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學生思修課心得體會匯編
剛剛步入大學生活的我,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憧憬與想象,希望未來的自己是個成功人士,希望自己未來的生活可以衣食無憂……
在上一節(jié)思想政治課中,我學到了理想信念的內(nèi)涵與意義。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鈣”。漫漫人生路,唯有激流勇進,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理想信念的彼岸。
作為一個大一新生,我現(xiàn)在的理想就是不掛科,不要求每一門科目都特別高分,但是只要及格就好,然后把該考的證都考過了,把英語四級也考過了,希望自己能夠在大學交到好多好多的朋友,然后交一兩個知心的好友,自己可以融入這個社會。希望四年之后的自己變得比現(xiàn)在優(yōu)秀,性格變得開朗,可以考上研究生或者得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其實對于我來說,未來的職業(yè),我并沒有什么好要求的,其實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我相信我會做得很好。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只是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信念為人們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大學生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發(fā)起自己的強烈責任感與使命感。
所以,讓我們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指引人們穿越迷霧、辨識航向的燈塔,砥礪前行吧!
【篇二】大學生思修課心得體會匯編
我在大一下學期修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終取得了年級第一的成績,很樂意借這次機會與大家分享在學習這門課程中的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門課程由兩部分構(gòu)成:思想道德修養(yǎng)部分和法律基礎部分。首先我們要理解這個課程的意義——使大學生具備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知識,以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法律意識。而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fā)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重要。本課程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zhì)特征,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對大學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真正重視和理解課程的內(nèi)涵,才能更好的學習。
在具體方法上,我個人認為以下兩點的應該重點注意的: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我認為這是重要的一點,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zhì),從而真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本課程的基礎,它對提高我們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zhì)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這也是課程考察的核心內(nèi)容。
第二,要結(jié)合實際,并要將理論投入到實踐中。我們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必須要對一些社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通過將本課程所學用于分析實際問題,可以鍛煉處理問題的能力,積累經(jīng)驗,從而進一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結(jié)合實際也是課程考察的主要形式。
課程的總體比較輕松容易,但差距往往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中,在思考和總結(jié)中可以多下點功夫。只要認真學習本門課程,一定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
【篇三】大學生思修課心得體會匯編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涉及內(nèi)容十分廣泛,現(xiàn)實性、針對性都很強。思想品德是人的靈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礎。思修課與我們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密切。它開闊了我們的眼界,關注了時代的脈搏,同時也解決了許多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了這門課程,我明白了很多。
一、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做人應該有信仰,應該有理想。信仰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達到人生頂峰的動力。美好的前途來自于自強、自立、自信,不達目的不罷休,成功的道路得由自己去開辟,世事變幻莫測,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只有永恒的信心與毅力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
二、繼承愛國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光輝歷史為我們積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愛國主義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未由于時間的推移而失去色彩。相反,在新時代越發(fā)的彰顯出它強大的生命力。民族精神,它是一個民族的精髓所在。只有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領悟人生真諦,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根本觀點和看法。從小的方面講,首先要做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其次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鼓勵自己,并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四、加強道德修養(yǎng),錘煉道德品質(zhì)。一個人,只有遵守道德才能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使社會生活有秩序的進行。而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fā)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只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才能做一個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大學生。
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公共生活中應知榮明恥,自覺履行社會公德和法律義務。它是錘煉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身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有責任為維護社會和諧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法律是約束我們?nèi)粘P袨橐?guī)范的準則,學習法律,嚴格遵守法律,并且善用法律武器維護我們自身的權(quán)益,是我們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我們只有認真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法律修養(yǎng),才能在社會主義法制國家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立志成為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此,我們應該開拓視野、刻苦學習,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打下堅實的知識和理論功底;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加強修養(yǎng)、磨練意志、砥礪品格、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與法律素質(zhì);并且腳踏實地、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在服務祖國、在服務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我想這門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準則這些將使我們終身受益。
【篇四】大學生思修課心得體會匯編
今天艾四林、秦宣、王炳林、馮秀軍四位教授結(jié)合四門思修必修課教學內(nèi)容,解讀了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了中國抗“疫”所彰顯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講述了防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將高校思政課堂的優(yōu)勢轉(zhuǎn)化為支持防疫工作的強大力量,透過正在中國發(fā)生的火熱實踐,將疫情防控工作涌現(xiàn)的案例轉(zhuǎn)化為鮮活課堂。
實現(xiàn)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多難興邦,危機本身就包含“危險”和“機遇”,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戰(zhàn)勝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艱難險阻,鑄就更大的輝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秦教授囑托青年學生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做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師大教授王炳林通過兩方面講述“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增強必勝信心”。一通過介紹中國歷的磨難及防疫斗爭,同時與新中國成立后的兩次成功抗“疫”作對凸顯社會主義優(yōu)勢。二是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的啟示,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理性看待我國應如何發(fā)展。
馮秀軍教授分享了戰(zhàn)“疫”里的美青春,闡述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笆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90后、00后成為馳援湖北醫(yī)護人員的主力軍:1.2萬,近1/3。曾經(jīng)的你,就是今天的我,激勵青年一代的在責任擔當中的“蝶變”;文明的薪火相傳,要看我們每一代人,每一個人,能否回應時代的挑戰(zhàn),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如何擔起責任呢?要在奮斗但當中譜寫“大寫”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