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回鄉(xiāng)偶書》原文
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鬢毛衰(cuī):老年人須發(fā)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的意思。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鬢發(fā)卻已疏落、減少。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笑著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fā)卻已斑白。
家鄉(xiāng)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回鄉(xiāng)偶書》教案
一、教學目標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xiāng)的真情實感。
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已經(jīng)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
2、揭示課題:《回鄉(xiāng)偶書》
二、初讀感知
1、范讀《回鄉(xiāng)偶書》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有困難找同學或老師幫忙。
3、認讀生字:客何
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并用它們組詞。
4、說說你在預習中知道了什么?
5、質疑并適時解疑。
6、看圖說說《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的大意。
7、我會說:
賀知章小時侯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地問:“_____________。”
三、朗讀感悟
1、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邊,你的心情會怎樣?
2、指導感情朗讀(師范讀、指名讀、生自讀、小組讀、展示讀)
。ǖ谝痪洌赫Z速稍慢,讀出詩人離鄉(xiāng)之久。第二句:“無改”讀得昂揚一些,“衰”讀得起伏一些,讀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熱愛之情。第三、四句:語速稍快,讀出兒童的天真活潑、驚奇。)
3、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實踐活動
1、借助課文插圖和詩句進行想象,小組合作表演《回鄉(xiāng)偶書》。
2、師生評價表演情況
五、指導寫字:音客何
先觀察字的特點,再描紅、臨寫,后評一評。
六、拓展活動
課外閱讀古詩,開古詩朗誦會。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回鄉(xiāng)偶書》教學反思
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寫的一首詩,是唐詩中的極 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xiāng)時,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tài),只是刻畫一個久客回鄉(xiāng)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教學時,要使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感悟詩歌情境,體會詩人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一、教給學法,自讀自悟!痘剜l(xiāng)偶書》這首古詩,學生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因此,我在教學中,并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在布置自學要求時,要學生借助詞語手冊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大概講了什么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學生經(jīng)過充分自學,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我根據(jù)學生交流,進行講評,糾正,小結。這樣初步讀懂了整首詩的意思!棒W”一詞的教學給我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由于這個字是首次出現(xiàn),字形復雜,字義不易理解,我首先跟學生強調這個字的讀音是前鼻音,接著問學生:你們知道“鬢”是指哪里嗎?繼而弄懂“鬢毛”指的是“耳朵兩邊的頭發(fā)”。為后文理解“鬢毛衰”打下基礎。我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
二、師生互動,深入理解詩意。在學生初步讀懂了詩意后,為了讓兩年級的學生理解80歲的賀知章回到家鄉(xiāng)時那種悲喜交加的復雜的感情,我進行了2個環(huán)節(jié):①在學生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師生交流詩意。②師生互動,由老師扮演賀知章,讓學生發(fā)問。然后問學生,賀知章聽著孩子的問題,心里會怎樣想呢?通過交流讓學生走進賀知章的內心,體會老人回到家鄉(xiāng)悲喜交加的內心感受。
三、朗讀指導有層次感。在自讀古詩中,我提出的朗讀要求是:讀準生字的字音,有節(jié)奏的讀通詩句。檢查朗讀時,就以讀準和有節(jié)奏的讀通詩句這個標準讓學生來評價。在學生對整首詩進行了深入理解后,我提出的朗讀要求變?yōu)椋阂笞x出賀知章非常想念家鄉(xiāng),又高興又難過的心情。并通過老師示范讀,帶學生讀,讓學生帶著情感模仿讀,使學生的朗讀上了一個層次。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xiāng)賀知章晚年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fā)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詩人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xiāng),心情難于平靜。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這樣的古詩,對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不容易的,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從情感上得到美的體驗,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我通過介紹詩人的生平,指導學生多層次的朗讀,使古詩節(jié)奏,音律明顯表現(xiàn)出來,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我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