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xué)一年級民間傳說故事
小紹興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贊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別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闭f著,從懷里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shí),將葫蘆里的藥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fēng)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于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diǎn)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里的藥倒出一點(diǎn)兒,放進(jìn)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
待糕冷卻后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fā)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jìn)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shí)覺得腹中饑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于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于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yàn)橄愀馐切〗B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后來,人們才明白,香糕里放進(jìn)去的藥,原來是中藥里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jìn)食欲,適用于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癥。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篇二】小學(xué)一年級民間傳說故事
不知道是什么年代,有大黑、二白、三姑娘來造萬物。也反正是很很遠(yuǎn)的事嘍。那時(shí),天王老子剛剛把天地分開了,大地上什么東西也沒有。天王老子腋下?lián)赋鋈龡l汗?jié)n捏成大黑、二白兩個男人和一個姑娘(三姑娘)。因捏第三個人時(shí),天王無意中把腋毛捏進(jìn)去一根,所以捏出一個姑娘來了。
天王老子派大黑、二白、三姑娘去大地上造物。大黑、二白、三姑娘分別跟天王老子要了趕山鞭、聚水瓶和一個大葫蘆。三人各自帶上寶貝,分頭去大地上造萬物。
大黑到了地上,見到處奇形怪狀的石頭,便揮起趕山鞭,像趕羊子一樣,把石頭一堆一堆地趕攏。從此,石頭趕攏成堆的地方,就成了平壩。后來,他餓不住了,不待趕完大地上的石頭,扛起趕山鞭折回天上去了。
二白來到大地上,便倒舉起聚水瓶,想把大地填平,重另安排大地。他倒水倒了三天三夜,餓得清口水直淌,受不住了,收起聚水瓶,回轉(zhuǎn)天上去了。二白倒在大地上的水,倒下聚得多的地方成了海,倒下聚不住的,流淌成了江河。
三姑娘來到大地上,摳開葫蘆嘴,倒一把葫蘆籽在手心里。把葫蘆籽往天上一撤,即刻,葫蘆籽變成了成千上萬的雀鳥,變成了花、草、果樹、瓜菜、五谷;有的變成了魚蝦、蟲蟲……從此,大地上有了萬物。三姑娘就有了吃的東西,玩的伙伴,就在大地上定居下來。
再說大黑和二白,在天上看到了三姑娘造出了萬物,便來到大地上同三姑娘分東西。
【篇三】小學(xué)一年級民間傳說故事
山西運(yùn)城地區(qū)傳統(tǒng)的秋冬風(fēng)味小吃。說起河?xùn)|羊肉泡饃的起源,還有一段與千古名將關(guān)羽相關(guān)的傳說。相傳東漢末年,解州城里住著一個人稱“熊虎員外”的惡棍,勾結(jié)官府,仗勢欺人,橫行鄉(xiāng)里。他為了調(diào)戲婦女,命家丁把解州城里所有的水井全部填平,只留下他家一口井,讓全縣城里的人都到他家那口井里擔(dān)水,并要求汲水者必須是年輕媳婦或姑娘。這事傳到常平村馮賢(關(guān)羽原名)耳中,馮賢不禁大怒,當(dāng)即把刀子磨得快快的。五月十三那天,一大早便揣了兩個餅子跑進(jìn)解州城,街上只有一個賣羊湯的小販,于是他取了一只大碗將餅子掰成小塊放入碗中,又讓小販舀了些羊湯泡著餅子狼吞虎咽吃了個精光。吃飽后他怒氣沖沖來到熊虎員外家,殺了熊虎員外,隨即跑到異地躲了起來。解州百姓為感謝關(guān)羽為民除害,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三這天,家家戶戶殺羊煮肉,吃羊肉泡饃。到了明、清兩代,河?xùn)|的解州、北相、夏縣等地都有不少專營羊肉泡饃的攤店,相互競爭,使羊肉泡饃技術(shù)日臻完美。運(yùn)城羊肉泡饃各具特色,出現(xiàn)了解、相、夏、津四大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