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幼兒園
毛遂自薦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hán)鄲(dān)。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來選去,最后還缺1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1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1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fā)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厲聲說:“如今10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2.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幼兒園
忠言逆耳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大軍到咸陽后,進入秦宮探看。但見宮室華麗,各處室物不計其數(shù),都是他從未見到過的。每到一處,許多美麗的宮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興味也越來越濃。于是,打算就住在宮內享受一番。
劉邦的部將樊噲發(fā)現(xiàn)劉邦要住在宮中,問他說:“沛公(指劉邦)是想有天下呢,還是只想當一個富家翁呢?”劉邦回答說:“我當然想有天下。”
樊噲真誠地說:“臣進入秦宮里,見到里面的珍奇財寶不可勝數(shù),后宮中美人數(shù)以千計、這些都是導致秦朝滅亡的東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萬不要留在宮中!
劉邦對樊噲的勸諫不以為然,還是準備住在宮中。謀士張良知道這件事后,對劉邦說:“秦王無道,百姓造反,打敗了秦軍,沛公才能來到這里。您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應克勤克儉。如今剛入秦地,就想享樂。俗語說:‘忠誠正直的勸告往往不順耳,但有利于行為;含毒的藥吃的時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聽從樊噲的忠告!眲盥犃耍K于醒悟過來,馬上下令府庫封起來,關掉宮門,隨即率軍返回霸上。
解釋: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于改正缺點錯誤。
3.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幼兒園
胸有成竹
宋朝時,有個知名的文人叫文與可,能詩擅文,特別喜歡繪畫。
他最愛畫竹子,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與可畫竹的秘訣在哪里呢?
原來文與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風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
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瘛?/p>
當人們夸獎他畫得好時,他總是謙虛的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文與可的朋友一天來訪,看到文與可畫的竹子,不禁題詩贊揚: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前已做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經(jīng)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4.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幼兒園
鍥而不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領域相當活躍,名家輩出。當時有一位哲學家、教育學家荀子,其博大的學問、深刻的見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出不懈地學習可以增長人的才干、改變人的氣質。他特別指出,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荀子說:“只要你不斷地堆積泥土,就能最終堆成高山,風雨就會從山里產(chǎn)生出來;只要你不斷地積聚少量的水,就一定會形成深淵,那里就會有蛟龍來潛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會養(yǎng)成一種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備圣賢的思想品質也就不難辦到了。
“這里重要的是,絕不能看輕點滴的積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匯積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馬如果只跳一下,連十步的距離都不可能超過;而最劣等的馬如果連續(xù)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后者的成功就在于從不停止前進啊!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fā)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總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專一地奮斗下去!”
荀子的這些話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5.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幼兒園
下筆成章
曹植,字子建,自幼聰明伶俐,喜歡詩、辭、歌、賦十幾歲時就能誦讀名篇數(shù)百,而且也非常會寫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稱他是個“奇才”!
曹操對自己兒子的才氣也非常賞識,但又覺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覺得曹植的文章確實寫得不錯,但也不免有些懷疑這文章是請入代 寫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認真地盤問道:“你的文章我看過了,寫得不錯,是不是請別人代你寫的呀?”
曹植趕忙給父親跪下,稟告道:“不是的,我能夠言出為文,下筆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當面考我,怎么能說我是請別人代 寫的呢?”曹操聽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不是,那就好。骸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銅雀臺竣工了,就讓幾個兒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們每人都寫出一篇辭賦來,試一試他們的文采。曹植拿起筆來就寫,一會幾工夫就寫好了。這就充分證實了曹植自己說過的那句話:“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釋義: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寫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