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簡單經(jīng)典民間小故事短篇
青龍廟建于青龍山,南為平原,北俯湋水,河谷割切,原岸婉蜓如龍,其上古柏蔥郁,形如青龍。河水晶瑩,山清水秀。山上有索姑廟,廟南為索姑故里,名“索姑莊”,后易名“青龍廟村”,村人多索姓。西距縣城十公里,屬段家鄉(xiāng)!犊h志》云:“索姑扶風人,性至孝清真恬淡,有超世之志。其父貿(mào)易隴西,姑請為買白馬。其父歸次日五更姑乘馬馳去,遺線于路,沿線訪姑于周至青山,趺坐而化居人神之,為立廟焉”。
相傳,索姑幼年,受嫂虐待,常牧羊于青龍山坡。每日替嫂梳麻擰繩,不論多少,當日變成光細繩子;又給棉花紡線,不論多少當日紡成線、穗帶回。其嫂生疑,隨后暗視,只見各株柏樹,掛滿棉條,不見紡車,嗡嗡有聲,姑在樹下玩耍。一日借嫂梳篦,嫂諷剌說:“你這禿女,何發(fā)可梳?”仍疑而隔窗望去,索姑摘下禿盔,變成嬌小玲瓏的窈窕淑女。黑發(fā)垂地,似絲繚繞。嫂幡然大悟。知姑非凡,近而愛之,姑行嫂隨。一日索姑騰云南行,嫂急喊:“姑姑等姑姑等”,直喊得變成小鳥。迄今仍可聽到姑姑等鳥兒聲。
青龍廟殿宇櫛比,清光緒3年重修碑記載,有索姑、關(guān)帝、藥王、宵龍大王等殿,而今只存一殿建為學校。清末農(nóng)民英雄張化龍,在此聚會,領(lǐng)導農(nóng)民起義,反對官鹽加價,失敗就義。扶、眉、岐、武等縣農(nóng)民為化龍立碑紀念(碑現(xiàn)存省博物館)。
據(jù)縣博物館資料,青龍廟系新石器時代遺址,村以廟取名。
【篇二】簡單經(jīng)典民間小故事短篇
從前,有個姓胡的老扎燈匠,手藝可好了!扎出來的鳥會飛,魚會游,小狗會搖頭,連皇帝都聽說了,派人把他叫了去給皇帝扎龍燈。
胡老漢并不想給這個殘暴、不知愛惜百姓的壞皇帝扎燈,可圣旨難違,不做要殺頭的,沒辦法了,只得照他的命令去做。七天七夜,胡老漢眼都沒合一下,終于扎出來了一條張牙舞爪、威風凜凜的大蛟龍。
到了元宵這一天,胡老漢拿出一個紅通通的圓燈籠作龍珠,逗弄著大蛟龍,將它舞得活靈活現(xiàn)、氣勢磅礴,皇帝在一旁樂得合不攏嘴,直拍手叫“好!好!太好了!”
胡老漢領(lǐng)著蛟龍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皇帝看得眼都花了。突然,胡老漢將龍珠對著皇帝猛地拋過去,蛟龍隨勢向皇帝撲了過去,三牙兩爪就把這個荒*無度的昏君給殺死了。接著,蛟龍又從口中噴出熊熊火焰,整個皇宮燒成了一片火海,這個搜刮民脂民膏造起來、供皇帝享樂用的宮殿頓時化為了灰燼。
此時,天空飄過來一朵五彩祥云,胡老漢騎著蛟龍飛上祥云,向著家鄉(xiāng)飛去。
【篇三】簡單經(jīng)典民間小故事短篇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象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fā)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qū)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fā)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里時,發(fā)現(xiàn)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fā)老人是幫助大家驅(qū)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白發(fā)老人驅(qū)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