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二年級關于孝順的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有人為勇敢而歌,有人為善良而歌,也有人為堅強而歌,而今日,我們?yōu)樾⒍瑁?/p>
孝是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是啊,如果一個人連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不孝敬,如何去尊重別人,獲得別人的尊重呢?然而孝又是什么呢?
孝,不是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生活的點點滴滴。孝,說遠也遠,說近也近。這次電視帶我走進了十位孝心少年的生活中。
他們的年齡跟我相仿,有的比我還小,而拿他們的生活與我們的一比卻有著千差萬別:我們抱怨補習班太煩時,他們在默默地學習;我們抱怨飯菜不可口時,他們在獨自為家人做飯;我們在抱怨家人讓自己做家務太累時,這些早已成為他們的習慣;……他們?nèi)绾L中的小草,我們是溫室里的花朵;他們不屈于命運,我們不懂于命運;他們小小的身軀扛起家庭的重擔,我們悄悄地躲在父母的身后…。是啊,和他們一比,才發(fā)現(xiàn)自己要求太多,做得太少……
我是父母的眼睛,父母是我的膽兒,長大后我?guī)Ц改溉タ纯词澜!”這是一個女孩的心愿,雖然只是一句簡單話語,但卻包含了濃濃的愛意與一顆孝心。孝,說大也好,說小也罷,或許它只是一個小小的愿望,一碗熱氣騰騰的飯菜,又或許是……
眼角停住淚水,嘴角留下笑容,說得多不如做得多,今日我們?yōu)樾⑿亩,明日我們做到孝心?br>
【篇二】小學二年級關于孝順的演講稿范文
今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則小故事,故事內(nèi)容是這樣的。吳郡有個人叫陳遺,在家里非常孝順。母親喜歡吃飯鍋巴,陳遺在做主簿的時候,經(jīng)常準備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回家時送給母親。后來遇上孫恩等叛軍流竄吳郡,太守袁山松即日出兵征討。當時陳遺已經(jīng)收集了幾斗鍋巴,來不及送回家,便帶著它隨軍出征。雙方在吳淞江下游一帶開戰(zhàn),袁山松兵敗,部隊潰散,逃入山林沼澤之中,多數(shù)人被餓死,唯獨陳遺依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的人認為這是他純厚的孝心獲得的善報。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觸很深。陳遺的母親喜歡吃鍋巴,他就經(jīng)常收集給她吃;而且,出去打仗時,他收集的鍋巴來不及送回家,陳遺便帶著它隨軍出征。這是一種多么純厚的孝心啊!而我們,不僅不幫母親的幫,還老是問母親要這要那的,現(xiàn)在想想,那是多么羞愧啊。
最終,部隊潰散了,唯獨陳遺依靠鍋巴活了下來。是啊,如果當初陳遺不收集鍋巴,不帶它隨軍出征,那他也不肯能活下來。從這里不難看出,你的一舉一動上天都看在眼里,陳遺孝順母親,老天也絕不會讓他離開母親。
百行孝為先,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
【篇三】小學二年級關于孝順的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敬父母》。
有一種愛,付出很多卻不求回報,那就是父母的愛。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子女的愛真是比天高,比海深。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天經(jīng)地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于他的父母體弱多病,家里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粒米也沒有,怎么辦?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從親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即使自己當了元帥,還是親自為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臟衣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孝順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美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順父母,報答養(yǎng)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優(yōu)異的成績,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愿我們都能:以一顆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祝愿全天下的父母永遠健康幸福!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