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日記450字
這次的天宮課堂為我們介紹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空間站上儀器設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們收獲頗豐。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為我們講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識點,讓我們領會了科學的奇妙和科學家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讓我們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回望過去,18世紀60年代,世界上爆發(fā)了第工業(yè)革命。瓦特發(fā)明的蒸汽機成為了新的動力來源,工作效率遠遠大于人力,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6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又帶領人類走進了“電氣時代”。每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都大大增加了社會生產力。我們所看到的空間站,也與科學家們的辛勞成果密切相關。
在宇航員們在空間站里為我們演示的儀器結構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設計之巧妙也都令我們嘆為觀止。遙望過去,1970年,東方紅一號升空,宣告我國在航天事業(yè)上的偉大成就;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登上太空,標志著我國航天工程的歷史性突破。僅僅五十個春秋,我國航天便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成就都離不開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
這節(jié)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和科學家們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也讓我們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科技工程的飛躍。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
2.初中生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日記450字
“愿每一位女同胞在自己的星空中,為所愛的生活和事業(yè)采擷璀璨的星!边@是現實生活中的“花木蘭”王亞平在三八婦女節(jié)為所有女性同胞送出的祝福。此時此刻,王亞平,這個中國首位出艙的女宇航員,正在距離我們大約400公里的太空,給我們講述太空的知識。對于太空,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解,“太空課堂”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但卻大大的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儲備量。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油和水是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但在太空里把油和水放到一個瓶子里,輕輕搖晃幾下,他們就能混合到一起。再比如,一般來說,普通的液體混到了一起就不能分開了,但在太空,只要稍微用到離心機的原理,就能讓混合在一起的油和水分開!而且,在地球上,眼淚很容易就能從眼眶掉下來,但在太空里,眼淚只會在眼眶里打轉。就像王亞平說的“在地球上堅強很困難,但在太空上就很簡單了!
這場全國6000萬學生一齊聽講的課堂很快結束了;叵肫鹞覀冎皩W過的《誰是可愛的人》,宇航員們不也跟志愿軍戰(zhàn)士們一樣嗎?他們雖然不用在戰(zhàn)場上拋灑熱血,不用英勇殺敵。但他們——偉大的宇航員們,也是我們可愛的人。
3.初中生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日記450字
神舟十三號升空,點燃了誰的光與夢——比宇宙寬闊的,是人的胸懷與夢想。在這次出艙任務中,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執(zhí)行出艙任務的女航行員,懷著對她的敬佩,我開始了與亞平老師在空中連接的這堂課。課堂中,亞平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個趣味非凡的實驗。我也在“水油融合分離”“冰墩墩飛行”等有趣的實驗中探索到了不少知識。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太空艙里炫酷的實驗器材,了解到了現代科技的神奇之處。課上老師們也為網友、同學們解答了不少問題。發(fā)現太空上事物與現實中的差異,比如,90分鐘就能經歷日出日落;在太空中,因為沒有可助燃的氧,熱水只能靠對流來傳熱;沒有空氣的阻礙,太空也就沒有阻力……
回到學習課堂,視頻中新研發(fā)的科技機器,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的發(fā)展。神箭沖碧宇,天河傲穹蒼穹。在這次“天地對話”課堂中,我大為震撼,也更加立志要向不畏艱難,不斷探索的宇航員們學習。
正如王亞平所說,“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仰望星空,是他們?yōu)槲抑鸬牧α,腳踏實地,我們一定能越走越遠!
4.初中生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日記450字
今天下午,我懷著無比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當我看到宇航員們在太空中漫游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贊嘆:哇!那可是齊天大圣孫悟空也到不了的地方啊,科學家們真是厲害的“神”,科學的力量就是世界上神奇的魔法!作為科學迷,我喜歡的就是科學實驗這個環(huán)節(jié),三位航天員老師們這次為我們帶來了3個關于太空的液體實驗,分別是:暖暖的“小冰球”、液體橋、“分不開”的水油好朋友,其中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分不開”的水油好朋友,我做過這個實驗,當我將水和油混合一起時,不管怎么使勁搖晃它們,它們始終是分離的,可是航天員老師們在太空中,只需輕輕搖晃裝著它們的瓶子,它們便馬上成為好朋友,融為一體,更神奇的是當航天員老師迅速旋轉瓶子后,水和油又分離了,老師說這是離心力產生的結果,雖然我還是不太明白,但是這讓我很驚奇,也很佩服科學家怎么能發(fā)現這樣的奧秘!
探索太空是個艱難而偉大的旅程,需要許許多多人的努力,我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5.初中生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日記450字
“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生動的太空科普課。三位“太空教師”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空間站的工作和生活場景,還向學生們演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的物體運動、液體表面的張力等等現象,詳細介紹了實驗背后的原理。學生們也可以向航天員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這樣天地協(xié)同的雙向互動讓我們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滿足了對于未知空間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亞平作為神州十號的航天員首次進行太空授課;八年后,隨著神舟十三號的升空,中國空間站的設施與運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狹窄的試驗艙變成了寬敞的核心艙,精密的儀表與照明系統(tǒng)讓課堂更明亮,衛(wèi)星讓我們的太空授課“信號滿格”。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在幾年里得到了跨越式發(fā)展,科技反哺教育,創(chuàng)新推動發(fā)展,科技讓少年們觸及更高的夢想。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從書中的天宮到身臨其境,從畫中的嫦娥到無阻的“天地互動”,沉浸感、參與感滿滿的天宮課堂讓我們對太空有了真切具體的認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夢想。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天宮課堂不僅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飛天”過程中的“心靈碰撞”、對于好奇心的回應。讓太空課堂成為更多人夢想的起點,這才是天宮課堂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