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xué)一年級語文龍頭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
寓意:“二月二、龍?zhí)ь^”,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那么,“龍”在哪里?它是怎樣“抬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xué)會理事趙之珩說,與古代西方天文學(xué)不同,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qū)。
所謂“垣”就是“城墻”的意思!叭笔恰白衔⒃,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gòu);“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
這三垣環(huán)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jié)轉(zhuǎn)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xiàn);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篇二】小學(xué)一年級語文龍頭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
起源: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二月二,龍頭節(jié),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jié)”,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jié)”,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采摘些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xí)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zhí)ь^”的日子,因為農(nóng)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jié)氣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tài),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jié)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chǔ)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zhèn)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
【篇三】小學(xué)一年級語文龍頭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
關(guān)于龍?zhí)ь^的諺語:1、二月二打房梁,蝎子蚰蜒不下墻。
2、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
3、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
5、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
6、二月二,敲門框,金子銀子往家扛。
7、二月二,敲瓢叉,蝎子蚰蜒往外爬。
8、二月二敲梁頭,金子銀子往家流。
9、二月二掃鍋底,省柴省火不費米。
10、二月二,龍不抬頭我抬頭。
11、二月二,龍?zhí)ь^,大人孩子要剃頭。
12、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
13、二月二,敲門墩,坐下不動也生金。
14、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下來,掉眼淚兒。
15、二月二,龍?zhí)ь^,蟲蟲螞蟻往外游。
16、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
17、二月二,敲瓢叉,十個老鼠九個瞎。
18、二月二,撒石灰,蝎子、蚰蜒死成堆。
19、二月二,敲梁頭,大囤滿,小囤流。
20、龍不抬頭,天不下雨。
21、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來小倉流。
22、仲春二月二,谷種好落地。
23、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胡須燒著了。
24、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
25、二月二,引回龍。
26、二月二,不喝茶,去到地,打了鏵。
27、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
28、二月二,敲門垴,大的領(lǐng)著小的跑。
29、二月二,龍?zhí)ь^,風調(diào)雨順好年頭;打好囤,備好梯,豐衣足食無憂愁。
30、二月二,不吃窩,去到地,打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