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長篇精彩中國民間故事閱讀
唐代詩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艱難,50多歲時,攜妻兒全家到了沙頭鎮(zhèn)。
他剛到沙頭鎮(zhèn)時,沒有生活來源,雖有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但畢竟是寄人籬下,非長久之計。于是,在眾人的幫助下,他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藥為業(yè),聊度歲月。
藥鋪開張后,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有的窮人實在無錢付藥費的,還免費贈送。當?shù)匕傩諏Υ速澆唤^口,都到這兒來買藥。藥鋪門庭若市,生意興攏這樣一來,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買通了當?shù)乜h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藥鋪。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藥鋪里顧客不多。這時,只聽門咣當一響,進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柜臺上一甩,大聲說:“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藥,趕快照單發(fā)藥,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藥!”藥鋪的伙計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藥是:“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
有個老伙計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么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說完,開口就罵:“他娘的!你們開的是什么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藥,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伙計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qū)區(qū)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藥,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fā)藥,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滾蛋!”“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說:“縣令大人需要的藥,我們藥鋪應有盡有。”說著,杜甫拿出四味藥:一片蘿卜干,一塊生姜芽,一只鮮李子,一顆干桃僵。
書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這怎是藥單上的藥?你想干什么?”杜甫道:“蘿卜干是‘甘羅’之意,甘羅十二歲就當了丞相,你說他是否‘行運早’呢?”“是。”書吏忙答。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歲遇文王,是否‘行運遲’呢?”“是,是。”書吏又連聲回答。
“你看這紅皮李子,雖說酸不溜兒的,卻正是目前市場上的俏貨,可說是‘正行運’吧!”“。 睍魺o可奈何。
“這是隔年的桃子,經(jīng)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藥,所以說‘不行運’了!睍魺o話可駁,只得連連點頭,拿起這幾味“藥”,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篇二】長篇精彩中國民間故事閱讀
鄭板橋在山東范縣任知縣時,有年遇大旱,農(nóng)民糧食大面積減產(chǎn),乞討的窮人隨處可見。
這天,在通往縣城的大道上來了十幾輛馬車,拉著成捆的羊皮,旁邊有武師騎馬護送。正當他們?nèi)死яR乏時,忽然聽得一聲口哨聲,接著從路邊的高粱地里跳出幾十個衣衫破爛的壯漢,他們手持棍棒,把貨車圍了個水泄不通。兩名武師一見這么多窮漢要拼命的架勢,自料猛虎斗不過餓狼,只好下馬賠著笑,請他們高抬貴手。貨主早已嚇得渾身哆嗦,叩頭求饒,乞求放行。不料,這幫人不吃這一套,人背驢馱不多一會,就把十幾車羊皮搶光了。
這時兩名武師拉起癱軟在地的貨主,騎上馬趕到縣衙去報案。知縣鄭板橋一聽擊鼓馬上升堂問道:“誰是原告?誰是被告?”貨主顫巍巍地說:“大人,我們都是原告,狀告有人強搶我們十幾車羊皮!薄翱捎腥俗C物證?”“沒有,大人!
鄭板橋一聽這是一起“無頭案”,料定是本縣饑民所為。他深深體諒窮人疾苦,不管,難以服眾;管,又怕刑加于苦難子民,一時還真犯了難。他沉思片刻問道:“原告,你們吃得肥頭大耳,聽說話也是識字之人,怎么事到臨頭就渾了呢?當真沒有他人見到你們被劫?當真沒有一點物證?”貨主答:“當真沒有!编嵃鍢蛞慌捏@堂木道:“既然沒有人證物證,緣何狀告?分明是為難本官,給我每人先打三十大板!”衙役們一擁而上,摁倒武師和貨主。正要開打,貨主情急之下大喊:“大人息怒,我想起來了,現(xiàn)場有麻棵可以作為人證物證!”
這本是一句搪塞的話,沒想到鄭大人卻吩咐道:“速去帶麻棵回來候審!”接著又吩咐師爺,“布告全縣,三天后,本官公審麻棵,眾人都可旁聽!
布告一出,一傳十,十傳百,本縣、鄰縣百姓都知道了,雖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都想來看個熱鬧。
轉眼到了公審麻棵那天。縣大堂、衙門內(nèi)外擠滿了人。鄭板橋傳下話來,鄉(xiāng)紳、地主可到大堂聽審案。其他人等均在大堂外聽審案。審案開始,堂威喝畢,鄭板橋喝道:“帶麻棵!”衙役一聲“遵命”,抱上來一捆麻棵扔到堂上。鄭大人一拍驚堂木道:“大膽麻棵,在你眼前發(fā)生劫案為何不告知本縣令?先重打四十大板!”一陣“噼里啪啦”板子響,麻棵已是枝葉橫飛,滿堂狼藉。鄭大人又喝道:“麻棵,從實招來,免得再受皮肉之苦!甭榭卯斎徊荒芑卮,眾鄉(xiāng)紳、地主十分納悶,縣太爺這是唱的哪出戲啊?鄭板橋見大堂鴉雀無聲。再次喝道:“刁頑的麻棵,為何不招,給我再打四十!”又是一陣亂打,堂中那捆麻棵已經(jīng)變成了一堆爛柴。眾鄉(xiāng)紳、地主中有些人已經(jīng)忍不住偷偷笑了,不知縣太爺哪根神經(jīng)出了毛病。又過了一會,鄭板橋已是暴跳如雷:“大膽麻棵,你分明藐視本官,再給我狠狠地打!”這回可沒說打多少,衙役們只管打起來,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麻棵早已經(jīng)成了碎片。而鄭板橋怒發(fā)沖冠,正襟危坐的模樣終于使得堂內(nèi)的鄉(xiāng)紳、地主們爆笑開來。
這下可惹惱了鄭板橋,他一拍驚堂木怒斥道:“本官審案并非兒戲,你們哄笑公堂,成何體統(tǒng),該當何罪!”說完拂袖而去。眾鄉(xiāng)紳、地主見闖了大禍,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紛紛跪下,聽候發(fā)落。
不一會,師爺傳出話來:“在堂內(nèi)聽案的一律登記姓名,限七天之內(nèi)每人交出羊皮五張作為處罰,交不上的戴枷鎖游街!编l(xiāng)紳、地主們原以為縣令請他們到大堂聽審是對他們的尊重,此時才明白這一切原來是個“圈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當時正是初秋。根本不是殺牛宰羊的時節(jié),哪有那么多現(xiàn)成的皮貨。百十個鄉(xiāng)紳、地主四處高價收買,到了交貨日期,他們還真把羊皮交齊了。鄭板橋悄悄將原告召回詢問:“你們的羊皮上可有記號?”貨主答道:“有,是本貨莊的紅印!编嵃鍢虬言骖I到庫房說:“看看這里可有你們的貨?”貨主仔細查看片刻后發(fā)現(xiàn)其中一半左右的羊皮是自己貨莊的。
鄭板橋命人把加了紅印的羊皮挑選出來,逐一登記。原來他已經(jīng)事先向師爺交待過,每張皮上都登記好交皮人的姓名,接著又命班頭、捕快將交皮人帶來一一審問羊皮的來歷,最后終于查出劫貨的一幫人。
把追回的羊皮歸還貨主后,鄭板橋又令人將沒有加印的羊皮變賣,把錢分給劫道的窮人們,然后教育安撫一番,了結了這樁案子。
【篇三】長篇精彩中國民間故事閱讀
淝水一戰(zhàn)的勝利,謝安雖然為東晉獲得了暫時的喘息時機,但是,從此東晉王朝更加急劇地衰落下去,內(nèi)亂不止,動蕩不安。公元403年,桓溫的兒子桓玄占領了長江上游,發(fā)兵攻入建康,廢掉晉安帝,自立為帝。三四個月后,北府兵將領劉裕擊敗桓玄,迎晉安帝復位。從此,東晉王朝只剩下一個空殼了。
就在這個時期,卻出現(xiàn)了一個中國古代的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一名陶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東晉的大將軍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時代,陶家已經(jīng)敗落,生活貧困。
盡管如此,陶淵明從小還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覽群書,養(yǎng)成了寡言少語、厭惡虛榮、不貪富貴的高潔性格。這種個性影響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當中斷斷續(xù)續(xù)地做了幾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歲時,陶淵明才謀得江州祭酒一職,卻因忍受不了官場的繁文縟節(jié),早早辭了職。在家閑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歲時,到了荊州,在刺史桓玄屬下當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親去世辭職歸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淵明終究是名將的后代,官場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當他四十一歲時,又被推薦到彭澤(今江西九江東北)當了縣令。
好不容易在彭澤當了幾十天縣令,一天,陶淵明得到一個消息:東晉的權臣劉裕已封自己為車騎將軍,總督各州軍事;這個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奪取皇位了。
陶淵明預感到晉朝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了,他十分灰心,便離開衙門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見陶淵明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不好多問。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淵明卻不動筷,仍然坐在那里嘆氣。過了一會,陶淵明冷不丁地說:“我想辭職回家鄉(xiāng)!”
翟氏一聽就知道他又在官場上受氣了,因為像這種辭職回家的話,陶淵明不知講過多少次了。幾個月前,陶淵明曾想辭職,還是翟氏提醒他,上百畝官田就要種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辭職吧。當時陶淵明總算聽了妻子的話,口氣緩了下來。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來勸他,陶淵明聽了以后,長長嘆了一口氣:“唉,真沒辦法,難道我還是要做糧食的奴隸!”在翟氏體貼的慰勸下,陶淵明這才舉起了酒杯。
時局的因素,加上陶淵明一副傲骨,他的辭官念頭始終沒有打消過。一天,衙役來報:過幾天郡里派的督郵要到彭澤來視察。那個督郵陶淵明認識,是個專門依仗權勢、阿諛逢迎,卻又無知無識的花花公子。陶淵明想到自己將要整冠束帶、強作笑臉去迎候這種小人,實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氣又發(fā)作了:“我怎么能為了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種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淵明離開衙門,板著臉回到了家,沖著翟氏:“收拾行裝,回鄉(xiāng)!”
翟氏告訴他,稻谷只差幾天就要收割了。
“隨它去吧!”這回陶淵明已經(jīng)鐵了心要辭職了。翟氏問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勸說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裝。
第二天,陶淵明乘船離開了彭澤。他出任彭澤令,在任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終于結束。
從此,陶淵明在家鄉(xiāng)過著隱居生活。對于官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辭官后,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他歸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創(chuàng)作最豐富的時期,主要作品有:《歸去來辭》、《歸田園居五首》、《桃花源記》、《飲酒二十首》、《挽歌詩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記》更體現(xiàn)了陶淵明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高度。詩文中通過虛構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繪成一個鮮花盛開,綠樹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織,祥和無憂的安定社會。陶淵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對當時混亂時世、黑暗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
陶淵明的詩文辭賦,在中國文學占據(jù)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篇四】長篇精彩中國民間故事閱讀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里有個后生,名叫布卡,娶了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干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后相隨。這培冠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里的魚兒也羨慕地躍出水面來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漲。布卡夫婦急著去西山干活,也顧不了許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刮來一陣大風,刮得布卡睜不開眼睛,培冠“哎呀”一聲跌落河中。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頭跳進水里,潛到河里?墒牵瑏砘卣伊藥兹Χ紱]有找到。鄉(xiāng)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趕來幫助他尋找,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到培冠。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一個螃蟹精,把培冠卷進河底的巖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他一巴掌。他馬上露出兇相威脅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從河底傳到上游的一條花龍耳朵里。
這時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頭里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頭就向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向右看,浪頭往右沖,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浪濤卷走了。眾人膽戰(zhàn)心驚?墒驱堫^來到布卡的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浪濤就平靜了。隨后,花龍在水面上打了一個圈,向河底沖去。頓時,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著,從水里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成一團烏云,那花龍緊追沖向半空,翻騰著身子,把黑云壓下來,終于壓得它現(xiàn)出原形。原來是那只鼓樓頂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zhí)优,爬到懸崖三丈高;埾碌剿锓^,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來。這樣幾個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盡,搖搖擺擺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擋住花龍?墒腔堃卉S而起,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埦o緊追到水底后,浪濤翻滾著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后來,在離河灣不遠,露出一塊螃蟹形的黑石頭,就是花龍把螃蟹精鎮(zhèn)住的地方。這塊石頭,后人稱它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靜之后,聽見對面河灘上有個女人的聲音在叫喚。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人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以后,培冠對布卡說:“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這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向人們頻頻點頭。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侗鄉(xiāng)。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似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愿花龍常在?罩虚L廊式的大木橋建成以后,舉行了隆重的慶賀典禮,非常熱鬧。這時,天空中彩云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道,眾人細看時,正是花龍回來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又因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
【篇五】長篇精彩中國民間故事閱讀
周宣王死后,繼位的是周幽王,他是西周的最后一個天子。周幽王姓姬,名叫宮涅(niè)。他不管國家大事,光講究吃喝玩樂,打發(fā)人上各處找美人。大臣褒珦(b。铮楱。睿纾﹦裼耐鹾煤霉芾韲,愛護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的姑娘弄到宮里來。周幽王聽了直冒火,把褒珦下了監(jiān)獄。
褒珦的家人被迫買來了一個頂好看的鄉(xiāng)下姑娘,取名叫褒姒(sì),調(diào)教她唱歌跳舞,訓練好了就趕緊把她打扮起來,送到鎬京,獻給周幽王替褒珦贖罪。
周幽王一看見褒姒長得漂亮,這才把褒珦放出來了。打這時起,周幽王日日夜夜陪著褒姒玩,把她當心肝寶貝似的。褒姒不喜歡幽王這個死老頭子。她想回家,老皺著眉頭嘆氣,常常像珠串子似的流眼淚。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可她怎么也不笑。幽王沒了法子,就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叫娘娘笑一下,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那時把銅叫做金子)!
賞格一出去,就有個不三不四的人,叫虢(guó)石父的,跑來對周幽王獻媚說:“我有辦法叫娘娘笑。咱們?yōu)榱朔纻湮魅郑ㄎ鞣降牟孔,周朝人把他們叫“犬戎”)入侵,在驪(lí)山一帶不是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嗎?您瞧,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萬一西戎打進來,守關的士兵就把烽火燒起來,臨近的諸侯瞧見了,就發(fā)兵來救了。我想,請您老人家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到了晚上,讓咱們守關的士兵把烽火點著了,燒得它滿天通紅,讓那些個諸侯見了呀,上個大當多好玩!娘娘見了咱們這么惡作劇,她能不笑嗎!”
周幽王一聽,連連點頭說:“這倒是好主意。就這么試試看吧。”
諸侯鄭伯友,是周幽王的叔叔。他怕幽王放烽火鬧出亂子來,就拜見幽王,勸他別這么亂來。周幽王哪里肯聽!他氣得吹胡子瞪眼睛大罵,說:“我在宮里悶得慌,難得跟娘娘出去放放烽火臺的煙火解解悶兒,也用得著你管嗎?混賬東西!”
到了晚上,幽王讓虢石父叫守關的士兵快快把烽火點起來。烽火臺上的烽火越燒越旺了,遠遠近近,全是火柱子。臨近的諸侯看見了烽火,以為西戎打進來了,趕緊帶兵來打敵人。沒想到他們到了那兒,連一個敵人都看不見,光看見那兒鼓樂齊鳴、歌舞升平的景象。大伙兒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兒。周幽王叫人去對他們說:“各位辛苦了,沒有敵人,是我跟娘娘放烽火玩玩。你們回去吧!”諸侯們個個氣得肚子都快炸破了。
褒姒瞧見許多兵馬亂哄哄地忙來忙去,跟掐(qi。┝四X袋的蒼蠅似的瞎撞,就問周幽王這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告訴她說,這是為了讓她看了發(fā)笑。褒姒覺得一個周王這么無聊,冷笑了一聲。幽王當褒姒笑了,就把一千斤金子賞給了虢石父。虢石父可樂了,他發(fā)大財啦!
隔了沒有多少日子,西戎可真的打進來了。守關的士兵趕緊把烽火臺上的烽火點起來。諸侯們當幽王又在點烽火玩,逗娘娘笑,全都不理他。
西戎的人馬像發(fā)大水似的涌來了,把老百姓殺的殺,搶的搶,把年輕的男女抓了去當奴隸,可慘啦!不久,西戎打進王宮,周幽王被西戎用刀戟(jǐ)殺死,褒姒也被西戎給搶去了。直到后來,諸侯的兵馬趕來,才打退了西戎,但幽王被殺,他們不得不擁立周幽王的兒子繼位,叫做周平王。
周平王姓姬,名叫宜臼(jiù)。這時,周朝西邊的土地大多被西戎占去了,平王怕鎬京保不住,就在公元前770年,把國都遷到洛邑。鎬京在西邊,所以歷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叫做西周;遷都洛邑以后,歷的東周時代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