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短篇民間故事閱讀文字版
一個聰明的縣官因為辦案出色,被皇上調(diào)到了一個更大的縣里面,這天正在縣衙里看公文,就見一個人走進了進來,口稱自己是一個賣豆子的,昨晚在縣上的一個寺廟里過夜,早晨起來后就發(fā)現(xiàn)豆子不見了,問廟里的人都說沒看到,所以就到縣衙里來報案了。聰明的縣官聽完以后,又問了問廟里都住著什么人,有沒有人和他同住等問題,這個賣豆子的人都一一的告訴了縣官。聰明的縣官想了一想,對這個賣豆子的人說:“你不要著急,也不要聲張,今晚你再背一袋豆子去那寺廟里過夜,如果有丟了,你就悄悄的回縣衙來,我自給你找回豆子。”說完又交代了一下衙役,衙役領(lǐng)命走了。
到了快黑的時候,衙役拿出了一袋生豆和熟豆混合在一起的豆子,交給了賣豆子的人,賣豆人拿著這袋豆子,又到那個寺廟去投宿,果然豆子又丟了,那個人什么也沒說,就悄悄的回縣衙去了。
第二天,聰明的縣官派一個衙役穿上百姓的衣服,背了一些柴去廟里換一些豆子,寺廟里的和尚拿出了一些豆子給了那個衙役,衙役接過來一看,豆子里面果然生的熟的全有。
這時,聰明的縣官也帶著賣豆子的人和兩個衙役進了寺廟,當場揭穿了和尚偷賣豆人豆子的事實,然后讓寺廟賠了賣豆子人的豆子,將那個偷豆子的和尚帶回了縣衙,對他進行了處罰。
【篇二】短篇民間故事閱讀文字版
“耕讀世家,勤儉立業(yè)”,在位于崆峒島和芝罘島之間的扁擔島上,春節(jié)人們很喜歡張貼這樣的對聯(lián)。據(jù)說,這背后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條扁擔,挑著一雙兒女,來到天河畔與織女相會,這種真摯的愛情,感動了無數(shù)癡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為他倆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駕云前去考察,在鄉(xiāng)間草房,見老實巴交的牛郎,拉扯著兩個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讓牛郎到天宮學府讀書深造,待取得文憑,安排工作,將他和孩子,調(diào)到天宮和織女團圓。
牛郎到學堂后,看見學友你邀我請,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初時很不習慣。久之,心生羨慕,漸漸起了花心,對那條隨身攜帶的扁擔也越看越不順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過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嗎?等我金榜題名,戴上烏紗帽后,金錢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著我娶,織女也該休了,這扁擔還有啥用……”他隨手把那條扁擔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擔,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島和芝罘島中間,派上新用場,擔起了這兩座島嶼。牛郎丟了扁擔后,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沒有挑著一雙兒女,到鵲橋上與織女相會。
牛郎畢竟年歲大了,讀書實在不行。但是,一輩子做個牛倌,他又于心不甘。為過一把官癮,他把書撕了,折疊成一個精致紙制的烏紗帽。又找來剪子,用硬紙板剪成兩根長長的烏紗帽翎子,插在帽子兩側(cè),戴在頭上,對著鏡子,自我欣賞。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當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約,織女悲痛欲絕的信息,便來找牛郎責問。正巧,看見牛郎頭戴紙制烏紗帽子,踱著方步,口中還念念有詞:“當官好,當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烏紗帽左邊那根翎子。只見那官翎飄飄悠悠地往下掉,落進大海,剛好與牛郎的扁擔疊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擔狀的島嶼。
后來,扁擔島上人家春節(jié)張貼對聯(lián),多用“耕讀世家,勤儉立業(yè)”,就是告誡子孫讀書識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種人家的本分。
【篇三】短篇民間故事閱讀文字版
魏晉時代,有一個有名的士人名叫陸機。他曾經(jīng)養(yǎng)了一只善解人意的狗,名字叫“黃耳”。
有一次,陸機在京師有急事想要通知家人,但是卻又找不到一位能夠信王的送信人。
“唉!這該怎么辦?這件事如果不趕快通知母親,那她老人家一定會擔心的!
陸機在房中走來走去,一邊嘆氣一邊想辦法,忽然,他低頭看見了黃耳,于是靈機一動,把黃耳叫過來吩咐:“黃耳!這認要靠你嘍!我把這封信寫好,你就替我?guī)Щ丶胰ィ浀脦б环饣匦呕貋磬!?/p>
黃耳聽完陸機的話后,神態(tài)嚴肅,好像了牽這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陸機寫好信后,把信綁在黃華的身上,然后拍了拍黃耳的頭,對它說:“好狗兒,一切就靠你了,F(xiàn)在去吧!”黃耳聽了,就出發(fā)了。
一路上,黃耳都不敢稍做停留,不停地向前跑。餓了就找些剩菜剩飯來吃,渴了就喝露水或雨水。就這樣,不管日曬或雨淋黃耳一直向家中跑去。自從黃耳走后,陸機幾乎每天都站在門邊望著家鄉(xiāng)的方向,心中想著:“不知道黃耳到家了沒有?希望繚一路平安。唉!我叫一只狗送信會不會太為難它?”
陸機每天站在門邊等候,都把門檻踏壞了。好不容易過了五十天后,黃耳終于面容憔悴地拼命跑回來。
“喔!我就知道你一定會辦到的,真是我的好狗!标憴C高興地抱著黃耳,并且迅速地拿下黃耳帶回來的信。
陸機趕緊打開信來看,黃耳這時已經(jīng)一精一疲力盡地倒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了。
等到陸機讀完信,才發(fā)現(xiàn)黃耳已經(jīng)因為力氣用盡而死了。陸陸難過極了,抱著黃耳的體痛哭。
“黃耳,你真是一只忠心的好狗,都是我害死你的,嗚…………我一定會好好埋葬你的,嗚…………….”
陸機在離開不遠的地方,選了一塊地替黃耳建了一個墓冢。這個地方就是后來人們所謂的——“黃耳!薄
【篇四】短篇民間故事閱讀文字版
哼哈二將,即“二大金剛”,是佛教的護法神,人們常常在漢地寺院的山門殿中見到二神的塑像,他們相貌雄偉,頭戴寶冠,手執(zhí)金剛杵,左邊金剛怒顏張口,右邊金剛忿顏閉唇。
稱“二大金剛”為哼哈二將開始于宋代。根據(jù)宋文人范成大《吳船錄》記載,天下佛寺在山門殿兩旁,塑有兩金剛,俗稱“哼哈二將”。在明代,哼哈二將被明確指為是鄭倫與陳奇。
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說,鄭倫原來是商紂王的督糧上將,曾拜西昆侖上上的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以竅中二氣,將鼻子一哼,響如鐘聲,還能噴出二道白光,吸人魂魄,置人于死地。周伐商時,鄭倫常常以哼鼻戰(zhàn)勝周軍。后被周將擒獲,轉(zhuǎn)而成為周的將領(lǐng)。在一次戰(zhàn)役中,鄭倫被商將殺死。而陳奇也曾是商紂王的督糧官,受異人秘傳,養(yǎng)成腹內(nèi)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俱散。在與周兵交戰(zhàn)時,常常以哈氣取勝。他后來被周將哪吒刺死。周滅商后,姜子牙封神,令鄭倫、陳奇二人鎮(zhèn)守佛寺山門,保護佛法。
這就是哼哈二將的來歷。
【篇五】短篇民間故事閱讀文字版
遠古之時,人們對疾病不知道該如何治療。當時天下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
神祗神農(nóng)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開始進山遍嘗百草!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記載道:“神農(nóng)氏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yī)藥”。據(jù)說當神農(nóng)在深山遇到茂盛的草木時,就用神鞭抽打,直到打出津液;然后他再親口嘗一嘗,便可知道其性味。
四川民間一直有這樣的傳說,說神農(nóng)嘗百草,嘗到一種斷腸草,因此死掉。其傳說在《淮南子·修務訓》也可以找到佐證,書中記述道:“神農(nóng)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黑暗傳》中亦明確寫道:“神農(nóng)嘗草遇毒藥,腹中疼痛不安寧,急速嘗服解毒藥,識破七十二毒神。要害神農(nóng)有道君,神農(nóng)判出眾姓名,七十二七逃了生,三十六種還陽草,神農(nóng)采回救黎民,毒神逃進深山林。至今良藥平地廣,毒藥平地果然稀……”。可以想見,當時的神農(nóng)氏為了尋找到可以食用的食物和草藥,以進行人工種植,冒著中毒的危險,嘗了無數(shù)種花草果實。因為神農(nóng)氏是水晶肚子,所以可以看到藥是如何起作用的,所以才能迅速化解藥毒。
最終神農(nóng)氏終于找出了那些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物種,以及哪些物種可以作為藥物。其中上等藥一百二十種,可以養(yǎng)生,食之延年益壽;中等藥一百二十種,可以養(yǎng)性,食之補虛助氣;下等藥一百二十五種,可以治病。神農(nóng)氏來到人世間為中國人建立起了相當完整的醫(yī)藥基礎(chǔ),后世幾千年來中藥的發(fā)展,事實上,都是建立在神農(nóng)本草的基礎(chǔ)上。因此,神農(nóng)氏還被尊為中國的醫(yī)藥之祖,民間稱之為“藥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