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 #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后,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yè)和前途?梢,在中學階段就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fā)展都大有益處。下面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僅供大家參考。
1.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
1.《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蘆花蕩》。
2.《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3.《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后》《夢谷集》等。
4.《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發(fā)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高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5.《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錢鐘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7.《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作者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F代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葉圣陶集》里。
9.《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并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10.《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11.《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郁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后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圣”。
14.《三峽》選自《水經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5.《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
16.《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17.《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18.《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
19.《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20.《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詩人,現存詩作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 世。
2.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荒*huì荷hè鋤候騎jì
都dū護燕yān然豚tún
點撥:注意多音字“荷”“騎”“都”“燕”的讀音。
2.解釋加點的詞語。
(1)帶月荷鋤歸荷:扛著。
(2)但使愿無違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4)仍憐故鄉(xiāng)水憐;愛。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4.《歸園田居(其三)》中寫詩人早出晚歸到田園勞動的句子是晨興理荒*,帶月荷鋤歸。
5.《使至塞上》中描繪出意境雄渾、浩瀚壯美的沙漠景象的詩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6.《渡荊門送別》中用比喻描寫水中月、天亡云的美麗景象的濤句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7.《游山西村》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1.默寫《使至塞上》一詩。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2.默寫《游山西村》一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3.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
一、主要實詞
(1)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2)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3)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5)果如鶴唳云端。(唳,鳥鳴。)
(6)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7)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其中,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虛詞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助詞,的。其,它的。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代詞,指蚊子。)
(3)徐噴以煙。(以,介詞,用。)
(4)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于,介詞,在。)
(5)蹲其身,使與臺齊。(其,代詞,自己。)
(6)以叢草為林。(以,介詞,把。)
(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介詞,被。)
6、《理想》:(理想),多么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斷向前發(fā)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努力)。
7、《短文兩篇》: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嘗試(第)有時需要勇氣,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8、《人生寓言》擁有(財富)是好事,卻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
9、《我的信念》: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
10《<論語>十則》:本課有的談(求知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語言簡練,含義深遠。
4.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tài)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tài)新聞是報紙、廣播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映迅速,語言簡明準確。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畫圖表、引資料、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等。
5、說明文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6、環(huán)境描寫:社會環(huán)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jié)、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深化主題。
5.語文初二期中上冊知識點
1、文學常識――新聞、消息和通訊
(1)新聞
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lián)網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fā)表于報刊、廣播、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于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的事實。
(2)消息
指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jié),以簡要的'語言文字迅速傳播新近事實的新聞體裁,也是廣泛、經常采用的新聞基本體裁。
(3)通訊
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內容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
(4)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準確性、時效性
2、以《蘆花蕩》為例,探究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人物描寫①肖像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形傳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谛袆用鑼懀赫故救宋锞衩婷,直接體現人物性格。
、壅Z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苄睦砻鑼懀菏侨宋镌谔囟ōh(huán)境下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2)環(huán)境描寫
、俸嫱、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
、谏羁痰乇憩F文章主題。
(3)《蘆花蕩》中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人物故事的傳奇色彩
3、以《蠟燭》一文為例,探究文中母親的心理活動,根據她的舉動(動作描寫)感知、體會她的內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為例,體味作者充滿諷刺意味的語言和豐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