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 #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學習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科學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們的成績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學習,那么我們就應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過秦風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斗。以下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供大家查閱。
1.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攢(cuǎn):湊在一塊兒。拗(ǎo):這里是用力彎曲的意思。確(què)鑿(záo):確實。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圍著的一塊塊長方形田地。
桑(sāng)葚(shèn):桑樹的果實。輕(qīng)捷(jié):輕快。動作輕快敏捷。
蟋(xī)蟀(shuài):蟋蟀。臃(yōng)腫(zhǒng):肌肉腫脹。這里形容何首烏塊根的粗大。腦(nǎo)髓(suǐ):腦漿。相(xiāng)宜(yí):適宜。
書(shū)塾(shú):就是私塾,舊時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方(fāng)正(zhèng):正派。博(bó)學(xué):知識淵博。蟬(chán)蛻(tuì):蟬的幼蟲變?yōu)槌上x時所脫下的殼。人(rén)跡(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人(rén)聲(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聲喧鬧。鼎,古代的一種銅鑄的鍋,一般是三足兩耳。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fā)出響聲。形容人群的聲音嘈雜喧鬧,像燒開的水在鍋里沸騰一樣。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了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束縛。
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
腫(zhǒng)脹(zhàng):指身體某一部分體積增大.叮(dīng)囑(zhǔ):再三囑咐。
恐(kǒng)懼(jù):害怕。驪(lí)歌(gē):告別的歌;(huā)圃(pǔ):花園。
《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臺灣作家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 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語帶雙關。小說以此為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本文有兩條線索貫穿全文,一是關于爸爸愛花、對花兒的描寫貫穿始末,另一條線索就是畢業(yè)典禮,圍繞畢業(yè)典禮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敘手法,表現(xiàn)爸爸對女兒的關懷。這兩條線索,前者是主線,后者是副線,后者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
第3課:《丑小鴨》安徒生
丑(chǒu)陋(lòu):難看。訕(shàn)笑(xiào):譏笑。嫉(jí)妒(dù):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來(lái)勢(shì)洶(xiōng)洶(xiōng):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丑小鴨》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作者安徒生,丹麥作家,世界童話大師。他的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等。在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經歷為基礎,采用童話這一靈活的藝術形式,塑造了一只“丑小鴨”的形象:一只丑小鴨,一出生就伴隨著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后,他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從文中可以看出,丑小鴨突出的特點就是對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他啟示人們: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鴨的遭遇和奮爭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展開故事。
第4課:《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
瞬(shùn)息(xī):比喻極短的時間。幽(yōu)寂(jì):幽雅寂靜,孤獨寂寞。
延(yán)綿(mián):綿延伸展;(huāng)草(cǎo)萋(qī)萋(qī):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勸說的口吻直抒胸臆,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關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這首詩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詩句清新流暢,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段催x擇的路》,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了一個面臨選擇的人物。描繪了他選擇時的心態(tài),告誡人們人生只能選擇一條路,沒有回頭路可走,因此應獨立思考,自主選擇。運用了象征手法: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第5課:《傷仲永》
文章以“傷”為題眼,意在表明對方仲永的“哀傷、嘆惜”之情。方仲永從5歲到20歲之間,他的才能每況愈下,告訴人們: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學習是成才的關鍵因素。
第6課:《黃河頌》光未然
巔(diān):山頂。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猛烈的發(fā)出巨大聲響的撞擊。
狂(kuáng)瀾(lán):巨大的波浪。屏(píng)障(zhàng):屏風。
哺((bǔ)育(yù):喂養(yǎng)。九(jiǔ)曲(qǔ)連(lián)環(huán)(huán):九曲:有很多曲折的.連環(huán):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而連成串的環(huán),比喻互相接續(xù)、關聯(lián)。
《黃河頌》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以它為榜樣,像它一樣偉大堅強。這首詩具有直白、豪邁的風格。
2.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
一、敘述人稱(三種人稱):
1、第一人稱(“第一人稱”能給人親切自然、真實的感受。用“第一人稱”寫“我”,適宜于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都可以通過心理活動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用第一人稱寫“他”時,適宜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因為用“我”的觀感來寫“他”的這些,較為客觀。“第一人稱”寫“我”的外貌,寫“他”的心理活動,必須加上摹擬的話,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寫“我”的外貌,可以這樣寫:“你們可以想象,我那時的臉是多么紅!睂憽八钡男睦砘顒樱梢赃@樣寫:“心里很輕松似的!)
2、第二人稱(作用: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作用: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xiàn)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或者說“記敘的順序”)(三種):
1、順敘——按時間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寫。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fā)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jié)的完整性。作用: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種不常用的,叫“平敘”,即: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fā)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xiàn)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huán)境。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種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xiàn)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tài),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四、修辭:
1、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形象。
2、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給物賦予人的形態(tài)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敘事透辟,條分縷析;長于抒情。
4、夸張: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6、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的注意、思考。
7、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有音樂感;抒情酣暢;便于吟誦,易于記憶。
8、反復: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
注:上面只是簡要給出各種修辭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具體來回答,避免空洞。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tǒng)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后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tǒng)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fā)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侔磿r間順序或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诎从^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馨床牧闲再|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解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時,有一個方法或手段問題,人們習慣上將它稱為表達方式。
比如: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而說明文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fā)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jù),使立論有根有據(j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標點符號:
1、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稱謂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2、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插說③表聲音中斷、延續(xù)④表話題轉換⑤表意思遞進
3、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xù)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八、十種常用寫作手法:
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特點。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爭的鮮明特征。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例:《白楊禮贊》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并以此設喻,表現(xiàn)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楊禮贊》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yè)而抗爭、戰(zhàn)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例:《白楊禮贊》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后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九、試卷題目常見的一些術語(問題):
1、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2、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課外閱讀指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內容。不管是課內讀的還是課外讀的內容。
4、感悟——多指發(fā)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5、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后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6、表現(xiàn)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xiàn)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jù)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fā)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體現(xiàn)了什么,強調了什么,強化了什么,營造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十、其他:“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shù)溲,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和充滿感情 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二種抒情:1、直接抒情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種事物或情況抒發(fā)感情,由于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時的語言往往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1)為抒發(fā)感情而選擇某種形象(2)針對形象直接抒情
2、間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過其它方式來抒發(fā)感情,語言比較冷靜客觀。(1)借人物之口來抒情。(2)通過特定的語調來抒情。
三種感情 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shù)上的限制。)、連貫、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三種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
(3)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包括六種:①一般←到→個別②現(xiàn)象←→本質③原因←→結果④概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jù)能否表現(xiàn)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 潮/結局)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shù)拿鑼懛椒、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jié)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jié)的方法、技巧。
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 潮、結局。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發(fā)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高 潮表現(xiàn)沖突,揭示主題。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環(huán)境主要理解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
自然環(huán)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社會環(huán)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③關聯(lián)詞語使用不恰當④前后矛盾⑤語序不當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分類別、下定義、引用。
3.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地描繪出來。
描寫:可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工筆細描、粗筆勾勒、白描;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
白描手法:語言樸實,格調清新,平中透奇,含義深邃,真實感人。文字簡練,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例〔2004年全國高考第19題〕第九段中,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4分)答案: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樸素的語言寫出真情。營造了一種傷感的氣氛(撫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涼)。
側面描寫:通過烘托使某一事物突出;激發(fā)人的想象力;節(jié)省筆墨,結構緊湊,表達簡練;手法富于變化,感染力。
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烘托心情、暗示社會環(huán)境、推動情節(jié)、暗示情節(jié)、暗示主題、深化主題、交待時間、地點等要素!扒锾斓暮蟀胍,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了!薄昂竺嬉舱找姸∽纸诸^破匾上‘古□亭口’四個黯淡的金字”。
“西關外靠著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塊官地;中間歪斜斜一條細路,是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卻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弄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兩面都已埋到層層疊疊,宛然闊人家里祝壽時候的饅頭。這墳上草根還沒有全合,露出一塊一塊的黃土,煞是難看。
在往上仔細看時,卻不覺也吃一驚;——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圍著那尖圓的墳頂!薄拔医o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肖像描寫:刻畫或暗示人物的性格、心情、身份、地位、遭遇等等。
細節(jié)描寫:略
4.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
應掌握的短語、單句、復句這三方面的知識。
短語:五種基本結構,并列、偏正、動賓、補充、主謂
單句:六種基礎成份,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復句:七種基礎類型,并列、遞進、轉折、選擇、因果、假設、條件
學法指導:
近年來由于淡化語法知識,有的同學以為語法不用學了,其實學語法對于我們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是非常有幫助的。運用這些語法知識分析理解文章內容;運用這些語法知識,使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加通順、簡明、連貫。
1.短語的學習不要脫離句子,要結合短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句子的組成。
2.單句的成份的`劃分可以利用不同成分的基本位置,和結構助詞的不同用法來掌握。
、賉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補語>注意:表時間、地點的狀語一般在主語前。而表時間、地點的詞語如在謂語后,稱之為補語。
、谇捎媒Y構助詞“的”“地”“得”“的”字前一般是主語或賓語的定語!暗亍弊智耙话闶侵^語的狀語。“得”字后一般是謂語的補語。
3.對復句的復習主要是記住常用關聯(lián)詞以辨析復句的類型,熟記口訣,便于記憶。有一個復句關聯(lián)詞語歌訣,幾分鐘就能背熟,可以一試。既又也還表并列,不是而是別記錯;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選擇;不僅不但表遞進,而且并且更還也;雖然但是為轉折,盡管可是加可卻;因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有就,條件還有無論都;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設。
4.學習語法知識重在運用語法知識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必單純地死記語法的名詞術語、概念、理論,單句側重在病句修改;復句則重點關聯(lián)詞的運用;對復句中分句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學習時應在掌握了語法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為正確運用語言服務通過上面對語法的知識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哦。
5.初一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知識點
句子成分:
主語:表示句子主要說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詞.代詞.數(shù)詞.動名詞.動詞不定式等充當
謂語:謂說明主語的動作,狀態(tài)或特征.行為。
表語:是謂語的一部分,它位于連系動詞如be之后,(主語+連系動詞+表語)說明主語身份,特征,屬性或狀態(tài)。它又叫作主語補足語。表語位于系動詞之后,主要由名詞、代詞、形容詞、數(shù)詞、副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或動名詞(短語)等來充當。
賓語: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跟在及物動詞之后,能作賓語的有名詞,代詞,動名詞,數(shù)詞,動詞不定式等。
定語:在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成分叫定語
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狀語。用作狀語的通常是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和從句等。狀語一般放在被修飾的詞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詞作狀語時可放在被修飾的詞前或句首。
賓補:補充說明賓語,用形容詞,名詞,動詞不定式充當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