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延安黨性教育心得體會【匯編版】
古來流傳一句話“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赴革命圣地延安參加黨性教育體驗式教學的短短五天,我仿佛穿過時光隧道經(jīng)歷了幾十年:置身于連綿不斷的黃土地、火紅的革命歲月、滿眼蒼綠的寶塔山和梁家河。此時此刻,在我腦海里反復浮現(xiàn)的都是延安的斑斕色彩:黃色、紅色、綠色。下面,我就從這幾天印象中的延安色彩來談談心得體會,探尋蘊含其中的精神密碼。
黃色,黃土地,炎黃偉業(yè)!黃色是延安的底色!黃色是延安厚重的自然人文色彩,延安的黃色更強化了我擔當?shù)氖姑?倳洀娬{“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天高地闊的黃土地,氣勢磅礴的黃河水,土黃色的窯洞舊居,還有同學們身穿的醒目黃色班服,黃色仿佛把我們與中華5000年文明、革命年代和新時代聯(lián)結了起來。黃河、黃土地孕育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和燦爛的中華文化。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已經(jīng)交到了我們手中,時代的重任落在了我們的肩上。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的一份子,我們要堅定地接好“初心”的接力棒,始終牢記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和使命,堅決扛起歷史責任,在新時代的新矛盾新挑戰(zhàn)新征程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發(fā)展的全過程,貫穿到各個環(huán)節(jié),覆蓋到各個方面,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
紅色,紅色圣地,紅色歲月!紅色是延安的亮色!延安是一座承載著無數(shù)紅色記憶的革命圣地,延安的紅色更堅定了我如槃的初心。在寶塔山、楊家?guī)X、王家坪、棗園等紅色革命遺址,我們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曾經(jīng)戰(zhàn)斗了十三年的地方。從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小米、驅日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紅色光輝歷程中,深感先輩們摸索中國革命成功之路有多么艱難與不易,也更深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真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在今天的新時代,我們更要把延安精神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關鍵一條就是,,時刻牢記群眾疾苦,想著人民的利益,永遠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為人民群眾謀幸福。
綠色,孕育生命,孕育希望!綠色是延安的新色!延安是一個創(chuàng)造綠色奇跡的地方,延安的綠色更提振了我實干的激情。70年來,寶塔山由禿嶺荒山到滿眼綠色的華麗轉身,見證了延安這塊紅色土地上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還有梁家河,曾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村落,“貧窮”與“落后”是它的代名詞,40多年來,梁家河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變綠了,水變清了,萬畝生態(tài)蘋果園給農(nóng)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這是因為,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梁家河。在這里,他度過了七年知青歲月,錘煉了頑強意志品質,鑄就了為民造福初心。正如鄉(xiāng)親們說,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雖然只有短短兩年時間,卻干成了他們幾十年都沒有干成的事,使梁家河成為遠近聞名的好村子。這種帶頭實干的作風,是共產(chǎn)黨人的鮮明特征,充分體現(xiàn)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神風范。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將更加自覺以實干擔當踐行“梁家河精神”,腳踏實地,身體力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信心和魄力,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
延安那厚重的黃色、鮮亮的紅色和生機勃勃的綠色,將永遠在我的心頭蕩漾、激勵我前行。延安之行即將結束,但學習不會結束,我將繼續(xù)學深悟透傳承“延安精神”,堅持弘揚梁家河精神,堅定信念、牢記宗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艱苦奮斗、廉潔自律,當好的踐行者。
【篇二】延安黨性教育心得體會【匯編版】
10月12日至17日,按照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的安排部署,我有幸參加了保康縣秋季科級干部黨性教育培訓班。在“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我們通過情境模擬體驗式教學,親身體驗了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經(jīng)過十三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所培育的延安精神,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寶貴財富。通過感受和體味革命先輩追求信仰、奮斗不息的延安精神,使我進一步錘煉了黨性修養(yǎng),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5天里,我們首先聆聽了延安黨校宋煒教授《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專題教學,然后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和王家坪八路軍司令部舊址、棗園革命舊址、寶塔山、楊家?guī)X革命舊址,瞻仰了四.八烈士陵園,在參觀期間我們集體在現(xiàn)場還聆聽了馮東紅副教授講解了《毛澤東與毛岸英特殊的父子情》,我們所到的所有革命舊址都有老師進行生動講解。特別是在為人民服務講話臺(張思德紀念像)前,我們全體學員集體誦讀了毛主席為紀念張思德寫下的《為人民服務》的名篇,重溫了《入黨誓詞》,堅定了理想信念。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的延安已是物是人非。但老一輩革命家創(chuàng)造的延安精神卻成了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在今天市場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里顯得尤其珍貴。大至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人,要想立于世界,就必須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可以成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利器,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可以讓一個民族更加繁榮昌盛。所以延安精神在今天這個特殊時代里,同樣可以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成為指導我們前進的精神力量。
作為一名有著近二十年黨齡的中國共產(chǎn)黨員,對于延安有著一種無比的崇敬和向往,它是我們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革命的圣地,是中國革命由低潮終走向勝利的搖籃,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壯大終掌握政權的轉折地。
短短的五天時間,延安卻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終身難忘的回憶,這些回憶將是我終生的財富,是作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員應該銘記的歷史。延安的13年是中國革命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十三年,作為每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員,我們都應始終牢記這段歷史,牢記這樣一種寶貴的“延安精神”。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體會到這是滌蕩心靈之旅。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零距離接觸當年延安革命根據(jù)地建設的大量歷史文物和翔實的歷史資料,一張張照片、一幅幅標語、一件件文物,使大家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也使大家的心靈得到了純粹的洗禮。我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輩們?yōu)榱酥腥A民族的利益,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從25000里長征落腳到延安,建立了延安革命根據(jù)地。在延安革命隊伍逐步成長壯大從弱變強的過程中,靠的是革命先驅們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下奮勇向前、毫不退縮,靠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信仰,是忠貞的革命意志。正是這些先烈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信念和舍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脫離苦難,才有了當今的和平年代、國家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這種“延安精神”是永遠矗立在中華兒女心中的精神豐碑,是值得我們永遠珍藏的精神財富。
同時這是精神傳承之旅。在四.八烈士陵園前,講解員為我們重現(xiàn)了歷史的一幕:1946年4月8日出席國共談判與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王若飛、秦邦憲乘飛機由重慶回延安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同機回延安的還有剛被黨組織營救出獄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出席在巴黎舉行的世界職工代表大會回國的中共中央職工委員會書記鄧發(fā)及愛國教育家黃齊生先生等9人,因飛機失事,不幸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遇難的烈士及后來遷移到此的烈士。樹碑昭英烈,存史啟后人。滿懷著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大家在四.八烈士陵園,向革命先烈敬獻了花圈,瞻仰了所有烈士的墓碑后,一直表示,先烈們?yōu)辄h、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每位后來者都應用實際行動,將這筆精神遺存?zhèn)鞒泻桶l(fā)揚下去,使之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還是尋訪收獲之旅。此次培訓時間雖不是很長,但組織嚴密、安排緊湊、內容豐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在習總書記曾經(jīng)插隊、擔任村支部書記、生活、工作過的村莊延川縣梁家河,感受梁家河的發(fā)展變化。細細回味過去習總書記當初工作生活的艱辛,以及自己現(xiàn)在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結合到在延安各教學點學習的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的點點滴滴,我們既為無數(shù)革命先輩為了崇高信念身先士卒、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感動,也為他們甘愿為了堅定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激蕩不已,這更加襯托出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大家普遍認為,體驗情景式教學生動活潑,這既是黨員自我要求、自我約束的實踐補充,又是平時開展黨課教育、黨性錘煉的深度延伸,更是在感性上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作風建設的實際體現(xiàn)。在新形勢下,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黨章黨規(guī)、學習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學習革命先烈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更為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努力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斷修正人生坐標、提升思想境界,以更加優(yōu)異的工作業(yè)績告慰先烈英靈,回報黨和人民的培育,為打造都市襄陽后花園,建設綠色襄陽示范區(q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凝心聚力、添磚加瓦。
【篇三】延安黨性教育心得體會【匯編版】
延安,一座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有著非凡意義的城市,一座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shù)某鞘小?月14日的黨性教育活動,終于讓我有機會從書本中真正的走進這座紅色城市,去重溫這段歷史!拔∥毸剑瑵L滾延河水”,神秘的窯洞,高亢的信天游,綿延的黃土高坡,是我對延安初的印象。
在楊家?guī)X參觀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辦公地,在革命紀念館里看到那一件件簡陋的歷史遺物,一張張黑白、殘破的照片,一幅幅泛黃、模糊的文字,這些舊址和歷史遺留下的文物仿佛無聲的歷史,向我們傾訴著他們曾經(jīng)歷過的崢嶸歲月。站在寶塔山上,延安城的全景盡收眼底,聽著講解員講解著當年延安城的環(huán)境,看著遠處那一個個狹小、簡陋的窯洞。有一個疑問久久盤繞在心中,是什么樣的心境和毅力,支撐著我們的革命先輩在這里領導著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在次走進紅色革命場館中,一步步重溫這段歷史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
對于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特別是信訪干部,我們更要學習延安精神,以下是我學習延安精神之后,對于處理信訪工作,切實為人民辦實事的幾點感悟:
一是要端正為民態(tài)度。作為信訪干部,一定要堅持群眾觀念,要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干工作、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把為人民服務落實到信訪工作中;堅持把人民的利益,國家利益和黨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到實地、重實際、求實效,不搞形式,不擺架子,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求,干群眾之所需,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把甘當公仆,樂于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是善謀為民之策。體察民情是我們密切聯(lián)系群眾,增進同人民群眾感情的有效方法,是得到群眾信任和支持的主要基礎,作為信訪干部,必須心里裝著群眾,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責任,更多地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更多地體察群眾疾苦。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上,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集中群眾智慧,尊重群眾意愿,集思廣益,科學決策。
三是恪守為民之責。在為民執(zhí)法上,不尚空談、不*績,把功夫用在研究解決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的難題上,正確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嚴格管理和熱情服務的關系,始終把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信訪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盡心竭力地把事關群眾利益的事情辦好。
延安之行,讓我增強了黨性,磨煉了意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以一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信訪工作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