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
知識要素了解間色的組合,感受復色
技能要求:
運用水粉畫技巧寫生盆花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fā)現(xiàn):通過圖片欣賞,發(fā)現(xiàn)常見物品中的美
實踐與創(chuàng)造:用間色和原色寫生盆花,并添加自己的創(chuàng)意
欣賞與評議:從色彩和用筆方面去自己與他人作品
教學重點
知道間色的形成,并能運用
教學難點
間色的調(diào)和,構圖的安排
教學過程
一.示范與欣賞
1.教師示范三間色形成的過程,用課件做出三間色的來源。
2.學生試著在紙上調(diào)出三間色。
3.教師出示由三原色和三間色創(chuàng)作的作品給學生欣賞。
二.構思與構圖
1.欣賞盆花,并講解盆花的基本結(jié)構。
2.講解如何安排畫面(構圖)。
3.分析三原色和三間色在盆花的表現(xiàn)上如何安排。
4.畫出盆花的鉛筆小構圖。
三.創(chuàng)作與修正
1.提醒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后再動筆。
2.直接用單色起稿,要求構圖飽滿。
3.顏色水分適中,不宜太干或太濕。
4.涂好的顏色不宜修改,以免弄臟畫面。
四.展示與
1.完成的作品平放在地面上。
2.相互欣賞并評論。
3.推薦喜歡的作品并說明為什么。
4.談談對水粉畫的感受!
2.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認識圖形標志,懂得一些圖形標志的含義。
2、學會理解和應用圖形標志,并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教學重難點:讀懂并理解圖形標志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老師)各種圖形標志
。▽W生)尋找和收集所看到的圖形標志,并盡量了解它代表什么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些新朋友,它們會教會我們在一些公共場合里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呢,下面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來迎接它們……出示一些簡單的圖形,詢問學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1、學生討論,匯報結(jié)果,得出是不允許吸煙和水不能飲用的結(jié)論。
2、同學們,它們在公共場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義,這樣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圖形標志。導出課題:認識圖形標志
二、加深學生的認識,討論課本上圖形標志的意思
1、在我們的書上,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圖形標志,你們知道它們都是表示些什么意思嗎?
2、看圖小組討論,比一比,哪一組說出的各種圖形標志的意思,準確,數(shù)目多,并告訴大家你們都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它們?(馬路、商廈、美術館、機場、輪渡、博物館……)考一考,看到這樣的圖形標志你要怎么辦?小組同學互相考察,看看同學認識圖形標志的結(jié)果。
三、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圖形標志,對課本中的圖形標志進行補充說明。通過小組評比的方法,對圖形標志進一步的了解
1、圖形標志包含好多方面,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來介紹自己在課前去找尋的圖形標志好朋友,告訴大家,你是從什么地方找到它的,這個標志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2、學生上臺匯報自己找到的圖形標志,其它小朋友補充說明。
四、對各小組收集情況進行統(tǒng)計,評比出收集圖形標志多,理解意思面的優(yōu)勝組
3.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在《小鳥的家》一課中,教師請各小組將自己的作品,安放在大樹上合適的位置,然后請學生以模仿小鳥的樣子飛到老師準備的大樹跟前,找出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的反思與評價過程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趣味性。后部分,教師提醒學生,不光讓我們知道要愛護小鳥和我們的共有家園,我們還要做一個標志,寫一句話,時時提醒那些不愛護鳥類和樹木的朋友,讓他們也要愛護小鳥和我們的共有家園。這樣的`設想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可以檢驗本節(jié)課的人文目標是否達到。 總之,新的藝術教材教案的編寫是靈活多樣的,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突出學生的活動設計,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化被動為主動,真正感受藝術課程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
4.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在《會爬的玩具》一課中,難點是怎樣制作一個會爬動的玩具。許多學生不了解玩具爬動的原熱情地鼓勵他們,遇到困難要勇于想辦法,開動腦筋,不管用什么辦法,只要讓玩具爬動起來你就成功了。當然,還可以和老師一起解決困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品質(zhì),又消除了學生依賴的心理,使學生明白,老師不是的傳授者,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應學會真誠地向同學、書本、大自然學,向所有人學。運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出現(xiàn)的結(jié)果令人驚喜,學生的辦法五花八門。他們通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zhì)疑、自主尋找解決的辦法等實踐活動,實現(xiàn)了自我發(fā)展。
美術教學不再是單方面的學習狀態(tài),而是教學雙方在全新的觀念指導下高度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新型組合。
5.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畫夜景》是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第四冊,第16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本課是以“夜色”為主的創(chuàng)作畫。教學意圖是,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和捕捉美麗夜景的特征,體會美的景象,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引導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同學們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宮,通過白天和夜晚體會不同,初步感受夜景的美。教學中提問:“比一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對比,對夜景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達到了預先的設想。趁著引導環(huán)節(jié)已調(diào)動起來的興趣,我又展示了三副圖片,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甚至司空見慣的景物中發(fā)現(xiàn)美,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學中,學生對熟悉的景物不時的發(fā)出贊嘆聲,看到煙花,更是歡呼雀躍,我心中暗喜: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到了知識環(huán)節(jié),以問題“為什么煙花只在晚上放呢?”引導學生思考,感受顏色的深淺對比。自我感覺這樣的過度很自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想到其中的原因。雖然表達未必很精確,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而言,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對學生作品的欣賞力在拓展學生的思路,我有意選擇了同齡人的畫,意在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具指導性,學生易于接受,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再強化和提煉一下可能會更好,如:背景用深色表現(xiàn)時,色彩也是很豐富的,感覺強化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