīng)過測量,寶塔的確傾斜近十度。人們對此搖頭相視,指點議論。富翁認(rèn)為造塔反招非議,很是生氣,也有損他的功德圓滿,因此,親自找工匠算帳: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寶塔扶正,否則,要送官府嚴(yán)辦。
這可難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賣兒賣女,傾家蕩產(chǎn)也無法承受經(jīng)濟壓力;如果把塔扶正,這也辦不到,因為寶塔盡管是木質(zhì)的,可依然有約百萬斤,只能望塔興嘆!
魯班繞著寶塔仔細(xì)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籌莫展的工匠,走過去安慰道:“你不要著急,只要你給我找點木料來,我一個人用不著一個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聽,半信半疑,可也沒有別的辦法。于是他扛來木料,帶著一絲希望等待著。而魯班呢,他也不讓人插手幫忙,將扛來的木料砍成許多斜面小木楔,一塊一塊地從塔頂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這樣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個月,寶塔果然直立起來了。
工匠感激地問魯班:“恩公,你這樣補救為啥能使寶塔直立?”
魯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質(zhì)的,屬穿斗結(jié)構(gòu),各部件之間的拉扯比較結(jié)實,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辦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打進(jìn)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傾斜。”
5.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古時候,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叫曹沖,他的父親曹操是一個大官。有一次,別人送給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員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
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的動物,怎么稱呢?那時候沒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沒有那么大的力氣把大象抬起來。官員們都圍著大象發(fā)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正在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說:“我有辦法,我有辦法!”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操的小兒子曹沖,嘴里不說,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會有什么辦法!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沖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一時也想不出來。他父親就說:“你有辦法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沖說:“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
他叫人牽了大象,跟著他到河邊去。他的父親,還有那些官員們都想看看他到怎么個稱法,一起跟著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只空著的大船,曹沖說:“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沖說:“齊水面在船幫上劃一道記號!庇浱杽澓昧艘院,曹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著,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來。
大家看著,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里說:“這孩子在玩什么把戲呀?”
接下來曹沖叫人挑了石塊,裝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擔(dān)又一擔(dān),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沖看見船幫上的記號齊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塊又一擔(dān)一擔(dān)地挑下船來。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記號上,可見,石頭和大象是同樣的重量;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得到的總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嗎?大家都說,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沖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曹沖真聰明!
6.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宋朝時期,劉宰剛調(diào)任泰興縣令不久,就接到一農(nóng)人投訴。
農(nóng)人說:“鄰縣的親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辦喪事的時候,他竊走了租牛契據(jù)。十幾年來,我?guī)状紊祥T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認(rèn)賬,還謊說把牛賣了。所以,請劉大人替小民做主。”
劉宰問:“為什么十幾年了都沒得到解決?”
農(nóng)人回答:“我曾經(jīng)多次向官府告狀,可沒有契據(jù)憑證,又因為牽涉鄰縣,所以官府一直擱置未辦。”
劉宰站起身來,來回踱著步,自言自語地說:“都過去十幾年了,怎么能一下子找回來呢?得想個計策!
隨后,劉宰命人找來兩個乞丐,請他們吃飽喝足之后,告訴他們事情的緣由,并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后關(guān)進(jìn)牢房。
第二天,開始審訊。劉宰將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問:“你們二人可曾偷牛?”
兩個乞丐立即招認(rèn):“是偷了一頭牛。”
劉宰繼續(xù)問:“你們將牛弄到了何處?”
乞丐回答:“賣給了鄰縣。”
劉宰問:“可還記得是哪家哪戶?”
乞丐果斷回答:“記得,記得!
劉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帶他們?nèi)ブ刚J(rèn)!
來到鄰縣,兩個乞丐徑直來到了那個租戶家,說:“就是賣給了這家!遍_始,租戶不承認(rèn),但乞丐竭力堅持。租戶急了,回屋拿出契據(jù),信誓旦旦地說:“牛是我租來的,有契據(jù)為證!
在場的人都笑了,租戶如夢方醒,自知露餡,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終,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數(shù)歸還租主。
心計,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工于心計之人,永遠(yuǎn)不是智慧之人的對手。
7.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chǎn),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jié)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qū)嵉卣f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jié)出個金娃娃。西瓜結(jié)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dāng)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8.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從前,在一座大山深處,住著一對善良的老夫婦,他們生有一個小兒子。隨著小兒子一天天的長大,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越來越吃不飽肚子了。
小兒子雖小,但他特別懂事,當(dāng)他會跑著出去玩時,就主動央求媽媽去山上撿柴火。
就在一個冬日的暖暖的午后,他自己背著小竹簍上山了?墒,走了沒多久,他的肚子就開始咕嚕嚕的叫了,他餓了,因為這個中午家里的飯?zhí)倭,他又不舍得多吃,他膽心他吃的太多了,父母就會挨餓。所以那個午后剛放下碗,他就急匆匆的出門了。他想,或許能在山上找些野果慰勞一下可憐的肚子。
他走啊走啊,越走越遠(yuǎn),越走越餓,他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忽然有一陣大風(fēng)刮來,他趕快戴上帽子,把頭包裹的嚴(yán)嚴(yán)實實的。只聽“咚”“咚”咚咚”“咚”聲音,感覺他的頭頂有什么東西輕輕的砸過頭頂,這時風(fēng)停了,他摘下帽子,轉(zhuǎn)身起來,想找找看,到底剛才是什么東西,咚咚的砸過頭頂?shù)模劬σ涣,發(fā)現(xiàn),石頭旁邊的雜草叢里,有紅色的果子,他近乎要流出口水了,趕快撿起一個嘗了嘗,“哇,太甜了”。這是他從來沒吃過的小野果。他接著就又吃了幾個,感覺肚子飽飽的啦。然后,閉上眼睛,望著天空的陽光,感覺自己置身于一個奇妙的地方,好美好美,那里還有一個小精靈飛到他的耳邊,悄悄的對他說,“我在前面不遠(yuǎn)處的一個樹洞里,給你準(zhǔn)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請記得把他帶回家!
睜開眼,他想趕快把地上的小野果撿回家,讓爸媽一起嘗嘗,嘗嘗這小野果有多甜。他撿完小野果后,半信半疑地走到前面的小樹洞旁,真希望小精靈說的是真的。他扒開樹洞前的雜草,慢慢地將頭伸進(jìn)樹洞,哈哈,真的,真像小精靈說的,真有驚喜啊,一大堆豆子和干果,一共有7種,他把它們?nèi)佳b進(jìn)了他的帽子里,還脫下外套把它們遮蓋好,開開心心的把它們帶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媽媽就用他撿回的食材煮了一大鍋粥,就是今天的八寶粥,全家人都吃的飽飽的了。
當(dāng)然,剩下的食材就成了他們的種子,種在了田里,收獲后就儲存起來,每年的今天,老夫婦一家都煮這個粥,一是要感謝小精靈們,二是,紀(jì)念他們幸福日子的開始。
9.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唐代詩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艱難,50多歲時,攜妻兒全家到了沙頭鎮(zhèn)。
他剛到沙頭鎮(zhèn)時,沒有生活來源,雖有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但畢竟是寄人籬下,非長久之計。于是,在眾人的幫助下,他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藥為業(yè),聊度歲月。
藥鋪開張后,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有的窮人實在無錢付藥費的,還免費贈送。當(dāng)?shù)匕傩諏Υ速澆唤^口,都到這兒來買藥。藥鋪門庭若市,生意興攏這樣一來,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買通了當(dāng)?shù)乜h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藥鋪。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藥鋪里顧客不多。這時,只聽門咣當(dāng)一響,進(jìn)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柜臺上一甩,大聲說:“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藥,趕快照單發(fā)藥,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藥!”藥鋪的伙計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藥是:“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
有個老伙計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么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說完,開口就罵:“他娘的!你們開的是什么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藥,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伙計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qū)區(qū)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藥,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fā)藥,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離開!”“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說:“縣令大人需要的藥,我們藥鋪應(yīng)有盡有。”說著,杜甫拿出四味藥:一片蘿卜干,一塊生姜芽,一只鮮李子,一顆干桃僵。
書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這怎是藥單上的藥?你想干什么?”杜甫道:“蘿卜干是‘甘羅’之意,甘羅十二歲就當(dāng)了丞相,你說他是否‘行運早’呢?”“是!睍裘Υ。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歲遇文王,是否‘行運遲’呢?”“是,是!睍粲诌B聲回答。
“你看這紅皮李子,雖說酸不溜兒的,卻正是目前市場上的俏貨,可說是‘正行運’吧!”“啊!”書吏無可奈何。
“這是隔年的桃子,經(jīng)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藥,所以說‘不行運’了!睍魺o話可駁,只得連連點頭,拿起這幾味“藥”,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10.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五代十國時期,后梁經(jīng)學(xué)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xué)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銹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著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細(xì)考究。左鄰右舍無不認(rèn)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財。
可是,張策望著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眾鄉(xiāng)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
眾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xué)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zhèn)文??/p>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zé)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
張策也不氣惱,只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xué)究說:“老先生,晚輩斗膽說一下根據(jù),請您指教!
老學(xué)究笑笑,話內(nèi)含刺地說:“愿聽高見!
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東漢年號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xiàn)帝劉協(xié)的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號為黃初。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么‘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老學(xué)究和張同聽了,相對著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
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志》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志》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xué)究面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