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二年級科學優(yōu)秀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
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的現(xiàn)象,及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從對具體事物與現(xiàn)象的觀察比較中認識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的現(xiàn)象。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實事求是,養(yǎng)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4、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自覺做到保護身邊的動植物。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的現(xiàn)象,及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2、教學難點:通過對不同現(xiàn)象的觀察和比較,認識不同季節(jié)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從而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小組活動: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描述不同季節(jié)的詞語、學生活動手冊。
2、教師使用:課件、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四季》課文
學生讀一年級學過的課文《四季》,說一說自己對課文中所描寫的不同季節(jié)中的景物的認識。
2、揭示課題:在不同的季節(jié),我們的家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二、探索不同季節(jié)的現(xiàn)象
1、出示四季的圖片,學生說一說圖片中不同季節(jié)的現(xiàn)象。
2、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看到過這樣的現(xiàn)象嗎?
分組展示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四季的資料。
3、分組討論:我們的。地球家園在不同的季節(jié)有哪些不同?
4、填寫記錄單。
季節(jié)景物用來形容天氣的詞語(溫暖、炎熱、涼爽、寒冷)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看看我們的記錄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分組匯報,教師總結
6、在不同的季節(jié),動物、植物和人們的衣著有何變化?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季節(jié)的變化對動植物和人的影響。
三、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指導學生拼貼一張四季變化圖。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通過我們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
2、請同學們回去后收集秋季的葉和種子,做一個“季節(jié)禮盒”。
【篇二】小學二年級科學優(yōu)秀教案范文
【教材簡析】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1課。教材從“我們生活的世界”這一熟悉的場景引入,引領學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課研究的主題。本課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們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課要研究的材料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探索,讓學生根據(jù)材料對物品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思維,并在分類過程中對材料作初步的觀察與辨別;第三部分——研討,在經(jīng)歷觀察與分類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fā)表關于“按材料對物品分類”的觀點,在觀察的基礎上初步描述各種材料的特點。作為《材料》單元的起始課,本課要幫助學生建立“兩種世界”的概念,讓學生從材料的視角看世界。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對材料的“初始認識”,從而統(tǒng)領整個單元的學習。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許多感性的認識,他們能說出許多材料的名稱,也知道許多材料的特點。但是,二年級的學生對材料的認識主要來自于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無意識的觀察與了解,比較模糊和零散。他們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時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學生對材料的這種模糊概念或錯誤認識都將成為本課教學的起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
2、物品是由各種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類。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并識別構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2、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按材料對常見物品進行分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關注我們生活世界里的材料,發(fā)展研究材料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材料對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導環(huán)保節(jié)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常見材料的特性。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衣服、橡皮筋、燒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樂瓶、玻璃瓶、氣球、金屬勺、小木塊、木筷、回形針、毛巾、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ǚ謩e出示自然景觀圖、城市風光圖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類設計、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橋梁、汽車、電器、服裝、文具等。(引出課題《我們生活的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認識到兩種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這一研究主題,啟發(fā)學生對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ㄒ唬┱J識材料
1、(出示椅子圖片)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當自然世界里的樹木被砍伐下來做椅子、桌子時,木頭就成為了一種材料。木頭是我們生活世界里很常見的一種材料。
2、小組討論: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學詞匯幫助學生描述材料名稱(金屬、塑料、玻璃、橡膠、纖維、陶瓷、木頭等)。
。ǘ┙o物品分類
1、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種物品),你能夠給這些物品按它們的材料分類嗎?
2、說明:這些物品都已經(jīng)標上了序號。
3、出示要求:
。1)把這14種物品按順序在桌面擺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為一堆。
(2)把由同種材料做成的物品序號記在活動手冊的表格中(或由教師單獨發(fā)放活頁表格)。
。3)把無法確定的物品序號寫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樂響起時,整理好材料,準備發(fā)言。
4、分發(fā)材料,小組分類、記錄,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通過給常見的14種物品進行分類的活動,讓學生在比較、分類中體會同種材料不同物品的共同點,感受材料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三、研討
1、我們把物品分成了哪幾類?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適時指導: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樂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師簡單介紹纖維)。
2、每種材料都有什么特點呢?
預設:
塑料——輕、顏色多、光滑
金屬——有光澤、打不碎、會生銹
木頭——黃色、有條紋、能浮在水上
橡膠——有彈性
玻璃——透明、光滑、會反光、容易碎
纖維——柔軟、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組討論后開展全班交流研討。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對物品的分類結果及材料特點的描述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
3、小結: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屬、木頭、陶瓷、玻璃、纖維、橡膠等單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點。
設計意圖:學生先參與分類的活動,后對各種材料的特點進行討論,從中體會每種材料的特性,進而意識到人們就是根據(jù)材料的不同特點制作成不同物品的。
四、拓展
通過課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qū)W生講述人們常常要將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材料的來源,從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究材料的欲望。
【篇三】小學二年級科學優(yōu)秀教案范文
【科學教學目標】1、磁鐵上磁力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
2、兩個磁極接近,有時相互排斥,有時相互吸引。磁極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3、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作出假設性解釋。
4、通過實驗獲取證據(jù),用證據(jù)來檢驗推測。
【教學重難點】
重點: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研究磁性強弱的問題,從某方面對不同的實驗方法做出比較和評價,體會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指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數(shù)據(jù),利用數(shù)據(jù)驗證磁鐵的兩個磁極磁力強。
難點:通過活動,認識到磁極間有吸引和排斥兩種不同的作用:這種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鐵的兩個磁極不完全相同,磁極不同,作用不同。
【器材準備】
小組準備:小鋼珠、大條形磁鐵、回形針,沒有標識的磁鐵。
教師準備:蹄形、環(huán)形等不同形狀的磁鐵,若干紙條(在黑板上直觀記錄條形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xiàn)象時使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實物出示)看,這是什么?(小鋼珠和條形磁鐵)如果把小鋼珠放在條形磁鐵的中間,一松手,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猜測。
2、我們來試試吧!教師演示(多做幾次)看到了什么?(小鋼珠在磁鐵上總向兩邊滾)
3、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釋。
二、磁鐵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同一塊磁鐵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樣強呢?那我們猜條形磁鐵哪些部位磁性強?
2、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樣用科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或現(xiàn)象來證明我們的觀點呢?要比較磁鐵的各部分磁性誰更強,可以怎么比?
3、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4、交流匯報實驗方案。
。1)如果要測磁鐵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針數(shù),該怎么做?磁鐵是放在桌上好呢還是掛起來?可以在條形磁鐵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針?為節(jié)約時間我們可以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板書條形磁鐵,并選擇五個點,回形針怎么放?我們可以一個接一個放(演示)現(xiàn)在放了幾個?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來了,算吸起幾個?注意一定要輕輕的放上去,細心一些。要不要記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針數(shù),記在哪里?在記錄紙上就有這種實驗方法的記錄處,我們來看一下,分別在磁鐵的A、B、C、D、E處下面的括號中記錄下來?
。2)這是比磁鐵各部分吸的回形針數(shù),是一種比較好的比磁性強弱的辦法,還有其它不同的辦法嗎?
。3)能不能比磁鐵各部分吸同一個回形針所需要的距離呢?怎樣量磁鐵各部位吸起同一個回形針需要的距離?用什么材料做的尺來量比較好一些?旁邊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鐵?把回形針放在尺的起始點放回形針,沿著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針,當吸住回形針時,觀察磁鐵離起始點的距離,就是這個部位吸回形針的距離。
。4)如果用小鋼珠實驗,怎么來做?小鋼珠先放哪里?旁邊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鐵?觀察什么?怎么記錄實驗的結果呢?可以用箭頭畫出鐵珠的運動軌跡。
5、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許多好辦法。但課堂上時間畢竟有限,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們先選擇第一種方法進行,好嗎?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6、各小組實驗數(shù)據(jù)匯總。
7、我們一起來觀察分析一下,從我們的匯總數(shù)據(jù)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些什么信息?
8、小結。
我們把兩端磁性強的地方,叫做磁極。(板書磁極)想想一塊磁鐵磁極有幾個?
三、磁極兩極的研究: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磁鐵能吸鐵,如果用一個磁鐵的磁極去吸引另一個磁鐵的磁極,吸引力會更大吧?
2、用兩只手握住兩塊沒有標識的磁鐵,將他們的磁極相互接近,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我們的手有什么感覺?
3、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會推開呢?這樣的情況會出現(xiàn)幾種?
4、我們能準確的說出,兩塊磁鐵相互接近時是哪兩個磁極相互吸引,哪兩個相互排斥?
5、學生討論交流,老師適時引導。
【板書設計】
磁鐵的兩極
磁鐵兩端磁性較強的地方叫磁極
兩塊磁鐵可能相互吸引可能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