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練習題及答案篇一
一、看拼音寫詞語。dù juān
。ā 。
hé shì
。ā 。
jiān bèi
。ā 。
yí dònɡ
。ā 。
shāo wēi
。ā 。
二、在正確的讀音上面打“√”。
系(jì xì)繩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盤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g céng)粉紅色
三、給下列句子中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端:①端正,不歪斜、跂|西的一頭、垌椖糠矫妗、苁虑榈拈_頭、葑屑毜乜础、抻檬制秸啬弥
1.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 。
2.他端詳著這幅畫,陷入了沉思。( 。
3.他端來一把椅子,讓我坐下慢慢說。( 。
異:①不同的、诜珠_、哿硗獾模瑒e的、芴貏e的、萜婀
4.石鐘乳和石筍顏色各異。( )
5.奇花異草不容易養(yǎng)活。( )
6.這是一道奇異的亮光。( 。
四、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ā 。┑纳惩
。ā 。┑挠成郊t
( 。┑墓
。ā 。┑匾苿
。ā 。┑亓髦
。ā 。┑嘏e起
五、仿照例句寫句子。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無論…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讀課文,完成填空。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兩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
1.“孔隙”的特點是_________。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
3.船的進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乘船必須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過孔隙時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杜鵑 合適 肩背 移動 稍微
二、
。╦ì√) (shāo√)。╳ān√)。╭ī√) (yuán√)。╭ū√)。▃hè√) (fú√)。╟héng√)
三、
1.③
2.⑤
3.⑥
4.①
5.④
6.⑤
四、
。ǚ奂t)。ǜ魃。▽掗煟
。。ň従彛。ǜ吒撸
五、無論前進的路上有多少困難我們都會一直走下去。
六、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蓚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2.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
3.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
4.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練習題及答案篇二
一、讀拼音寫漢字,看誰寫得規(guī)范美觀。é jiǎo
。ā 。
shuǐ chénɡ
( 。
shí zhōnɡ rǔ
。ā 。
shí sǔn
( 。
ɡōnɡ shì
。ā 。
shànɡ yuán
。ā 。
二、按要求寫詞語。
1.時寬時窄(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寬時窄(一對反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說說下列句子運用到了什么修辭手法:
1.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
2.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廣大會堂。( 。
3.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再沒法容第三個人的這樣小的小船。( 。
4、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
四、課文內(nèi)容梳理: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覽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___,時間是___________。游覽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
五、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游樂山
媽媽的故鄉(xiāng)四川有一處中外聞名的游覽勝地——樂山。今年暑假和媽媽一起回家鄉(xiāng),我有幸游覽了樂山。
清早,江面上晨霧彌漫。我們由樂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過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匯合口來到有中流砥柱之稱的烏龍山。
烏龍山四面環(huán)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蔭,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贊道:“何處飛來縹(piāo)渺(miǎo)峰,獨立江心江四曲。環(huán)水有山不見山,一聳云樹插天綠。”
我們離船登岸,踏上山間小徑,小徑兩旁竹木蒼翠,不時傳來陣陣鳥語,十分幽雅恬靜。不知不覺悟我們來到烏龍寺,烏龍寺坐落在烏龍山頂。楣(méi)門正中高懸金匾,門上雕刻著十分精美的花卉圖案,顯得富麗堂皇。寺內(nèi)主要建筑有經(jīng)彌陀(to)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方丈室等,這些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莊嚴雄偉。入門為天王殿,殿內(nèi)有四大天王雕塑,一個兇猛,一個嚴肅,一個威武,一個神氣。天王手拿擒妖寶物,個人魁梧高大,形態(tài)莊重。寺中煙氣彌漫,看來寺內(nèi)香火很盛,燒香拜佛者絡(luò)繹不絕。
沿著石鋪小路下了山,過鐵索橋,來到雄偉秀麗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跡豐富,歷史名人題詠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輝煌,并有世界的石佛,因此自古以來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譽。險峻的竣云棧(zhàn)道下,奔騰的江水不時地沖擊著山石,十分壯觀。
順著凌云棧道,我們來到大佛腳下。樂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鑿巖而成,在三江激流匯合處,坐東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長5.6米,單是腳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長滿了綠色的苔蘚,像披著綠色的袈裟(jiā sh。,大佛背山面水,已在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雙慧眼遠眺峨眉,近觀烏龍,雙眼欲睜似閉,神態(tài)端莊慈祥,真是形神兼?zhèn)。其雕刻的精細,充分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技藝,實在令人驚嘆。
夕陽紅著臉兒,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麗的晚霞。此刻,樂山奇景我們盡收眼底。我為祖國有如此輝煌燦爛的歷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按要求完成以下問題:
1.解釋下列成語。
絡(luò)繹不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奪天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記敘順序是:( 。
A、時間變化 B、地點變化 C、事情的發(fā)展
3.填出下列地點變化的缺項。
樂山城( 。ā 。ā 。ā 。
4.用“___”畫出第六自然段描寫大佛高大句子,用“___”畫出這節(jié)中描寫大佛神態(tài)的句子。
5.短文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
額角 水程 石鐘乳 石筍 宮室 上源
二、
1.笨手笨腳 可親可敬 盡心盡力
2.承前啟后 感天動地 聲東擊西
三、
1.擬人
2.比喻
3.設(shè)問
4.排比
四、
葉圣陶 浙江金華雙龍洞 4月14日 路上-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五、
1.絡(luò)繹不絕:形容人、馬、車、船等連續(xù)不斷。
巧奪天工: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
2.B
3.烏龍山 烏龍寺 凌云山 大佛腳下
4.佛像依凌云山西壁鑿巖而成,在三江激流匯合處,坐東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長5.6米,單是腳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長滿了綠色的苔蘚,像披著綠色的袈裟(jiā sh。蠓鸨成矫嫠,已在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雙慧眼遠眺峨眉,近觀烏龍,雙眼欲睜似閉,神態(tài)端莊慈祥,真是形神兼?zhèn)洹?/p>
5.升華主題,總結(jié)全文。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練習題及答案篇三
一、讀拼音,寫詞語。zhè jiāng jiān bèi tún bù yí dòng dēng lù shàng yuán
二、選擇正確的詞義填在括號里。
山上的映山紅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
A.表現(xiàn)出來的活力。
B.活躍;有生氣。
C.英;相貌、身材好。
三、補充詞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
盤曲( )( )
突兀( )( )
顏色( )( )
變化( )( )
1.上面的詞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公路的。
2.上面的詞語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來形容變化很多,使人難以把握。下面的詞語中不是這個意思的是( )。
A.變幻莫測
B.千變?nèi)f化
C.日月如梭
D.反復(fù)無常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練習。
1.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這句話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方法。仿寫句子:這段時間,天空時而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變化無常。
2.照樣子,寫出雙龍洞外洞的特點。
例: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
外洞很大,大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內(nèi)閱讀。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兩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
1.選文中加黑的句子是________句,從側(cè)面點明了孔隙________的特點。
2.用浪線畫出描寫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3.將選文中的“貼”換成“挨”行不行?( )
A.行,意思相近,不影響表達效果。
B.不行,“貼”說明作者是緊緊地靠著船底的,襯托出孔隙的小。
4.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孔隙具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課外閱讀。
春風把我們送到美麗的南翔古猗園。走進古猗園的大門,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墻。你看,假山流水,柳蔭竹林,亭臺樓閣,一對栩栩如生的白鶴正在南飛。啊,多美的藝術(shù)品!老師告訴我們,這堵墻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園的全景。
轉(zhuǎn)過照壁,沿著石鋪的小徑向前走,我們來到了橫跨戲鵝池的九曲石橋。那欄桿、那柱子,都十分別致。站在九曲橋上,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碧波蕩漾、蒼松翠竹、層疊的假山、盛開的鮮花,多么秀麗呀!
走過九曲橋,登上竹枝山,我們便看見了一個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塊黑色的匾額,上面是三個蒼勁有力的燙金大字:缺角亭。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頂、三個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緊握的大拳頭,只有東北角缺了一只。
老師告訴我們:“當年,日本侵略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這兒建立了這個亭子。亭子特意缺了個東北角,以示傷痛。其他幾個角上的大拳頭是表示中國人民的憤怒和反抗!甭犕杲榻B,我們不知不覺地緊握拳頭,心中升起了怒火。
從缺角亭后下山,我們就來到了半浮在戲鵝池上的浮筠閣。在這兒,我看到了對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鏡的戲鵝池池面上,倒映出綠的山,紅的花,古老的石舫,秀麗的白鶴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濃。
繞了一個大圈子,我們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園不愧為江南園林的明珠。
1.根據(jù)意思在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樣。( )
(2)形容器物、陳設(shè)或藝術(shù)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diào)。( )
2.用“____”畫出短文的中心句。
3.作者的游覽順序是( )。
A.照壁、九曲石橋、缺角亭、浮筠閣、照壁
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橋、浮筠閣、照壁
C.照壁、缺角亭、浮筠閣、九曲石橋、照壁
D.照壁、九曲石橋、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閣、照壁
4.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浙江 肩背 臀部 移動 登陸(登錄) 上源
二、B
三、而上 森郁 各異 多端
1.盤曲而上
2.變化多端 C
四、
1.排比 萬里無云 烏云密布 陽光燦爛 狂風大作
2.就算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也不會覺得擁擠。
五、
1.設(shè)問 小
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3.B
4.“孔隙”的特點是狹小、黑、險。
六、
1.(1)栩栩如生
(2)古色古香
2.啊,古猗園不愧為江南園林的明珠!
3.D
4.表達了作者對古猗園的喜愛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