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顒邮墙毯蛯W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yǎng)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fā)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
1、我上學了:第一周
2、認識新朋友:第二周
3、走,看校園去:第三周
4、參加升旗儀式:第四周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
5、早早起,上學去:第六周
6、課堂上:第七周
7、課間十分鐘:第八周
8、放學啦:第九周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9、說說我的家:第十周
10、愛心伴我長大:第十一周
11、把我的愛傳給大家:第十二周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
12、北風吹,冬天到:第十三周
13、冰雪世界樂趣多:第十五周
14、慶元旦,迎春節(jié):第十六周
15、整理與考查(機動):第十七十八周
【篇二】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班級環(huán)境分析一年級新生入學不久,學糊口動力特別強,活躍好動,特別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習慣還處于自由散漫型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惟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糊口、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書將課標提出的三經四緯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平安地糊口,愉快積極地糊口,負責任、有愛心地糊口,脫手動腦、有創(chuàng)意地糊口,用三篇課文和一個單元體驗勾當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為與兒童發(fā)生親近聯系的家庭、學校、自然、社會四大糊口場域,引領置身其中的兒童在4個糊口方面學習、勾當、汲引,用空間邏輯取代了原教材的糊口事務和時間邏輯的編排。因為家庭是兒童德性生長的起點,然后從家庭走到學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會,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低年級段每冊都由四大場域構成,4冊教材縱向看,相同場域的主題單元內容螺旋上升,凸顯兒童成長發(fā)展的脈絡,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構成兒童習得道德涵養(yǎng)與法治意識的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糊口畫面。
2、彰顯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的啟蒙
、偕鐣髁x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新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滲入在勾當主題中。國度層面價值目標:強盛、民主、文明、協(xié)調。體現的課文有:《我愛爸爸媽媽》、《幸福一家人》等;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道、法治。體現的課文有:《我和伙伴一路玩》、《游樂園里真開心》、《與規(guī)則同業(yè)》、《紅路燈在站崗》等;小我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的課文有:《我的新伙伴》、《可愛的校園》、《教員,您好》等。
②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
新教材精選了良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門生規(guī)》《治家格言》,古詩《鋤禾》《游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學禮無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tǒng)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中獲得滋養(yǎng)。
、鄯ㄖ我庾R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小學階段目標是“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yǎng)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糊口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度觀念、規(guī)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3、營造兒童文化,增加兒童道德與法治學習、踐行的樂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彰顯兒童糊口中的德育要素,著力營造濃郁的兒童文化,使之更加適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
新教材重塑了兩個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圓圓,他們是教室里兒童的同齡人,不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與教室中的兒童互動交流。
同時重塑了四個卡通動物: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chuàng)創(chuàng)鼠,形象活躍可愛,巧妙地出現在勾當場景中,穿針引線,富有情趣地引導兒童健康平安地糊口、愉快積極地糊口、負責任有愛心地糊口、脫手動腦有創(chuàng)意地糊口。
新教材中的勾當小欄目,活躍形象,指向明白,起著規(guī)范教學內容、引領教學勾當的作用。如故事屋、游樂場、音樂廳、觀察哨、碰碰車、寶典箱、誦讀臺、法治窗、實踐園、體驗館、小論壇、加油站等。欄目內的勾當形式豐富多彩,如故事、游戲、下跳跳棋、小競猜、小辯論、小制作、小養(yǎng)殖、誦讀、特長展示、歌曲賞識、童話劇表演等等,讓兒童喜聞樂見,有樂趣積極參與到教學勾當中來。
新教材嘗試創(chuàng)作或改編了“微繪本“故事。配圖活躍明快,文字言簡意賅,富有童趣,啟迪智慧。新教材華夏創(chuàng)、改編或選用兒歌童謠和歌曲,讓教材為兒童的歡喜世界。
繪本故事舉例:請翻開一上講義:P6《兔媽媽和兔寶寶》P28《孤獨的小豬》P42《大耳朵和小眼睛》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兒歌舉例:請翻開一上講義:P14《唱兒歌感受愛》P26《找朋友》P29《一顆星》P40《刷牙歌》
教材這些濃濃的兒童文化的呈現,傳遞童心、童音,激發(fā)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更有效地讓低年級學心理解和接管,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把講堂變成了暖暖的兒童樂園,使兒童獲得了潤物無聲的道德情操與法治意識的熏陶。
4、倡導現代學習體例,引領兒童在體驗勾當中汲引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勾當欄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在碰撞、探究、思辨、踐行中,幫助兒童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培育初步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為兒童供給了更開闊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主題鮮明的勾當欄目推動主題學習勾當,以前輩的學習體例激發(fā)兒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教材精選了良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門生規(guī)》《治家格言》,古詩《鋤禾》《游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學禮無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tǒng)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中獲得滋養(yǎng)。
【篇三】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向上的個性心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制定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如下:一、加強學生小干部隊伍建設
學生干部是教師工作的小助手,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讓他們當好班級的小主人,班級集體才會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建立小干部例會制,每個月組織學生干部開例會,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輔導和總結。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
二、開展德育系列活動
1、充分利用晨會、班會的時間強調《一日常規(guī)》、《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們將在班級設立“值日班長”,專門負責監(jiān)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班主任每天在放學前進行一日總結,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加強法制教育。對學生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重點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動,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3、深化愛國教育。加強對學生的“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豐富的人文資源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4、狠抓養(yǎng)成教育。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管理是加強校風建設的重要抓手,養(yǎng)成教育也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從守紀律、站好隊、做好操、掃好地、講衛(wèi)生、有禮貌等基礎行為入手,狠抓常規(guī)管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yōu)?我應該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確保學生行為規(guī)范合格率為100%,品德優(yōu)良率為99%以上。
5、開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觀察、談話、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在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的同時,要加強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指導,及時矯正某些學生的畸形心理,增強他們的抗挫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6、抓好主題教育。根據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又要根據每個月的工作重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開展“行為規(guī)范宣傳周”活動、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開展“學習革命先烈,爭做黨的好孩子”活動、心理健康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動、勤奮學習和國防教育活動等。
三、加強陣地建設,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美化班級環(huán)境。班級環(huán)境做到美化、教育化,組織學生全員參與,主題要突出教育意義和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動手能力。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我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認真上好思想品德、晨會、班隊活動課并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總之,對一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哪怕是頑皮好動的孩子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安靜下來。我就抓住了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用很大,本學期將會按照計劃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