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滕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富裕,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忽然有一天,變得天昏地暗,劈雷閃電,大雨下個不停。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是玉皇太帝把一條犯了天規(guī)的白龍貶下凡間。但它執(zhí)迷不悟,仍然不守規(guī)矩,危害百姓。
老百姓們不知老天爺為什么發(fā)怒,都紛紛在家里燒香磕頭,請老天爺別再下雨了。正當人們苦苦哀求的時候,那條惡龍在雨中現(xiàn)身了,只見它張牙舞爪,惡狠狠地對老百姓們說:如果人們不把豬、牛、羊送到它說的地方,它就要興風作雨,淹沒莊稼。百姓們害怕,只得答應了它。那惡龍見答應了它,便收了法術,等待美餐去了。
等惡龍走后,百姓們只好把牲畜送去,年年如此。沒幾年牲畜都叫惡龍吃光了,惡龍還是天天要,而且飯量越來越大。老百姓唉聲嘆氣,愁眉緊鎖,但又沒有一點辦法。
有一天,有個白胡子要飯的老頭來到這里,聽人們說了這件事,便對百姓們說:“這是一條惡龍,不能再叫它作惡了,要除掉它!比藗兟犓@么一說,都很高興,但馬上又猶豫起來了:就這么個年老的老頭,能把惡龍除掉嗎?可不能害了他呀。老頭沒等人們說出來,好象看透了他們的心思一樣,堅決他說:“我是有辦法除掉它的,只要你們今晚把牲畜、好酒多送些就行了,不要為我擔心!
等天黑了,也就是該給惡龍送飯的時候了,人們就按老頭說的做了。那惡龍肚子正餓,見了這么多的東西,張嘴便吃、便喝,那真是風卷殘云,不一會兒就酒足飯飽,呼呼地睡著了。這時,老頭從人群里走出來,伸手從衣抽里掏出個象小手指般的塔,向著那龍便罩了下去。說也奇怪,那塔見風就變得很大了,一下于把龍罩住了,那惡龍還在做美夢呢。
人們見了這情景,都驚呆了,等他們想起來謝謝老頭的時候,老頭已經(jīng)不見了。他們四處呼喊,只聽頭上有人說話,抬頭一看,正是那老頭兒,人們便呼啦一下全跪下磕頭。就聽老頭在半空中說:“我是玉黃大帝派來除掉惡龍的。那惡龍被塔壓住了,它永遠也不會作惡了。你們以后就放心種莊稼,好好過日子罷!闭f完就不見了。
這就是龍泉塔的來歷。
【篇二】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西沂河岸邊,王莊村的東頭有半間草屋,里邊住著忠厚老實的王小。他自幼父母雙亡,孤身一人,靠打柴為生。這天在山上打柴,見從東南方飛來一只大鳥,落在半山腰里,身上發(fā)出萬道金光。站一會兒,翅膀一抖就飛走了。王小跑過去,見地下有一枚制錢,便拾了起來放兜里,打完柴,在回家的路上,覺得身熱口渴,就放下挑子,爬上路旁的山楂樹摘山楂吃。樹下來了一老一少,王小聽他們說:
“師傅,咱們要枚銅錢干什么用?”
“那是寶,用紅絲線栓上放進海里,龍王會請你進去,要什么他就給什么。”他二人走后,王小從樹上下來,心想: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那鳥可能是鳳凰,這制錢也許就是他們說的那寶貝了。他決心去試試。
王小走了半月到了東海邊,他拿出銅錢,拴上紅絲線拋入海中。海面立時波濤洶涌,海水翻騰,不多時,海里上來兩個分水夜叉,把王小請入龍宮。龍王親自迎接,設宴招待。席間龍王問王。骸安恢⑿塾煤畏χ笪覗|海沸騰,”王小掏出銅錢遞給龍王,龍王是識寶的:“好個鬧海錢,天下只此一枚,真是價值連城。 蓖跣∫婟埻醴Q贊,就說:“龍王喜歡,我就送給您了!饼埻跤煮@又喜:“謝英雄的饋贈。我龍宮珍寶也不少,隨你挑任你選!蓖跣∫娨粋金絲叭兒狗,脖上套著鈴鐺,搖頭擺尾,蹦蹦跳跳。心想:我要有這性靈作伴,晚上就不孤單了,于是開口道:“我很喜歡這只金絲叭兒狗!饼埻醮篌@,臉都變了色。原來這小狗是他最疼愛的公主三娘,她聽說有凡人入宮,纏著父王要看,女孩不便拋頭露面,才變作金絲叭兒狗的。龍王雖然舍不得,可有言在先,不能拒絕,只好答應了。
王小攜著金絲叭兒狗,回家把它放在屋里。自己和以前一樣,鎖上門,拿了扁擔上山打柴。到晌午回來,開開門一看,桌上放著熱騰騰的飯菜。王小心想是鄰居送來的,吃了又去打柴,回來還是有桌飯菜,一連三天都是這樣。王小好納悶,這天他裝著去打柴,偷偷藏在爛席筒里。天剛晌午,見小叭兒狗打個滾兒,變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過紙疊上,用剪子一鉸,吹一口氣,立即出現(xiàn)一桌飯萊。王小從席筒里鉆出來,女子羞羞答答,向王小說了自己的身世,并說愿與王小結(jié)為夫妻。王小滿口答應,就在半間草屋里拜了天地。
三天后的晚上,龍女三娘剪子鉸紙,吹口仙氣,平地里起來錚明瓦亮的摟臺殿閣。小兩口住了進去。
這事傳到皇宮里,薛王帶著文武百官來看。這昏王見三娘長得貌美,起了歹心,便對王小說,“你在門前打十二眼井,井旁都要有一棵垂柳,井里都要有兩條半斤重的鯉魚。明天有一樣辦不到,拿三娘頂替。”說完拂袖而去,王小犯了愁,三娘說:“郎君莫愁,明天薛王來,自然無話可說!
第二天一早,薛王來了,見十二眼井里魚躍水動,十二*垂柳風吹枝搖。薛王看傻了眼,可他還不甘心,就又對王小說:““你院里擺上二十匹馬,都是粉鼻粉眼粉肚皮,馬上都坐俏佳人。今天我不走了,住你客廳,明天我起來就看!蓖跣∫豢慈锏难凵痛饝。三娘擺酒宴招待薛王臣君,薛王吃飽喝足就睡了,天明醒來,見和他要的一點不差,馬咴咴地叫,在院里兜歡子。薛王難不倒王小,雖然心里不悅,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回去。三娘上前說道:“薛王,民女貢獻一玩物,不知中意否?”說著遞過去拳頭大、狀如鼠的小動物。薛王一看,著實喜愛。問道:“它是何物?怎么喂養(yǎng)?”三娘說:“它叫禍,只吃生鐵喝香油!毖ν跸耄骸跋阌陀械氖,生鐵更不在話下!庇谑菐У溁貙m。
薛王派專人喂禍,那知這小東西越長越大,越吃越多,城的生鐵吃光了,香油喝凈了。薛王下令向全自征收,后來全國的也吃光喝凈了,薛王沒了法,叫人把禍牽出去扔了。誰知禍大城門小,牽不過去,薛王又叫把禍殺死。誰料一百個勇士發(fā)聲喊,持刀向禍刺下時,刀口噴火,立時烈焰沖天,薛王和他的大臣抱頭鼠竄,王宮也化為灰燼了。
后來,薛王征調(diào)民伕,排成長隊,把拆薛城圍墻的舊磚手遞手地傳到兗州,蓋起了兗州府。這就形成了一句歇后語,拆了薛城蓋兗府--手遞手。木石鎮(zhèn)的落鳳山,在這個故事之前叫東山,王小東得寶,證明那鳥是鳳凰,從那人們就把東山改叫落鳳山。
【篇三】二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上海咸雞”又名“鹽擦雞”。相傳在清朝末年上海松江地區(qū),有一個養(yǎng)雞戶,遇上鬧雞瘟,養(yǎng)雞戶為了不蝕本急不可待,便將養(yǎng)的幾百只雞全部殺死。那么多的雞一下子怎么賣得完,他只好用鹽抹擦雞身,將雞腌制處理過夜。第二天早晨上街賣雞,可無人問津。養(yǎng)雞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待到下午,在朋友的勸說下,養(yǎng)雞戶擺起桌子板凳,索性將雞做熟了賣。他架上鐵鍋燒開水,把雞放入水中煮,到了晚上,田地上的農(nóng)民收了工,見養(yǎng)雞戶擺在桌上的雞油光錚亮、香氣撲鼻,掛牌上又寫著“三個銅板一盆雞”,農(nóng)民們都覺得很合算,打上二兩酒,三、兩人圍上一桌吃喝起來!昂,好!果然不錯,是下酒的好菜!”喝酒人嚷嚷起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養(yǎng)雞戶生意紅火,驚動了一家酒樓的老板。養(yǎng)雞戶告訴老板此雞的制作方法,并與老板訂售雞的合約。
酒樓老板制作此雞時,由于雞經(jīng)過湯煮,鹽份在水中流失,于是再用鹽擦,補救雞味效果,取名為“鹽擦雞”。
“鹽擦雞”經(jīng)過長時間在民間流傳,依然保持原有的風味,是四季食用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