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經(jīng)典傳奇故事【篇一】
清末年間,江南有個善做銅器的匠人,名叫楊順。楊順雖說主要靠做銅器為生,但他在村里還有幾畝薄田,種些稻子,以作口糧。每年農(nóng)忙時節(jié),楊順都會去田里忙活,讓女兒貞菊為他送飯。
這一年,貞菊剛滿十八歲,長得苗條美麗,楚楚動人,里長楊茂早已對她垂涎三尺。這楊茂家里有錢,衙門里有人,自然不會將無權(quán)無勢的楊順放在眼里,他一心想著要把貞菊弄到手。
楊順家的地離村子很遠(yuǎn),貞菊每次送飯都要走上六七里山路,楊茂打算就在半道上埋伏,趁貞菊不備,將她拖到路邊的竹林里。但考慮到自己也是有正經(jīng)家室的人,與楊順家也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論輩分,貞菊還得管他叫聲叔,于是,楊茂在市集上買了一張面具。
第二天,楊茂早早地吃過了午飯,懷揣著面具,先行來到竹林里,眼巴巴地等著貞菊到來。也就半炷香的工夫,貞菊便提著竹籃子急匆匆地來了。楊茂趕緊將面具戴上,看準(zhǔn)時機,捂住貞菊的嘴巴,將她拖進了竹林。但貞菊身材高挑,楊茂相對瘦小,那楊茂一時竟制服不了貞菊,反讓貞菊在糾纏中,一把將他的面具給扯掉了。
貞菊怎么也沒想到,眼前這個無恥之徒,竟是自己的族叔。她杏眼圓睜,驚呼道:“茂叔,怎么是你?”
貞菊這一問,反讓楊茂不知所措了,只好支支吾吾地說:“茂叔跟你鬧著玩呢。你去忙吧。”說完,楊茂便理了理衣衫,狼狽地走了。
貞菊的衣服已有多處被楊茂扯破,竹籃也翻了,好在今日送的是包子,稍微撣一撣上面的土,還是可以吃的。于是,貞菊便繼續(xù)上路,給楊順?biāo)惋埲チ恕?/p>
楊順見到貞菊后,發(fā)現(xiàn)她的衣服又臟又破,忙問她是怎么回事。貞菊支支吾吾了一會兒,還是說出了實情。楊順聽罷,氣得當(dāng)場便將包子一扔,找楊茂說理去了。
此時,楊茂早已回過神來,對于楊順的斥責(zé),他臉不紅心不跳,一口咬定這事壓根沒發(fā)生過,如果楊順覺得自己女兒太清白了,想把女兒的名聲搞臭,那就不妨接著說,接著鬧。
楊順被楊茂說得啞口無言。想來想去,他覺得女兒的名聲要緊,只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將這屈辱忍了下來。
楊順父女以為這事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十來天后,村里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竟無故多了起來。每當(dāng)貞菊走在路上,總會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說她笑話。楊順也有同樣的感覺,他覺得村里人好像都在恥笑他。他忍不住多方追問,才明白了事情的起因。
那是五天前的晚上,村里有戶人家辦喜事請了楊茂。楊茂喝醉之后,向村里的幾個后生炫耀說:“你們不都覺得貞菊漂亮,喜歡貞菊嗎?晚了,貞菊早已被我拿下了!
后生不服道:“茂叔,你喝多了,別再胡說了,傳出去對貞菊不好!
楊茂惱怒道:“誰喝多了?我清醒著呢。你們幾個不信?就在五天前,貞菊給楊順?biāo)惋,路過村北的那片竹林,我就在竹林里睡了她。還不信?她皮膚可白可水靈呢……”
就這樣,楊茂和貞菊在村北竹林里的事不脛而走,如今也終于傳入了楊順的耳朵。楊順氣得簡直要發(fā)瘋,他決定去告官,他覺得只有衙門出面,才能還自己女兒一個清白和公道。
縣太爺受理了楊順的案子,并讓楊順父女與楊茂當(dāng)堂對質(zhì)。只聽楊茂在堂上大言不慚地說:“那天中午,我正在竹林里一塊大石頭上歇腳,楊順女兒剛好路過,我與她打了聲招呼,聊了會兒天。她說她也走累了,我便邀她同坐石頭之上。楊順女兒說,最近她娘一直生病,看郎中花了很多銀子,再也看不起了,想問我借錢。我說我最近也剛好手頭緊。她一再懇求我?guī)蛶退,并說只要我答應(yīng)借錢給她娘治病,她愿意陪我睡一覺,她一邊說一邊就脫衣服。別說我實在是手頭緊,就算我真的有錢,我也不能占她便宜。我有老婆孩子,她是黃花大閨女,論輩分我還是她叔叔,我能下得了手嗎?我就說姑娘啊,叔知道你孝順,但叔最近確實沒錢,而且你以后還要嫁人,這樣不好,你趕緊把衣服穿上,別凍著。叔還有事,叔這就走了。就這樣,我就出來了。”
聽了楊茂的供詞,楊順父女氣得直發(fā)抖,并大呼冤枉?h令轉(zhuǎn)頭問楊順:“你老婆是不是一直生病,在請郎中呢?”
這倒是事實,楊順老婆是有名的藥罐子,而且誰都知道,楊順家已經(jīng)因為楊夫人的病,折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楊順只好承認(rèn)老婆生病不假,但楊茂方才的話,完全是血口噴人。然而縣令卻認(rèn)為楊茂所說,于情理上是說得通的,如欲反駁,楊順還得拿出更有力的證據(jù)來。
楊順沒轍,只好將貞菊當(dāng)日所穿的那件被楊茂扯破的衣服呈了上來。誰知楊茂一瞧,大笑著說:“這是什么?一件破衣服能說明什么?是被貓抓的,還是被狗咬的?”
最終,縣令只是將楊順父女安慰一番,讓他們搜集更多證據(jù)后再來,便草草退堂了。
這場官司,事實上是楊順輸了。他非但沒有為女兒討回公道、還女兒清白,而且楊茂在公堂上的呈詞一傳開,貞菊更是淪為笑柄,徹底成為了眾人口中那個不要臉的女人。
楊順銅器鋪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以前的老客戶,如今也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楊順無話可說,他只是埋頭做活,以打發(fā)心中滿滿的怨憤。他用了十來天的時間,給自己做了一只銅夜壺。那銅夜壺做成了楊茂的樣子,確切地說,是楊茂抬著頭,張著嘴巴,半蹲著的樣子。每天半夜,楊順都會起夜,把尿撒在這夜壺里。
楊順知道自己很傻,他這樣做不會對楊茂有任何影響,但他還是做了,不為別的,只為出一口胸中的惡氣。
半年后,楊順一家從村里搬了出去,聽說是去了一個沒人認(rèn)識他們的地方,定了居。而就在楊順家搬走后不久,楊茂卻得了病,癥狀很簡單,就是小便不通,有尿,出不來。
楊茂請了當(dāng)?shù)刈钣忻睦芍衼砜矗芍幸灿X得這病沒啥,對他來說,手到擒來。
楊茂也承認(rèn)郎中的藥有效,一吃就好,白天的小便通暢得很。但奇怪的是,只要睡上一夜,第二天起來又是滿肚子的尿,肚子脹得鼓鼓的,卻怎么也撒不出來,只有不停地吃藥,才能一點一點地通出來。
就這樣反復(fù)了一年,郎中也納悶了,滿臉疑惑地對楊茂說:“我行醫(yī)四十年了,治這種小便不通的病,從未如此費時費力,怎么到你身上就不停反復(fù),斷不了根呢?”
直到此時,楊茂才認(rèn)識到了自己這病的嚴(yán)重性,也就顧不得什么臉面,向郎中坦白了一件事。
原來自從一年半前的某天起,他每天半夜都要做一個夢。他夢見自己抬著頭,張著嘴巴,半蹲在地上,而這時,會從天上瀉下一股泉水,這泉水不偏不倚,正好注入自己的嘴巴,灌入自己的肚子。
等到肚子一脹,人也就從夢中驚醒過來。每次醒過來,就發(fā)現(xiàn)自己果然已經(jīng)憋了一肚子尿,卻怎么也撒不出來。
郎中聽了楊茂的話,沉思了半天,才嘆息道:“有些病啊,神醫(yī)也沒辦法。”
說完,郎中便搖著頭,無奈地離去了。
長篇經(jīng)典傳奇故事【篇二】
這是深秋的一天,張三和李四背著鋼叉來到樹林里尋找火狐貍。據(jù)說火狐貍渾身彤紅,跑起來像一團流動的火。老輩人說,這種狐貍歲數(shù)大得成了精,渾身都是寶,獵殺到手,一輩子吃喝都不愁了。村里也有人上山獵狐,卻都是有去無回。今年天旱歉收,村民們都要活不下去了,于是張三和李四一咬牙,上山來碰運氣了。
兩人已經(jīng)在大山深處轉(zhuǎn)悠三天了,發(fā)現(xiàn)許多半掩白骨的陷阱,難怪那些獵狐的人都有去無回,原來是死在陷阱里了。張三到處看看,小聲說:“李四哥,我們還是回去吧,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李四苦笑一聲:“回去還不是等死?再往里面走兩天,如果沒有獵到火狐貍,就回家!
忽然,兩人掉進了一個陷阱里,陷阱很深,兩人被繩套死死捆住,繩套是動物的筋做的,越掙扎越緊,最后,兩人只得放棄了掙扎。張三仰天對著洞口高喊:“有人嗎?救命。 崩钏泥洁斓溃骸笆∈×獍,我們在這深山老林走了三天,連個人影都沒有看見,哪里有人?”張三哭著說:“那只有等死了嗎?”
這時,有個人在洞口探了探頭,又消失了。兩人都嚇得一哆嗦,那不是劉大頭嗎?劉大頭已經(jīng)失蹤六年了。六年前,劉大頭的娘生病,為了弄到錢給娘治病,劉大頭上山獵火狐貍,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張三低聲說:“我們是不是見鬼了?”李四沒有搭腔,身體抖了一抖。
不一會兒,從洞口滑下一根繩子,劉大頭順著繩子滑下來,用刀割斷兩人身上的繩套,讓他們順著繩子爬上去。上到地面,兩人定了定神,看清這人果然是劉大頭,只聽他說:“這里到處都是陷阱,你們跟我來吧!
劉大頭帶著他們七拐八拐,來到一間小木屋前,屋子里生著火,鍋里燒著水。劉大頭用木盆打來熱水,讓他們洗把臉,然后拿起刀,在木板上剁下幾塊兔子肉,架在火上烤熟后分給兩人吃,他自己則拿起一塊生肉啃起來。見兩人驚訝地望著自己,他笑著說:“我習(xí)慣了,剛開始沒有火種,才試著吃生肉,其實味道不錯,你們試試?”兩人連忙搖搖頭。
張三大著膽子說道:“劉大哥,六年前你進山后,一直沒有回去,大家都傳說你不在人世了!
劉大頭笑一笑,幽幽地說道:“我覺得回去沒意思,待在山里挺好!
李四接著張三的話說:“你走了不久,大娘也不見了!
劉大頭說:“我把我媽接到山里來了。山里有現(xiàn)成的草藥,我給她治了幾年病,她上個月去世了,就埋在那里。”說著,他往門外一指,不遠(yuǎn)處果然有一座新墳,在夕陽的映照下,不知怎的看著有點人。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張三和李四訴苦說,今年的旱災(zāi)持續(xù)了好長的時間,有好幾家扛不住,都出去討飯了,他們倆迫不得已才上山來冒險。劉大頭嘆了口氣,說這山上到處都是陷阱,但凡挖了陷阱的人,都得死。他盯著兩人說:“幸好,你們還沒來得及挖陷阱!睆埲挥傻么蛄藗冷戰(zhàn),問道:“劉大哥,你見過火狐貍嗎?聽說這畜生全身都是寶貝。”
劉大頭眉頭一皺,眼里仿佛閃過一道凌厲的光,他站起身來點亮松油燈,又恢復(fù)了平靜的樣子,緩緩地說道:“千萬不要對火狐貍不敬。聽說,火狐貍已經(jīng)修煉了四百多年,再過幾十年就可以隨意地變換人形了,得罪了它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李四問道:“這么說,陷阱里的人,都是火狐貍殺死的?”
劉大頭忽然笑了起來:“火狐貍是不會輕易殺人的,在修煉還沒有圓滿之前,殺人是一種劫難,沾了誰的血,就只能變成誰的樣子,而且還會被那些人的心性影響,降低功力。那些歹毒之人,殺了他們等于自毀功力。不過,火狐貍也沒有饒過那些人,引著他們掉進自己挖的陷阱里,讓他們自取滅亡!
張三和李四同時松了一口氣,之前兩人心里都在犯嘀咕,這劉大頭看著有點怪異,會不會是火狐貍變的?現(xiàn)在看來不是的。
李四說道:“原來火狐貍還不會變成人啊,那就不怕了,它要是變成人,就防不勝防了!
劉大頭笑了笑,說:“早點睡吧,明天我送你們下山!
第二天一大早,張三和李四醒了,劉大頭卻不在。兩人走出木屋,張三忽然叫道:“快看,火狐貍!”果然,不遠(yuǎn)處有一只火狐貍正望著他們。兩人連忙拿起鋼叉,向火狐貍追去。跑著跑著,張三停了下來,猶豫地說:“李四哥,要不我們別追了,劉大哥昨晚說過,這火狐貍專門引誘人上當(dāng)?shù)!?/p>
李四說道:“劉大哥不是說了嗎?火狐貍會讓挖陷阱的人自取滅亡,我們又沒有挖陷阱,怕啥?”
于是,兩人一直追到山崖邊上,火狐貍卻不見了蹤影。張三忽然指著地上叫道:“金疙瘩!”李四低頭一看,地上果然散落著兩塊金疙瘩,兩人各自撿起一塊,臉上滿是興奮:這么大的金疙瘩,足夠一家人吃喝十幾年了!看來沒必要獵火狐貍了。
這時,李四突然指著后面喊道:“火狐貍!”張三回頭一看,李四伸手就要將他推下懸崖。誰知張三早有準(zhǔn)備,一把抓住李四的胳膊,兩人就在崖頂上扭打起來。張三罵道:“你想獨吞金疙瘩?狼心狗肺的小人!”李四冷笑道:“你還不是一樣?”張三氣喘吁吁地說:“當(dāng)然了,但我沒想到你下手這么快。”李四喘著粗氣說:“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忽然間,劉大頭的聲音傳來:“人性本惡,果然如此。哎,就因為貪婪,人類才不斷騷擾火狐貍的清修……我真不該救你們。”
張三和李四看見劉大頭走過來,只好松開手,各自抱著一塊金疙瘩,訕訕地站在一邊。
劉大頭說:“昨晚關(guān)于火狐貍的故事還沒講完;鸷偛⒉幌胱兂扇耍绻蝗俗プ,無奈之下殺了人,它就只能變成這人的模樣,要等到五百年滿,才能自由變換形象!
張三、李四二人看著劉大頭嘴里冒出的尖牙,瑟瑟發(fā)抖,他們已經(jīng)知道面前的劉大頭就是火狐貍,然而無路可逃,他們只好繼續(xù)聽下去。
“那一年,來了一個想捉火狐貍的人,他很聰明,無論火狐貍怎么引誘,都不會掉進陷阱里。就這樣,雙方斗智斗勇了好幾天。有一天,火狐貍引誘那人時,不小心被樹藤絆倒,被捉住了;鸷偀o奈,只得使用法術(shù),讓那人變得昏昏沉沉的,然后一口咬向那人的喉嚨。那人臨死前,哀求火狐貍幫他完成一個心愿,火狐貍答應(yīng)了,因為那人是個孝子,心性不壞!
劉大頭說完,舉起手里的一個獸皮袋子說:“我給村子里每戶人家都準(zhǔn)備了一個金疙瘩,幫他們渡過難關(guān)。本來我想讓你們帶回去的,現(xiàn)在不放心。走吧,我送你們下山!
張三和李四丟掉鋼叉,隨劉大頭走下山去。在村口,劉大頭把袋子遞過去,讓他們分給村民們,叮囑道:“這是火狐貍送的禮物,記住,你們要是貪了,就只能自取滅亡。還有,告訴人們,不要再打火狐貍的主意了!
張三和李四忙不迭地答應(yīng)下來,回村里去了。直到他們進村了,劉大頭往地上一滾,變成一只火狐貍,向山上跑去。
長篇經(jīng)典傳奇故事【篇三】
民國年間,北平有位張三爺,是鹽業(yè)銀行的董事、的收藏家,也是個京劇票友。
這天,三爺正在琉璃廠的書畫攤前溜達,忽聽一陣胡琴聲,十分悲愴。他心中好奇,順著聲音尋了過去,見一中年男人獨坐小凳,正在自拉自唱《秦瓊買馬》。
三爺走近,發(fā)現(xiàn)地上擺了張紙,寫著“畫賣有緣人”幾個瘦金大字,卻不見要賣的畫。三爺沒吭聲兒,聽中年人唱完一段后才問:“先生,您賣的畫呢?”
不料,中年人卻反問:“您識畫嗎?”三爺愣了一下說:“略懂一二!敝心耆硕⒅蛄艘粫䞍,說:“請。”他起身帶著三爺進了身后的小樓。
兩人進了二樓一間屋,里面一桌一床,別無他物。床上躺個小孩,看樣子在發(fā)燒。中年人展開一幅絹本說:“您瞧瞧!碑嬅嫔蟽H一根墨竹、一叢蘭花,是幅《君子圖》,但沒有落款。三爺端詳了片刻,問:“您收藏的?”中年人眼睛紅了:“三十年了,要不是……”
三爺又瞅了一眼小孩,忽然掏出一卷錢放在桌上:“趕緊去給孩子瞧病吧!闭f完,他離開了小樓。
后來,三爺聽人說,中年人叫梅自傲,靠給古玩鋪記賬謀生,為人孤高清傲,胡琴京戲都會,對書畫也頗有眼力見兒。
半月后的一天,三爺路過琉璃廠,忽然想起梅自傲,便上小樓敲了幾下門,卻無人應(yīng)聲,一問隔壁才知道,今兒早上,梅自傲被偵緝隊逮走了,據(jù)說是賣假畫,被買主告了!
三爺心中“咯噔”一下,落在偵緝隊手里,不死也得被扒層皮,于是他急忙趕到了偵緝隊。見到偵緝隊長后,三爺說明來意,把一疊“聯(lián)銀券”塞進了他兜里。隊長立馬眉開眼笑,忙說放人。
第二天早上,梅自傲便來謝恩了。三爺還禮后問道:“梅先生,您怎么被偵緝隊給瞄上了?”
梅自傲有些不好意思:“說來慚愧,有個老鄉(xiāng)在我那兒暫住,誰知他打著我的旗號,把一幅假畫賣給了個二把刀。二把刀找人鑒別后,告到了偵緝隊。得虧先生出手相救,請容我日后報答!”
三爺連忙擺手:“區(qū)區(qū)小事,不足掛齒!泵纷园羺s十分較真,追問花了多少錢,三爺笑而不答。梅自傲無奈之下,隔天送來一個信封,三爺打開一瞅,里面竟是梅自傲寫的借據(jù),其中包括了上次給孩子治病的錢。
不久之后,梅自傲忽然找上門來,說他得到一個信兒,有人想賣李白題款的《上陽臺帖》,問三爺想不想收藏。三爺大喜,兩人立馬趕到賣主家中。見到字帖后,三爺愛不釋手,賣主見狀說:“日本人出五萬,您要是出價比他們高,就勻給您!
要價過高,三爺聽后沒有言語,梅自傲卻厲聲質(zhì)問賣主:“身為炎黃子孫,卻見利忘義,要把傳世墨寶賣給日本人,你想被后世唾罵嗎?”賣主無言以對,最后同意三萬元轉(zhuǎn)手。
回來后,三爺請來書畫界名流鑒賞《上陽臺帖》,不料,有人說是李白真跡,有人說是宋人偽作,莫衷一是。三爺心里犯起了嘀咕,梅自傲卻力排眾議:“據(jù)梅某所知,這是傳世至今的李白題款之作。我們收藏,藏的是文化價值,真真假假,難道就這么重要嗎?”
三爺如醍醐灌頂,連連點頭。后經(jīng)專家多次鑒定,《上陽臺帖》確為李白真跡。
自此,但凡三爺遇到真?zhèn)坞y辨的字畫,都要請梅自傲掌眼,事后酬謝時,卻均被他謝絕。三爺知道梅自傲過得清苦,隔一段日子,就打發(fā)管家暗中送去一袋白面。次日,他一準(zhǔn)兒會收到梅自傲送來的借據(jù)。時間長了,三爺?shù)某閷侠锒喑隽耸畮讖埥钃?jù)。
半年后的一天,梅自傲看到報紙上一則新聞,說張三爺去上海核查賬目,卻遭到綁架,被勒索200根金條!
梅自傲心急如焚,立馬乘船趕到上海。見到張夫人后他才知道,三爺把幾乎全部的積蓄都用來買了藏品,就連20根金條一時也難以湊齊。梅自傲急道:“這可怎么辦啊?”
張夫人說:“綁匪送來口信,只要老爺交出《上陽臺帖》,就答應(yīng)放人。我想去勸勸他!泵纷园羺s斷然搖頭:“三爺絕不會答應(yīng)!”
不出梅自傲所料,三爺一口回絕了夫人的勸說。張夫人和梅自傲只能干著急,一點轍也沒有。
這天早上,梅自傲對張夫人說出去一趟,就匆匆離開了,到了傍晚也沒回來。張夫人正著急,一個用人跑來說:“夫人,梅先生被極司菲爾路76號的漢*打死啦!”
張夫人大吃一驚,急忙趕到極司菲爾路,見梅自傲一動不動地躺在血泊中。她嚇壞了,慌忙把梅自傲送到醫(yī)院,搶救了過來。
后來,在金融界人士的斡旋下,綁匪收了20根金條,把三爺放了出來。三爺聽說梅自傲重傷的消息后,立馬趕到醫(yī)院看望。
梅自傲不好意思地看著三爺:“真對不住,原本是來幫忙救您,結(jié)果一聽綁匪想訛《上陽臺帖》,明擺著背后是日本人,我一來氣兒,寫了一沓子聲討書到76號門口發(fā),誰知那幫漢*狗急跳墻,對我下了狠手。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三爺緊握住梅自傲的手:“自傲,您是赴滬來看我的人,我已感激不盡,怎么會怪您呢?”
一個月后,梅自傲痊愈出院,右腿卻瘸了;鼐┖,大伙兒前來探望三爺,梅自傲高興之余,唱了一段《霸王別姬》助興。
第二天上午,等三爺醒來后,夫人遞來一個信封:“老爺,梅先生離開了。”
三爺打開信封一瞅,是兩張便箋和借據(jù)。便箋上寫道:三爺,原諒我不辭而別。珍重!借據(jù)則是梅自傲在上海住院期間的全部開銷。三爺想起昨晚他唱的京劇,慨然長嘆:“這個自傲。
后面幾年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三爺十分掛念梅自傲,多次托人打聽,卻始終杳無音信。
一天傍晚,梅自傲的獨子小梅突然尋上門來,見著三爺后,“撲通”一跪哭了起來:“叔,我爹他……走了。”
三爺大吃一驚,一問才知道,梅自傲搬到了天橋住。半個月前,他不小心染了風(fēng)寒,無錢醫(yī)治,再加上饑餓體虛,不幸離世。
三爺追問:“為啥不來找我?”小梅哽咽著回答:“我爹說,您也不寬裕,不能再給您添麻煩了!比隣斝耐床灰眩尫蛉四贸鲆恍┈F(xiàn)錢,讓小梅先去買棺材,他明天一早就過去。
第二天,三爺來到天橋,發(fā)現(xiàn)梅家一貧如洗。望著梅自傲的靈牌,他心中凄涼,不由得叫了聲“自傲啊——”,就唱起了《臥龍吊孝》。
唱著唱著,他忽然掏出一卷紙條,一條條地放進火盆里燒。一旁的小梅發(fā)現(xiàn),那竟是爹寫的借據(jù),他急忙抓住三爺?shù)氖郑骸笆,這借據(jù)燒不得。 比隣攨s不理,把剩余的借據(jù)全扔進盆里,瞬間化為灰燼……
辦完喪事后,小梅拿出一個畫盒:“叔,我爹臨走前,叮囑我把這畫送給您,留個念想!
三爺接了過來,回家后打開畫,發(fā)現(xiàn)竟是那幅《君子圖》。他十分納悶,依自傲的眼力,絕不會收藏一幅無名之作,這究竟是誰的畫呢?
北平光復(fù)后,三爺特意請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鑒定。專家仔細(xì)看完后,一臉驚喜地指著畫中的蘭花:“您仔細(xì)瞧瞧這兒!比隣斈梅糯箸R一瞧,終于發(fā)現(xiàn)蘭花叢中隱隱現(xiàn)出倆字:范寬。
這是北宋畫家范寬的隱字款!
三爺立馬坐車直奔天橋,想把畫還給小梅,誰知早已人去屋空;貋砗,他看著這幅稀世名畫,不由得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