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 #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五篇】#】中國現(xiàn)代氣象學(xué)上以連續(xù)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nèi)陸大部分地區(qū)有降雨,萬物生機(jī)萌發(fā),氣候多變,乍暖還寒。以下“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五篇】”由®無憂考網(wǎng)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無憂考網(wǎng)!
【篇一】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雨晴
[唐代]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兼無葉里花。
蛺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譯文
下雨之前鮮花初開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綠葉中間再也不見鮮花。
蜜蜂蝴蝶紛紛飛到墻的那邊去了,還是懷疑春色在鄰居家的院子里。
注釋
蕊(ruǐ):花朵開放后中間露出的柱頭花絲等,分雌蕊、雄蕊。
鑒賞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后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的景象。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這一場春雨給掃了興。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非常掃興而生感觸的。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像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墻而去;淞,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墻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chǎn)生出一種奇妙的聯(lián)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墻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shí)有據(jù);但一墻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dú)厚,詩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爛漫;畢竟墻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shí)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十分調(diào)皮、非常會捉弄人的。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diǎn)鐵成金的作用,經(jīng)它點(diǎn)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fā)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dá)詩人獨(dú)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中心:表達(dá)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王駕簡介
王駕(851~),唐代詩人,一說字大用,誥命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jì))人。大順元年(890)登進(jìn)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后棄官歸隱。與鄭谷、司空圖友善,詩風(fēng)亦相近。其絕句構(gòu)思巧妙,自然流暢。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贊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間,浸漬益久,五言所得,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鄙揭姟短圃娂o(jì)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九。有《王駕詩集》六卷,已佚。《全唐詩》存詩六首。
【篇二】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宋代]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diǎn)波綠皺。
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賞析
這首詞諸本題作“春景”。乃因傷春而作懷人之思。
首二句直筆寫春。鶯歌燕舞,花紅水綠,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卻轉(zhuǎn)作悲苦語。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樓吹徹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應(yīng)產(chǎn)生舒適歡暢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這般與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憂傷情緒?“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薄笔菫辄c(diǎn)題之筆。柳絮楊花,標(biāo)志著春色漸老,春光即逝。同時也是作為別情相思的藝術(shù)載體。飛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念人之情。因?yàn)橛心强坦巧钋榈南嗨,所以憂思約帶、腰肢瘦損!叭伺c綠楊俱瘦!币陨鷦拥男蜗蟊磉_(dá)感情,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讓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飛,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的圖畫。
詞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過程展示流轉(zhuǎn)在節(jié)序交替中的傷春念遠(yuǎn)之情。詞從愉快之景象敘起,乃欲反襯其心境之愈為悲苦。然而詞人為了限度地達(dá)到反襯的效果,甚而不惜極盡雕琢氣力狀物寫景,終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寫花紅之鮮艷欲滴,“皺”則欲狀摹水波漾漪之態(tài),亦不可謂不巧矣!然味之終覺神韻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顯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連芳草”句,如換“連”為“粘”,則失于穿鑿矣!故《吹劍錄》謂“鶯嘴”二句:“詠物形似,而少生動,與‘紅杏枝頭’費(fèi)如許氣力!笨芍^一語中的。其實(shí),很多詞評家們都恰切地指出了這一點(diǎn):《草堂詩余》批曰:“琢句奇峭!薄稄m州山人詞評》評曰“險麗!薄豆沤裨~話詞品》亦云:“的是險麗矣,覺斧痕猶在!比绱说駸捚媲,有《粹編》本要以為此詞乃黃庭堅所作,實(shí)在也是事出有因。
“詩緣情”,貴其感發(fā)之力量,“詞之為體,要眇宜修”,尤重其內(nèi)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詩、詞體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別講究錘煉洗凈。但是這種錘煉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盡管良苦而出之必須自然,渾成無跡,順手拈來,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是也。秦觀此詞中,“瘦”字的運(yùn)用就應(yīng)該說是較為成功的。所以《草堂詩余》才又說:“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笔枪手u。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保ā蹲砘帯罚爸,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保ā度鐗袅睢罚┏疼颉叭耸菀,比梅花,瘦幾分。”(《攤破江城子》)新鮮奇特,形象生動,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當(dāng)以審慎公允態(tài)度待之,不隱其得,不諱其失,對文學(xué)藝術(shù)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譯文
黃鶯啄花,紅色的花瓣從枝頭紛紛落下;燕子掠水,剪尾點(diǎn)破了水面,泛起縷縷細(xì)綠的波紋。天寒手冷,玉笙冰涼,吹奏一曲《小梅》,嗚咽回蕩響徹天空。這樣吹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越發(fā)消瘦。
注釋
玉笙:珍貴的管樂器。
《小梅》:樂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秦觀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古文游臺。
【篇三】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淮中晚泊犢頭
[宋代]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fēng)雨看潮生。
注釋
、呕矗夯春。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zhèn),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nèi)。
、拼宏帲捍禾斓年幵。垂野,春天的陰云籠罩原野。
、怯幕ǎ河撵o偏暗之處的花。
⑷古祠:古舊的祠堂。
、蓾M川:滿河。
白話譯文
春天的陰云垂落在曠野,田野里到處綠草青青。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吭诠排f的祠堂下,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鑒賞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nèi)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diào)的景色,是會叫遠(yuǎn)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xiàn)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xiàn)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fēng),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fēng)大雨也大,呼呼的風(fēng)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wěn)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fēng)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guān)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tài)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fēng)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dāng)?shù)木嚯x,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fēng)度。
蘇舜欽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jìn)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jìn)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篇四】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宋代]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
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
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注釋
1、初:剛剛。
2、解:能、知道。
3、語:這里指鶯鳴,嬌啼婉轉(zhuǎn),猶如說話。
4、酥:酥油。
5、近卻無:近看什么色彩見不到。
6、休辭:不要推托。
7、顛倒:紛亂。
8、紅英:落花。
白話譯文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的季節(jié);細(xì)雨蒙蒙,珍貴如油,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yuǎn)看一片嫩綠,近看卻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jié),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著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著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著綠色的苔蘚。
蘇軾簡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篇五】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江神子·恨別
[宋代]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
卻匆匆。
摧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fēng)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
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寄我相思千點(diǎn)淚,流不到,楚江東。
注釋
⑴江神子:詞牌名,即“江城子”。
⑵東風(fēng):代指春天。
、撬宓蹋褐搞旰拥暮拥,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⑷背歸鴻:詞人南下湖州(今屬浙江)而大雁北飛,所以說是“背歸鴻”。
⑸彭城:即徐州,漢高祖劉邦的家鄉(xiāng)。
、食杭淬羲。
白話譯文
流離天涯,思緒無窮無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別離。拉著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淚贈別。你問春天還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誰一同欣賞?
三月的隋堤,春水緩緩。此時鴻雁北歸,我卻要到飛鴻過冬的湖州;赝f地,清清淺淺的泗水在城下與淮河交匯。想要讓泗水寄去相思的千點(diǎn)淚,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蘇軾簡介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篇六】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水檻遣心二首
[唐代]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賞析
第一首詩,首聯(lián)先寫草堂的環(huán)境:草堂離城郭很遠(yuǎn),庭園開闊寬敞,旁無村落,因而詩人能夠極目遠(yuǎn)眺。中間四句緊接著寫眺望到的景色!俺谓缴侔丁保娙藨{檻遠(yuǎn)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似乎和江岸齊平了,這是寫遠(yuǎn)景;“幽樹晚多花”則寫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蔥蔥的樹木,在春日的黃昏里,盛開著姹紫嫣紅的花朵,散發(fā)出迷人的清香。五、六兩句刻畫細(xì)膩,描寫極為生動:“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濒~兒在毛毛細(xì)雨中搖曳著身軀,噴吐著水泡兒,歡欣地游到水面來了。燕子輕柔的軀體,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傾斜著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這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詩人遣詞用意精微細(xì)致,描寫十分生動!俺觥睂懗隽唆~的歡欣,極其自然;“斜”寫出了燕子的輕盈,逼肖生動。詩人細(xì)致地描繪了微風(fēng)細(xì)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tài),其意在托物寄興。這二句詩流露出作者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葉夢得《石林詩話》云:“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shè)。細(xì)雨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fēng)猛則不勝,惟微風(fēng)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fēng)斜’之句。”尾聯(lián)呼應(yīng)起首兩句。以“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比,更顯得草堂的閑適幽靜。這首詩寫傍晚時分所見到的微風(fēng)細(xì)雨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幽美好和詩人閑適寧靜的心情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yuǎn)近交錯,精細(xì)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詩中描繪的是草堂環(huán)境,然而字里行間含蘊(yùn)的,卻是詩人悠游閑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
第二首詩,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言志。開篇描繪的是四川一帶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氣:晚上淅淅瀝瀝地下了一整夜的雨,等第二天出門以后,靠在水邊的欄桿上遠(yuǎn)望,才看到天色已經(jīng)開始放晴。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構(gòu)成了對比,烘托出晴朗天氣的可貴,由此也引出下文。由于雨水的淋洗,四周的花葉變得很濕潤,樹林里也布滿了水洼;淋濕的衣服已經(jīng)干了,枕席也變得干凈!叭~潤林塘密”,表現(xiàn)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清幽和靜謐;“衣干枕席清”,顯示出夜雨的綿長細(xì)密,也顯示出詩人住所的簡陋。緊接著,詩人描寫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現(xiàn)狀,表達(dá)了他厭倦浮名的心情!安豢啊闭f明詩人老邁之甚,“何得”說明他對浮名厭倦之深,語氣強(qiáng)烈,感情激蕩。最后兩句寫他慢慢倒酒而飲,借此來消遣余生,表達(dá)了詩人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無奈之情。這首詩與前詩相比基調(diào)就沉重了些,描繪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詠物的同時抒發(fā)了詩人對現(xiàn)實(shí)的種種不滿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邁無力去改變現(xiàn)世,無奈飲酒來得以消遣。
譯文
草堂遠(yuǎn)離喧鬧的成都,庭院開闊寬敞,四周沒有村落,放眼一望無邊。
碧澄江水,幾乎淹沒兩岸;蔥蘢樹木,黃昏盛開鮮花。
細(xì)雨蒙蒙,魚兒歡快地躍出水面;微風(fēng)習(xí)習(xí),燕子傾斜著掠過天空。
城里擁擠著十萬人家,熙熙攘攘;這里卻只有兩三燈火,清閑自在。
蜀地四川的天氣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邊的欄桿旁已能看到天色轉(zhuǎn)晴。
花葉被雨水淋得濕潤,樹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滿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
我不能承受現(xiàn)在的體弱多病,又哪里還看重功利與浮名。
慢慢地倒酒來飲,我憑借它來陪伴我的余生。
注釋
水檻(jiàn):指水亭之檻,可以憑檻眺望,舒暢身心。
去郭軒楹敞:去郭,遠(yuǎn)離城郭。軒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軒,長廊;楹(yíng),柱子。敞,開朗。
無村眺望賒:因附近無村莊遮蔽,故可遠(yuǎn)望。賒(shē):長,遠(yuǎn)。
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與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將“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照,見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蜀天:蜀中雅州,常多陰雨,號曰漏天。
檻:欄桿。
祗(zhī):恭敬。
尚:崇尚,注重。浮名:虛名。
涓涓:細(xì)水緩流的樣子。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篇七】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好事近·夢中作
[宋代]秦觀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
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注釋
、俸檬陆涸~牌名,又名釣魚笛、倚秋千。
、邳S鸝:烏名,鳴聲婉轉(zhuǎn)。亦稱黃鶯、黃鳥。
、埤埳撸核讫埲羯撸稳菘焖僖菩械脑撇。
④夭矯:屈伸自如的樣子。
、菘毡蹋罕炭。
、蘖耍和耆,全然。
作品譯文
一場春雨,給山路上增添了許多鮮花,鮮花在風(fēng)中擺動,又給滿山帶來了盎然春色。我走到小溪深處,無數(shù)黃鸝飛躍啼鳴。
天空中飛動的云彩在眼前干變?nèi)f化宛如奔騰的龍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這時,我正醉臥古藤陰下,朦朧迷離,全然不知南北東西。
秦觀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古文游臺。
【篇八】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風(fēng)
[唐代]白居易
春風(fēng)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fēng)為我來。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篇九】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桑茶坑道中
[宋代]楊萬里
晴明風(fēng)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注釋
、派2杩樱旱孛,在安徽涇縣。
⑵草滿花堤(dī):此處倒裝,即花草滿堤。
、峭樱簝和;未成年的男子。柳陰:柳下的陰影。詩文中多以柳陰為游憩佳處。
白話譯文
雨后的晴天,風(fēng)和日麗,雨水蒸發(fā)得無影無蹤。
小溪的河槽漲滿了流水,岸邊叢生綠油油的野草,盛開著絢麗的野花。
一個牧童躺在柳蔭下,睡夢正甜。
而那頭牛只管埋頭吃草,越走越遠(yuǎn),直吃到柳林西面。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初春景物,剛下過一陣雨,暖日和風(fēng),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圍和生機(jī)無限的意境.
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由雨而晴,由濕而干,溪水由淺而滿,花草于風(fēng)中搖曳,大自然充滿了春的律"動";第三句寫出了牧童柳蔭下酣睡的自然悠閑的"靜",加上第四句"一牛吃過柳陰西"的時動時靜,形成了這首詩獨(dú)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樸素的美感.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南宋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xué)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yù)為一代詩宗。他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篇十】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興
[唐代]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譯文
在一個細(xì)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jīng)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jīng)過細(xì)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鶯。昨天晚上一夜春風(fēng)吹起了我的思鄉(xiāng)之夢,在夢中我再一次追逐著春風(fēng)飛回了我的家鄉(xiāng)。
注釋
⑴流鶯:即鶯。
⑵夢:一作“又”。洛城:洛陽,詩人家鄉(xiāng)緱氏在洛陽附近。
武元衡簡介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jìn)士第,累辟使府,至監(jiān)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nèi),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fù)前官,進(jìn)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jié)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杜R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篇十一】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題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diǎn)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的杭州西湖春景詩。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長慶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長慶四年五月底離杭赴洛陽任所。此詩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約是唐代長慶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將滿,就要離開之前所作。白居易為了逃避當(dāng)時朝廷激烈黨爭的政治漩渦,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詩作不免流露出離開了是非之地的輕松愉快心情。這首詩則因?qū)脻M將歸,而滋生悵惘的依依惜別情。
注釋
1、亂峰:形容山峰很多。西湖三面環(huán)山,有南高峰、北高峰、葛嶺等。亂,繽亂。
2、排:排列松樹眾多,故稱“排”。
3、點(diǎn):明月一輪,故稱“點(diǎn)”。
4、線頭:指毛毯上的絨頭。抽:抽出、拔出。
5、裙帶:裙子上的飄帶。蒲:香蒲,湖上生長的一種水草。
6、勾留:稽留,耽擱。
白話譯文
春天到來,湖面上像一幅圖畫。群峰圍繞,水面平鋪。
松樹在山上排開層層翠色,月亮向波心點(diǎn)出一粒明珠。
綠色的毛毯絨頭是抽長的早稻,青色的羅裙飄帶是舒展的新蒲。
我不能離開杭州到別處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戀西湖。
鑒賞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風(fēng)景畫,三面群山環(huán)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鏡。群峰上,松樹密密麻麻排滿山面,千山萬峰顯得一派蒼翠。一輪圓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顆明珠,晶瑩透亮,跳蕩懸浮。
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蒲葉披風(fēng),像少女身上飄曳的羅帶群幅。一幅格調(diào)清新的山水畫圖展現(xiàn)眼前,詩人不由發(fā)出對西湖風(fēng)光的贊美。春色如此秀麗,作者不愿離開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這風(fēng)景如畫的西湖。
詩的前三聯(lián)繪景,尾聯(lián)抒情,全詩則情景交融,物我劃一。首句鳥瞰西湖春日景色,謂其“似畫圖”。作者以具有如此濃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兒入詩,并非偶然。在孩童時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為之欣喜,其對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見一斑。此詩不僅是白居易山水詩中的佳構(gòu),亦是歷代描寫西湖詩中的名篇之一。
“亂峰”以下三句,具體描繪如畫之景∶群山環(huán)繞,參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裝點(diǎn)著山巒,如重重疊疊的翡翠,皎潔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顆閃光的珍珠,這是多么誘人的美景呵!然而詩的旨趣并沒有凝滯在范山模水的層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筆舌轉(zhuǎn)到對農(nóng)作物的體察上。在山水詩中嵌入農(nóng)事,弄不好會雅俗相悖,很不協(xié)調(diào),而白居易卻別出心裁地把農(nóng)事詩化了━━早稻猶碧毯上抽出的線頭、新蒲象青羅裙上的飄帶。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僅體現(xiàn)出作者對湖區(qū)人民的關(guān)懷,使讀者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正是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體恤民瘼,浚井供飲,把杭州變成了人間天堂,從而銘戢其德惠。同時,在詩的寫作上也是一種變格、一種可貴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繪西湖的另一名篇《錢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穎,語言益見精妙。
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曲折委婉,別有情致,特別是最后兩句“以不舍意作結(jié),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保ā短扑卧姶肌罚┠敲雌洹把酝庥嗲椤笔鞘裁茨?這得聯(lián)系作者的有關(guān)行跡和創(chuàng)作來探尋。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長安任中書舍人。面對國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現(xiàn)實(shí),屢屢上書言事而不被采納,眼見時局日危,朋黨傾軋加劇,便自求外任,來到杭州。這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認(rèn)為做隱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閑忙得當(dāng),正合其意,即所謂“□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錢塘郡,閑忙恰得中。”這話是出自《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一詩,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類似的說法,這既是作者的心里話,也是此詩的“言外余情”。
因?yàn)椤盎识髦辉S住三年”,白居易抱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離開西湖,這種情緒本身具有很強(qiáng)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馳名中外的湖山形勝之地,此詩亦不脛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等景觀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從這首《春題湖上》中的相應(yīng)詩句衍化而來的。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篇十二】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蝶戀花·送春
[宋代]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
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
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
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
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語。
黃昏卻下瀟瀟雨。
朱淑真簡介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yàn)槲姆ㄐ±,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zé)o定論,F(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篇十三】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踏莎行·小徑紅稀
[宋代]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注釋
、盘ど╯uō)行:詞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踏云行”“瀟瀟雨”等。雙調(diào)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
、萍t。夯▋合∩、凋謝。意思是到了晚春時節(jié)。紅:指花。
、歉吲_:高高的樓臺,這里指高樓。陰陰見:暗暗顯露。陰陰:隱隱約約。
、炔唤猓翰欢。
、擅擅桑盒稳菁(xì)雨。這里形容楊花飛散的樣子。
、蚀淙~藏鶯,珠簾隔燕:意謂鶯燕都深藏不見。這里的鶯燕暗喻“伊人”。
、擞谓z轉(zhuǎn):煙霧旋轉(zhuǎn)上升,像游動的青絲一般。
白話譯文
小路邊的紅花日漸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占遍,綠樹成蔭高樓臺榭若隱若現(xiàn)。春風(fēng)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蒙蒙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里藏著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面,靜靜的爐香像游絲般裊裊升騰。醉酒后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深深的庭院。
晏殊簡介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jìn)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dāng)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dāng)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篇十四】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清平樂·雨晴煙晚
[五代]馮延巳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dú)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
砌下落花風(fēng)起,羅衣特地春寒。
注釋
、倨觯号_階。
、谔氐兀禾貏e。
、燮觯号_階
④朱闌:一作“朱欄”,紅色的欄桿
白話譯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黃昏時獨(dú)自倚著朱欄,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臺階上的落花隨風(fēng)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馮延巳簡介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yáng)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yōu)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xué)問淵博,文章穎發(fā),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篇十五】贊美春天美景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子夜吳歌·春歌
[唐代]李白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賞析
這首詩吟詠了漢樂府《陌上!吩娭忻琅亓_敷的故事。秦羅敷不僅有美貌,更有美麗的心靈。詩人贊揚(yáng)她不為富貴動心、拒絕達(dá)官貴人挑逗引誘的高尚品質(zhì)。而且,詩中還突出了秦羅敷的勤勞品質(zhì),這在“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闡述。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興。
譯文
秦地有位叫羅敷的女子,在綠水邊上采摘桑葉。
白皙的纖纖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紅的面容在陽光下特別鮮亮。
蠶兒已經(jīng)餓了,我該趕快回去了,達(dá)官貴人莫在此耽擱您寶貴的時間了。
注釋
子夜吳歌:《子夜歌》屬樂府的吳聲曲辭,又名《子夜四時歌》,分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書·樂志》說:“《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币蚱鹩趨堑,所以又名《子夜吳歌》。
“秦地”句:秦地,指今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羅敷女,樂府詩《陌上!酚小叭粘鰱|南隅,歸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的詩句。
素:白色。
“紅妝”句:指女子盛妝后非常艷麗。
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
“五馬”句:意思是,貴人莫要在此留連。五馬,《漢官儀》記載:“四馬載車,此常禮也,惟太守出,則增一馬!惫史Q五馬。這里指達(dá)官貴人。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