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三國時有個人叫周處,他在義興非常出名。當(dāng)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惡名。因為他個子比較高,從小就死了父親,沒有讀書的機會,人很野蠻,動輒就用拳頭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再加上周處,這三者一起危害百姓,當(dāng)?shù)胤Q之為“三大禍害”。
后來有人想了個辦法,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希望三個禍害通過內(nèi)戰(zhàn)互相殘殺。于是周處立即殺了猛虎,又下河去斬蛟龍。周處同蛟龍一起搏斗,三天三夜都沒有出來,當(dāng)?shù)匕傩斩颊J為他死了,高興地對此表示慶賀。結(jié)果周處殺死蛟龍后,從水中出來了,聽說鄉(xiāng)人為自己已死而慶賀,方知大家把他當(dāng)作禍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后來他尋訪有修養(yǎng)的名人陸云,聽從他的教導(dǎo),洗心革面、改過自新,終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人哪有不犯錯誤的,一個人首先應(yīng)該知慚有愧,方能悔過自新。有愧即是指對那些下劣諸輩及其所行之惡劣事情,生起極大的憂愁心與厭煩心。
【篇二】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孟子小時候厭倦學(xué)習(xí),有一天不愿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xué)回來,一句話沒講,就將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么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xué)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qū)W,再也不隨便曠課,后來繼孔子而成為“亞圣“。
《弟子規(guī)》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zé),應(yīng)順承!睂Ω改搁L輩的責(zé)備,理應(yīng)樂于聽受,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篇三】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春秋時期的郯子,生性至孝,歷來為人所稱道,被視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國歷盛傳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視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體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別傷心,到處求醫(yī)。聽說鹿乳能治好雙親的眼疾,他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舉箭射他,他趕緊大叫,并將實情相告。獵人聽后非常感動,想辦法給他弄來鹿乳,并護送他出山。
《弟子規(guī)》中說:“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有命令,要趕快行動,不應(yīng)該拖拉,這也是孝敬父母的舉動。從小若有孝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會去孝養(yǎng)。
【篇四】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唐朝有位書法家叫柳公權(quán),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
有一天,柳公權(quán)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小公權(quán)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墒,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quán)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lián),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quán)“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愿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quán)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么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quán)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quán)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fā)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jīng)過苦練,柳公權(quán)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他不僅字寫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樣,鐵骨錚錚、正直不阿(ē)。據(jù)說,有柳公權(quán)在寫字,穆宗皇帝邊看邊連連贊嘆,驚詫地問:“你的字怎么寫得這么好?能告訴我書法的秘訣嗎?”柳公權(quán)毫不猶豫地回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寫字的竅訣在于心,心不清凈、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學(xué)苦練,才能成功。《弟子規(guī)》中說:“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說: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一個人的字,能反映出內(nèi)在的智慧。假如字寫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這個人可能心很亂;假如字寫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別能力強。
【篇五】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宋璟是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大臣,以剛正不阿著稱。
有一天,一個人轉(zhuǎn)交給宋璟一篇文章,并對他說:“寫文章的人很有才學(xué)。”宋璟是一個愛才之人,馬上就讀起這篇文章來。開始時,他一邊讀一邊贊嘆:“不錯,真是不錯!應(yīng)該重用!
可是讀著讀著,宋璟的眉頭皺了起來。原來這個人為了巴結(jié)宋璟,在文章中對他大加吹捧,這讓宋璟很生氣。
后來,宋璟對送文章的人說:“這個人的文章不錯,但品行不端,想靠巴結(jié)來升官,重用他對國家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币虼司蜎]有推薦這個人做官。
識人難,識己更難。在稱揚和贊嘆面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對自己客觀的認知,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情。
【篇六】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晉代有個人叫朱沖,他從小就待人寬厚,特別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貧寒,沒錢上學(xué)讀書,只好在家種地放牛。隔壁有個人心地很壞,平時好占便宜,三番五次地把牛放到他家的地里吃莊稼。朱沖看到后,不但不發(fā)脾氣,反而在收工時帶一些草回來,連同那吃莊稼的牛,一起送回主人家,并說:“你們家里牛多草少,我可以給你們提供方便。”那家人一聽,又羞愧又感激,從此再也不讓牛去糟蹋莊稼了。朱沖的待人厚道,贏得了鄉(xiāng)鄰的一片贊揚。
朱沖禮讓惡鄰,厚德載物,使周圍的風(fēng)氣發(fā)生很大變化,鄉(xiāng)里路不拾遺,村落沒有行兇的惡人,這就是仁者風(fēng)范。人格賢善,自然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
【篇七】幼兒國學(xué)經(jīng)典故事精選
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讀書人。有個朋友送了條他愛吃的鱔魚。剛巧這一天閑來無事,周豫一時技癢,便想親自動手,試試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藝,煮上一鍋清燉鱔魚湯來嘗嘗。
周豫把魚放入鍋中,只見那些鱔魚仍自由自在地在鍋子里游著,在鍋底下用小火緩緩加熱,水溫逐漸變高,鱔魚在鍋中絲毫未覺水溫的變化,慢慢地就會被煮熟了,這就是周豫過人的廚藝所在。據(jù)說,用這方式煮熟的鱔魚,因為不會經(jīng)歷被殺的過程,沒有掙扎,所以肉質(zhì)也就不會緊繃,相對地口感自然好上許多。
隨著那一鍋湯慢慢煮沸了,周豫將鍋蓋掀起來看看,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鍋中有一條鱔魚的身體竟然向上弓起,只留頭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湯水之中。這條身體弓起的鱔魚,整個腹部都向上彎了起來,露出在沸湯之外,一直到死了,身體猶然保持彎起的形狀而不倒下。
周豫看到這種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將這條形狀奇特的鱔魚撈出湯中,取了一把刀來,將鱔魚彎起的腹部剖開來,想要看個清楚,它究竟為何要如此辛苦地將腹部彎起。在剖開的鱔魚腹中,周豫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里面竟藏著滿滿的魚卵,數(shù)目之多,難以計算。
原來,這條母鱔魚為了保護肚子里的眾多魚卵,情愿將自己的頭尾浸入沸湯之中,直至死亡。護子心切而將腹部彎起,得以避開滾熱的湯水。
所有的眾生在做了母親之后都會這樣義無反顧的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令人為之動容。我們可以更慈悲一點,為了母親,也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