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案及教學反思

時間:2021-11-02 11:31: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小學一年級# #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案及教學反思#】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nèi)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特點。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本課生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鼓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華山)、小黑板、錄音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小朋友看過動畫片《寶蓮燈》嗎?

  小沉香劈開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媽媽,還記得這座大山叫什么嗎?

  板:華山

  2、說一說華山的特點:(高)

  板:(簡筆畫)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

  要求:

  (1)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

 。2)讀通每句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登華山山路遠遠近近山腰間

  艱難情不自禁吟誦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4、過渡:讓我們一起來爬華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讀全文

 。ㄒ唬┑谝蛔匀欢危

  出示圖一:

  1、什么時間,誰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3、師引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介紹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原因:。

  (二)第二自然段:

  1、老師有首詩就是介紹了華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讀,指讀,齊讀

  2、師邊畫邊述:

 。1)小孩兒跟先生就是沿著這條山路爬上山頂?shù)摹?/p>

 。2)爬這樣的山路感覺怎么樣?

  ①理解:“艱難”

  指名讀,讀出“山高路險”

 、谥笇Ю首x第一句

  3、為什么爬華山如此艱難?(高)

  4、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

  帶著問題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

  5、出示圖二:

  讓我們一起跟他們到華山頂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學習第四、五句

  (1)指名讀

 。2)說一說句子意思

 。3)動手比劃一下“山腰間”

 。4)與小朋友一起將句子用間筆畫來體現(xiàn)

 。5)討論:

 、侔自撇皇窃谔焐,這兒為什么寫在山腰間?

 、诎自飘嬙谏降氖裁次恢茫

  7、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會用一句什么話來評價華山?

  “啊,華山真高哇!”

  指名讀,齊讀

  8、如果你在華山頂上,你想說什么?做什么?

  9、小朋友們都忍不住了,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讀

  10、這個小孩兒跟你們一樣也情不自禁了,吟誦起了一首小詩

  板:(完整課題)詠

  讀題

  這首詩的意思就蘊藏在課文中,你能找到嗎?

  11、交流

  (1)出示相應的兩句句子

 。2)師讀詩,生接句

 。3)指名讀詩

 。4)點撥

  舉頭——抬頭回首——回頭

 。5)要求給詩句配上動作讀一讀,背一背

 。ㄈ┑谌匀欢危

  1、這首詩吟誦得怎么樣?聽后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2、這個老先生的反應跟大家一樣

  邊讀邊配動作朗讀第三自然段

 。ㄋ模┑谒淖匀欢危

  1、這個小孩兒真不簡單,誰來介紹一下他是誰?

  2、為什么要用“才”七歲,(年紀小)

  3、這樣的好詩竟然是一個剛7歲的寇準吟誦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誦出來的嗎?

 。ㄕJ真學習語文)

  4、小朋友們想向寇準學些什么?

  5、師小結:

  寇準能吟誦出這樣的好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我們班小朋友也應向寇準那樣從小學好語文,長大后用好語文。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讓我們跟小孩兒和先生再去華山看一看

  22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藍天,遠遠近近

  更無山與齊。的山都在華山腳下。

  舉頭紅日近,太陽顯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五、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正音、質疑

  2、給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邊是“”,不是“幾”

  近:先寫“斤”,再寫“辶”,第二筆是豎撇

  與:熟字去偏旁記憶,“寫”去掉“冖”

  齊:撇捺要伸展

  4、描紅、臨寫

  六、課外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華山的美景。

  2、出示華山風景圖片,讓學生欣賞華山美景,初步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3、暢所欲言,說說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4、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詠華山》。

 。ㄔO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想通過談話、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初步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二、巧設關卡,學習生字詞。

  想去華山細細游覽嗎?你們還必須闖過三關:第一字音關,第二字形關,第三寫字關。咱們比比看誰先通過三關。

  1、字音關

  (1)出示生字卡片。

 。2)自學生字。

 。3)小組內(nèi)過關,由小組長帶領組員一一認讀過關。

 。4)集體朗讀、正音。

  2、字形關

 。1)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

 。2)同桌交流學習方法。

 。3)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3、寫字關

 。1)交流怎樣才能寫好這7個生字。

 。2)老師友情幫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寫、指導。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先通過“闖關”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欲 望,再闖關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樂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咱們現(xiàn)在就走進課文,去領略華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準,初步領略華山的雄偉。

  2、指名朗讀課文,及時糾正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

  3、小結:今天許多小朋友靠著自己的聰明與努力來到了華山。

 。ㄔO計意圖:我們知道課文不讀熟不開講。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地讀,做到把課文讀通讀順。)

  四、朗讀交流,感悟課文。

  1、師在《高山流水》的古箏樂曲中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我想把自己拿手的本領獻給大家,我拿手的本領就是美美地朗讀課文,請小朋友們來當小評委,好嗎?

  2、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么樣?

  3、學著教師的樣兒也美美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讀懂的告訴給同桌的小朋友。教師邊巡視,邊與學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邊說邊讀、貼、找,來體會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預設一:我讀懂了華山真高哇!

  (1)你真聰明,這么重要的內(nèi)容一下子就讀懂了。

 。2)出示:!華山真高哇!

 。3)華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4)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華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高,大約2000多米,相當于700多層的樓房高。

 。5)誰來讀好這一句,讓我們感受到華山很高很高。

 。6)指名讀,師生點評。

  預設二:登上這么高的華山,看看周圍的風景,一定很迷人。咱們跟隨他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華山的風景吧!

 。1)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2)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像:你們看到了什么?

 。3)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美麗的華山風景圖。

  教師先貼出“華山主峰”圖,請學生貼出“太陽”、“白云”以及“遠遠近近的山”。邊貼邊討論“太陽、白云、遠遠近近的山”應該貼在哪里適當。教師引導學生邊貼邊讀課文中相應的語句,以便來確定圖所貼的位置。

  (4)感情朗讀這兩句,讀出華山的美與高。

  預設三:我讀懂了是寇準寫的這首詩。

  1、你從哪兒讀懂的,讀給大家聽聽。

  2、還有誰想讀好這句話?有感情朗讀。

  預設四:寇準寫的這首詩,你們喜歡嗎?

  1、出示古詩《詠華山》。

  2、指名朗讀。

  3、發(fā)現(xiàn)秘密,理解詩意。

  小朋友們,這篇課文中藏著一個秘密呢?想發(fā)現(xiàn)它嗎?讀讀這首詩,再讀讀這兩句。(除了藍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這兩句話說的內(nèi)容就是這首詩的意思。

  6、師生接對朗讀,教師讀描述的語言,學生接對古詩中的有關詩句。

 。ㄔO計意圖:首先與學生拉近乎,這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簡潔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既能縮短與學生的距離,又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既感染了學生,也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欲 望。同時,學生們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優(yōu)美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文本,感受到華山的高與美,也感受到寇準的聰明與才智。然后,讓學生交流“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這樣的設計,看似散,實質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不是旁觀者,他是引領者,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在讀中悟,貼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過朗讀、交流表達出來。用發(fā)現(xiàn)秘密引領學生體會古詩的意思,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背誦表演,樹立志向。

  1、寇準寫的這首詩好嗎?先生是怎樣夸獎他的?練習背誦課文,準備表演。

  2、一生當先生,一生當小寇準,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

  3、評議演得怎么樣?

  4、寇準寫這首詩時多大呀?喲,比你們還小,想對他說點什么嗎?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時寫下來,你也會成為出色的小作家的。

 。ㄔO計意圖:“表演”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通過表演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寇準的聰明、有才華,激發(fā)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課外。

  小朋友們這么聰明,我還帶來了一件禮物送給大家。

  1、到抽屜里找一找。

  2、這是我喜歡的四首關于山的古詩,推薦給大家,挑一挑,選自己喜歡的讀讀。

  3、關于山的古詩還有許多,課后你們也可以去搜集。

 。ㄔO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使學生知道還可以從其他渠道學到古詩,語文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

3.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fā)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

  師: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2課,跟老師寫課題(師生板書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讀通讀熟了課文,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小朋友,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老師這里正好有一首詩是介紹華山的,你們想念念嗎?

  出示:《登華山》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jié)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

  (二)學習第二段

  一、出示多媒體

  1、師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說一說,你覺得華山怎么樣?

 。ǔ鍪拘『诎,啊!華山真高哇。

  學生自由練讀。(讀出華山的高)。指名讀。

  3、師: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跟小寇準和先生到山頂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是那么近,山腰飄著朵朵白云。

  自己讀讀這兩句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讀出華山的高來)

  分別讀第一和第二句。(指導有感情朗讀)

  師:這兩句把華山寫得多高多美呀,我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練習背。指名背

  師:華山真高、真美!看到這么高、這么美的華山,小寇準的心里非常激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出示黑板)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師:這首讀共四行,兩句話,這首詩的意思就蘊含在課文中,你能找到嗎?

  指名說一說。

  這首詩把華山的高和美都寫了出來,我們應該怎樣讀好它,自己練練。

  加上動作讀一讀,背一背。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小孩兒這首詩寫的怎么樣?誰來學學先生夸夸他。

  2、誰能加上動作朗讀第三自然段

  3、我們一起學著先生夸夸小孩兒。

 。ㄋ模⿲W習第四自然段

  1、這個小孩兒真不簡單,誰來介紹一下他是誰?

  2、為什么要用“才”七歲,(年紀小)

  3、這樣的好詩竟然是一個剛7歲的寇準吟誦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誦出來的嗎?

 。ㄕJ真學習語文)

  4、小朋友們想向寇準學些什么?

  5、師小結:

  寇準能吟誦出這樣的好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我們班小朋友也應向寇準那樣從小學好語文,長大后用好語文。

  總結:剛才,我們一起去登了華山,欣賞了華山的高與美,收獲不小。下面我們把課文連起來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再來回憶一下華山的美景。

 。ㄎ澹⿲W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正音、質疑

  2、給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與:熟字去偏旁記憶,“寫”去掉“冖”

  稱:左右結構,教學“禾木旁”

  4、描紅、臨寫

4.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學反思

  一、品詞讀句,感受華山之高。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緊扣“高”字,先以“艱難”暗示學生華山的陡峭和高峻,次以兩個感嘆號渲染華山的陡峭高峻,再具體描寫華山。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自讀自悟:你覺得華山怎么樣?從哪些字詞中感受到的?

  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讓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我充分發(fā)揮簡筆畫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畫面,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借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tài)的文字動態(tài)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和文中人物一起去看藍天、望太陽、賞白云、觀群山,觀察角度的變化引起的不同感受使學生獲得真實的感受變化。

  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并把感悟運用到朗讀中去,課文自然就能讀透!叭A山真高哇!”是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在教學中我緊扣這句話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會華山的高。學生次地讀,感情得到次提升和升華,后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華山真高哇!”,此時學生抒發(fā)的感情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

  二、借文悟詩,感受華山之高。

  在教學古詩時,我分了這樣幾個步驟,首先讓學生讀詩,整體感知詩境,因為有了前階段教學的鋪墊,詩意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我還提醒學生這首詩的意思就藏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讓他們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在讀中進一步感悟,學生很快找到詩句的意思。接著步步深入,對詩句中的個別詞語要求理解,如:“舉頭”、“首”、“齊”等等,讓學生互動交流中得到解決,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吟誦中,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寇準來吟誦古詩,搖頭晃腦,用富有童趣的肢體語言演繹著華山的壯美,加上我的適時評價,學生吟誦古詩的情緒高漲,課堂增加了情趣,調(diào)動了氣氛。

5.小學一年級語文《詠華山》教學反思

  在《詠華山》這篇課文中古詩是全文的中心、話題,所以要避開繁瑣的零碎知識,直接將學生引入課文中心。結合本文“文包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一、從詩到文

  A、出示古詩,學生質疑——在讀通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這首古詩提出自己的疑問。

  B、帶著問題讀課文。——教師有意突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色?”這個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主要閱讀目的,自己在文中尋找與詩有關聯(lián)的句子。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fā)揮簡筆畫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畫面,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借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tài)的文字動態(tài)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并通過朗讀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理性認識——實際操作——感性認識”的認識過程,自己領悟出華山的高大,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從文到詩

  本文的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詩句。教完重點句后,要引導學生回到古詩上。其實,前文的句子已為學習古詩打好基礎。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文與詩的聯(lián)系。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讀懂了哪句詩?”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再反復誦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受到中國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更高的求知欲 望。

  三、從詩到法

  我國教育界的老前輩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敝饕w現(xiàn)在學法指導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詩后,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從中點撥,讓學生產(chǎn)生頓悟,找到文與詩的聯(lián)系,“讀懂詩先讀懂文,讀懂文即讀懂詩”。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學會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本篇課文重在描寫華山之高,所以在板書設計上,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板書不能多而雜,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個“高”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