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一
遠古的時候,農民種莊稼不用鋤草,只要“當當當”一敲銅鑼,雜草就會聞聲死掉。久而久之,人們不靠天吃飯,連敬奉老天爺玉皇大帝的事也漸漸淡漠了。
天庭上的玉皇大帝發(fā)現敬奉他的人越來越少,十分生氣,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間使出法術,敲鑼除草從此不靈了。后來,人們發(fā)明了鉆木取火,開烘爐打制出了鐵鏟。用鏟子除草,雖比不上敲鑼除草那么省力,可總比用手撥草便利得多。
玉皇大帝聽說人間有了火,再次動了怒。于是,他派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滅人間的火種。太上老君雖是個體諒民間疾苦的老神仙,可也不能違抗玉帝的旨意,只得硬著頭皮從命。
太上老君駕著祥云來到一個小村莊,看到幾個人騎在一棵大樹上,艱難地用小樹枝鉆木取火。鉆呀鉆,磨爛了雙手,汗水濕透了衣衫,方才取到一星點的火種。
火種到手,幾個人高興得眼淚直淌,歡跳著朝村中奔去。老君見此情景,哪忍心滅掉火種!他跟隨著這幾個人來到了一座烘爐旁。
只見一位小鐵匠接過火種,趕忙升火,人們扇風的扇風,吹火的吹火,終于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鐵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鐵鏟。只聽叮叮當當連聲作響,一把把鐵鏟打了出來。
老君看在眼里,敬在心頭,決心助人們一臂之力,幫助他們取火制鏟。他不好直言點明:就想了個辦法。
老君往烘爐前靠了靠,聲言討個火使。
小鐵匠一看是位白發(fā)長者,便十分恭敬地為老君引火。老君使了點法術,“撲”地吹出一股冷風,烘爐頓時火熄煙滅。老君轉身拔腿就跑。
生一次火多不容易,剎時間竟被他滅掉,小鐵匠怒上心頭,喝了聲“哪來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鐵鏟追去。
眼看快要追上,小鐵匠將鐵鏟朝老君打了過去,只聽“當啷”一聲,火花迸飛,原來鐵鏟打在了一塊大石上。再看老君早已無影無蹤了。
小鐵匠恍然大悟,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來點化取火的新法。于是,便打了一個火鐮,取來石塊撞擊取火,比原來的鉆木取火省力多了。
小鐵匠還發(fā)現打老君的那個鏟子碰在石頭上折彎了,用這折彎的鏟子一試,除草比往前鏟省力得多。于是,他便和伙伴們合計,照彎鏟子的樣子打,從此農家就用上了鋤頭。
太上老君不但沒滅掉人間的火種,還為人們點化了生火和制作鋤頭的辦法,玉帝為此十分惱火,但也不好把這位老神仙怎么樣。從此人間便有了鋤頭。
2.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二
從前沒有傘,出門行路不便當,碰到毒太陽,曬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湯雞。
魯班師娘看了,心里難過,對魯班師說:“人人都說你手藝好,出門人日曬雨淋的,你不能想個法子嗎?”
魯班師答應想辦法,師徒們一合計,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腳亭,十里一個亭子。亭子造好了,請魯班師娘來看,魯班說:“這法子不錯吧,又遮太陽,又好躲雨!
魯班師娘看了搖搖頭:“歇歇腳是不錯,出門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來,魯班師一團高興,聽這么一說,倒沒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難不成要一步二個亭子嗎?”
“一步一個亭子!”魯班師娘一聽,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點也不生氣:“好,我去試試看!
魯班師娘又仔細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個小亭子樣子,再糊上油紙。這東西輕輕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撐開來,不用就收起來,這就是傘,做好了,魯班師娘撐著傘走到魯班師面前:“你看。這不是一步一個亭子嗎!”
魯班一看,又驚又喜,連說:“佩服,佩服!”
人從此就有了傘了。直到現在,傘的花樣多了,但撐開來,還是像個小小的亭子。
3.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三
從前有個漁夫叫海郎,一天,他跟著大伙們一起去打魚,天有不測風云,突然陰天陣陣,大海咆哮,風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處,只有幸運的海郎沒死,他躺在一塊爛木板上,暈過去了,大海當木板是球,推來推去,最終漂到的一個叫上川島的地方,海郎孤獨一人生活在這片孤島上。
一天,他出來散步,在岸邊救了一條小石斑魚,并放生了,原來那條小石斑是海龍的女兒,小石斑決定變成人類到海郎哥身邊生活,隨著風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變成了以為聰明美麗的姑娘。
小石斑來到海郎哥的房門,海郎出來,看了看,說:“這位姑娘你是誰,你又是怎樣漂到這片孤島來的?”小石斑:“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海邊救過一條小石斑?”“記得啊”海浪說。“那是我,我是海龍王的女兒,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謝你!"海龍王的女兒。”海郎驚訝的說。
然后,他們倆慢慢和好,最后成了夫妻,倆人過著幸福的生活,還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龍,非常可愛。
但是幸福的生活過不了多久,海龍王出門回來了到處找不到女兒,打聽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發(fā)雷霆,然后變成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頭,來到海郎家大罵,還說:“女兒,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
三天過去了,海龍王呆著蝦兵蟹將來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離,海龍王命令蝦兵蟹將把海郎帶走,小石斑抱著凡龍走出門外,爬上一座高山,望著海郎遠走,流下了眼淚,最后小石斑和凡龍變成了石頭,大家都叫它為“望夫石”。
4.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四
從前,有一個老農,住在山腳下,開墾了點荒地,一個人過日子倒也沒有什么難處。
一天,他從一塊石頭底下挖出了一個小金缸。他趕忙把小金缸拿回家中,把一點小米放在了里面。一連幾天,光吃米也不見缸里的米少。他心中奇怪,便用勺子一勁地向外挖,把所有能盛東西的都挖滿了,可缸內的米還是不少,他就用布袋背著分給窮苦的農民,使窮人也吃頓飽飯,就不用給地主扛活了。
這事沒隔幾天,被地主知道了,便帶著兩個狗腿子氣勢洶洶地來到老農家,硬說小金缸是從他家偷來的,便命狗腿子去搶。老農手抓金缸大聲說道:“你們敢搶,我馬上把它摔壞!必斨饕豢蠢限r要摔小金缸,這下心可慌了,趕忙說:“不搶,別摔!”就“哼”了一聲領著狗腿子走了。
財主回家后,一心想把金缸弄到手,便又準備了金銀,到縣衙誣告說老農的小金缸是從他家偷的。縣官聽說是個寶缸,連忙命衙役去帶老農,不大會兒,衙役們把老農連小金缸一塊帶來了。
縣官哪是審官司,一見小金缸,得意地兩眼笑成了一條線,命衙役把米倒出來,可越倒越多?h官一看真是寶缸,拿了一兩銀子放進缸里,又拿出來,里面還有,再拿出來還有。他再也不理地主和老農了,光一個勁地往外拿銀子,公堂里亂哄哄的。
縣官他爹在后堂聽說這事也趕來觀看,他見兒子拿得慢,自己也親自動手,時間長了把他累的也不輕,可他還不肯離開,結果一頭栽進了金缸里。縣官趕忙去拉,可拉了一個又出來一個,怎么也拉不完,最后把縣官氣極了,命衙役把金缸砸了。這時,縣官可分不出那是真爹哪是假爹了,便用喊的辦法,誰答應誰就是真爹,可一喊個個都答應,縣官連氣帶嚇一會兒便咽氣了。
5.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五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6.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六
從前,有一個商人養(yǎng)了一只聰明伶俐的鸚鵡,無論到哪里,他都會把它帶在身邊。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盤纏被小偷偷了。京城離家很遠,他當時又累又餓,心里十分焦急。這時,鸚鵡對他說:“先生,你不如把我賣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就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鄙倘苏f:“我怎么舍得賣掉你呢?”鸚鵡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啊!”見商人還是不答應,鸚鵡又說:“你拿到錢就趕緊離開,到城東二十里處的那棵大樹下等我就行了!
在鸚鵡的勸說下,商人來到王爺府附近,和鸚鵡進行了對話、游戲等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不一會兒,消息就傳到王爺那里。王爺很喜歡鸚鵡,就派人將商人和鸚鵡請進了王府。
王爺問商人:“聽說你有一只多才多藝的鸚鵡?把它賣給我吧。”商人猶豫著,不肯賣。
王爺就問鸚鵡:“你愿不愿意住在我這里?”鸚鵡說:“愿意!”鸚鵡又接著說,“只給他十兩銀子就夠了,不要多給。”這一下,王爺更高興,馬上叫人拿出十兩銀子給商人,并將他趕出王府。
王爺得到一只聰明伶俐的鸚鵡,高興極了,就站在鳥籠前逗它說話,聰明的鸚鵡也總講一些恭維王爺的話。王爺很高興,叫人好吃好喝伺候著。鸚鵡吃飽了,叫道:“王爺,我想洗澡。”王爺立即命人用金盆盛來水,又把它從籠里放出來。鸚鵡洗完澡后,一邊梳理羽毛,一邊和王爺說話,王爺笑得合不攏嘴。
不一會兒,羽毛干了,鸚鵡突然展翅飛走了,只剩下王爺瞪大眼睛望著天空,嘆息不已。
只要運用智慧,沒有什么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7.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七
相傳,何瑭在沁陽縣作官時,有一位欽差大臣從那里經過,他明明知道也不去迎接。欽差大人很不高興,心想:我所過之處,大小官員都夾道歡迎,熱情招待,唯獨你何瑭竟敢如此無禮!有心給他點顏色看看,但一時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這天正值清明,天上下著小雨。欽差大人帶著人馬正走之間,突然見一個青年農民扛著鋤頭,戴著斗笠,提著一雙新布鞋在泥濘中奔走。他頓時心生一計:立即下令將那青年拿下,解送到何瑭衙內,讓他定罪。
那青年農民無故被捕,十分氣憤,連聲大叫著“冤枉,冤枉!”
何瑭接到此案,感到非常奇怪。這位青年忠誠老實,冒雨回家,有何罪過?這不是欽差大人在有意刁難于我嗎?又一想,既然欽差大人送來讓我審理,其中必有定罪之處,若審不出,他必定從中抓住什么柄把,對我進行羞辱,解他受冷遇之恨。
何瑭一邊審訊,一邊仔細觀察。當他看到那位青年提著一雙布鞋時,豁然心亮,立即問道:“這鞋是誰給你做的?”那青年說:“是我的妻子!焙舞┯謫枺骸澳愕纳眢w是誰生的?”那青年又答:“是我父母。”這時何瑭就把驚堂木“啪”地一拍,佯裝厲聲喝道:“惜妻子之手工,不惜父母之遺體,這不是滔天罪行?還講什么冤枉?”隨時將“犯”人押向欽差大人處。并判那青年在母親面前磕三個響頭,以其守法洗身。
欽差大人看到何瑭批閱的案卷時,不由一驚,知道何瑭不是好惹的,只得放了那青年農民。
8.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八
故事發(fā)生在東晉義熙元年的一天。
才過立秋,天氣十分炎熱。彭澤縣方湖邊鷺鷥埠村幾十戶人家,一百多位村民正冒暑熱在村邊挖塘。這時,村里來了一大一小兩位不速之客。大的大約四十歲,先生模樣;小的是個書童,背個背簍,里面裝看文房四寶和幾個菜團。
見村里人干得熱火朝天,先生也來湊熱鬧。人群中有位老人,見來了外人幫忙,首先表示感謝,然后遞給他一把鐵锨。先生問老人:“老人家,今天怎么集了這么多人干活?”老人說:“先生有所不知,新來的縣令陶淵明一不催稅,二不征糧,把百姓生計放在心上,上任第一天就下鄉(xiāng)督農耕,我等怎能辜負他一番美意,我村雖在湖邊,但地勢高,從湖中取水反不如挖塘蓄水。我們都姓陶,與縣令五百年前是一家,決定帶個頭,先在村邊挖兩口水塘,給周邊做個榜樣!
先生樂呵呵地說:“只道兄弟齊心能伏虎,沒承想做官也得靠家?guī),老人家,我替那個陶縣令謝謝你們啦。
老人說:“先生多禮了,你又不是陶縣令!
先生說:“你們認識這位新縣令?“
“不認識,他姓陶,認作本家必不錯。"
先生微笑點頭。
到了午飯時分,老人邀請先生主仆,說進村吃過午飯再走。先生執(zhí)意不肯,說:“多謝老人家茶水!"然后帶著書童繼續(xù)趕路。
老人見主仆不肯留下,偷偷往背簍里塞了幾個梨子,說是讓先生途中解渴。
二人在湖邊老樹下歇息。書童遞上萊團,先生見背簍里還有幾個黃橙橙的梨子,知道是老人送的,硬要書童送回去。書童不解,問:“先生,不就幾個梨,何必小題大作?"
先生鄭重地說:“童兒錯了,大災之年幾個梨能活人性命。”
先生講了小時候親戚帶他逃荒的故事,那時候到處鬧饑荒,大戶人家也朝不保夕,親戚把背簍里僅有的一個菜團子給了他,自已餓得奄奄一息。多虧途中一位老嫗給了兩只梨子,親戚才緩過來。方今連年天災,這幾個個梨于災民是何等珍貴!書童二話沒說,把梨退還給了老人。
百姓才知道,這位先生就是新來的縣令陶淵明。
9.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九
很久以前,在大陸東北的一個小山村里,住著這樣兩戶人家,弟弟家住在東院,姐姐家住在西院,兩家只有一墻之隔。弟弟家窮,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姐姐家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但是不愁吃不愁穿,豐衣足食。
這一年的端午節(jié),弟弟家的糧缸又空了,弟弟又打發(fā)孩子上姐姐家去借糧。正巧,姐姐正在磨房里磨面,于是拿起細鑼滿滿的裝了一鑼面,讓孩子端回去了。
轉眼到了麥收季節(jié),弟弟家的麥子收成還算不錯,弟弟打算還給借的姐姐家的面。弟弟想,反正姐姐家也不缺這點東西,還面只是走走形式,于是就把那個鑼子反過來,用底子裝了淺淺的一層,表面看象是滿滿的,就打發(fā)孩子給姐姐送了去。當然姐姐是不會計較的,姐姐壓根兒就沒有打算向弟弟要,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有一天,弟弟得了急癥死了。弟弟忽忽悠悠醒來時,卻發(fā)現自己成了姐姐家里那只大母雞呵護下的那一群小雞中的一只小母雞。這只小母雞對前生的一切,記的清清楚楚。它知道,上一生當人時欠下姐姐的,這一生當雞時都得還。
小母雞漸漸長大了,有一天它要下蛋了。它心里想,這回我可不能虧姐姐了,我一定下大蛋回報姐姐。它憋呀憋的,一心想讓蛋再長大點,再長大點,直到憋的冠子通紅通紅的,實在憋不住了,一枚大蛋落到了雞窩的稻草上。這只母雞回頭一看,嗬,個挺大。
這只母雞高興的跑到姐姐面前,煽動著翅膀高叫著:“個挺大,個挺大!蹦且馑季褪歉嬖V姐姐,這回我可沒有虧你的。
據說,從此以后,在母雞中就形成了一個傳統(tǒng),下了蛋以后總要跑到主人面前左一聲,又一聲的高叫著:“個挺大,個挺大。”
就這樣,這只母雞在姐姐家整整下了三年蛋,還清了前生欠下的姐姐的債,然后才又轉生。
這正是:
敞鑼借面扣鑼還
人眼可瞞天難瞞
前生欠了姐姐債
轉世變雞還三年
10.民間故事大全免費 篇十
古時候有個富陽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過錢塘江。船到江心的時候,忽然發(fā)現江中漂著一截三尺長的蘆葦。蘆葦上有一只螞蟻急匆匆地爬來爬去,不住地從一頭爬到另一頭,眼看就要掉進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個好心腸的人,他讓船駛近蘆葦,想把蘆葦連同螞蟻拾上船來,同船的人反對道:“這是蜇人的毒蟲,你敢拿上船,我們就踩死它!”董昭之沒辦法,就用繩子一頭縛住蘆葦,一頭拴在船舷上,拖著螞蟻靠了岸。螞蟻死里逃生,爬到陸地上飛快地跑掉了。
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個夢,夢見上百個穿著黑衣服的人來找他。為首的一個黑衣人向他行禮道謝,對他說:“我是螞蟻的王,今天不慎掉進江里,幸虧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訴我,我會盡量幫助您!
董昭之醒后,覺得這個夢很荒誕,就沒有理會。
數年后,董昭之因為四處維權得罪了官府,被抓進大牢,申訴無門,無法脫身。萬般無奈之下,他想起了那個荒誕的夢,覺得不如試試看,也許是個辦法。他從牢里找到幾只螞蟻,對它們說:“我是富陽董昭之,我被關在牢里啦,快去告訴你們的王,讓它想辦法救救我吧!”
螞蟻們愣了一會兒,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連三天都沒有動靜,董昭之有點絕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無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螞蟻說話。
三天后的深夜,下著大雨,電閃雷鳴。睡夢中的董昭之又夢到那個黑衣螞蟻王,蟻王大聲叫喊著:“快起來!快起來!”董昭之猛地驚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墻壁“嘩啦”一聲塌陷出一個窟窿,成千上萬只螞蟻密密麻麻地從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這是蟻王帶領螞蟻們蛀出來的逃生通道。他滿懷感激地向螞蟻們拜了一拜,趁著雷雨之夜越獄逃跑了。
后來董昭之一直告誡他的后代子孫,積德行善要從點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