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古代民間故事精選【篇一】
在北京鐘樓頂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鐘聲渾厚有力,宏亮綿長,方圓數(shù)里都能聽到,堪稱“古鐘”。如此巨大的銅鐘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鐘樓原有一口鐵鐘,但聲音不夠宏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鐘。但是三年過去,銅鐘仍然沒能鑄好。皇帝發(fā)怒了,斬了監(jiān)鑄太監(jiān),并限令八十天內(nèi)鑄好大鐘,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鐘的師傅姓華名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為鑄這鐘他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著:“什么原因鑄不了鐘呢怕是缺什么東西吧!”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自幼聰明伶俐,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由于母親早喪,她十四歲就挑起了家擔。如今她十六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誰都夸老銅匠養(yǎng)了個好閨女。
為鑄鐘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狀,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為火候不到”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轉(zhuǎn)念一想:“但是,如何提高爐溫呢”“我有辦法!比A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鐘那天您帶我去吧。鑄鐘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
眼見這最后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群里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著一雙繡花小紅鞋。只見她沖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只繡花小鞋。剎時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鐘!”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鐘最后鑄成了。
為紀念這位獻身鑄鐘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為“鑄鐘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鐘聲凄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鐘樓打鐘啦,鑄鐘娘娘要她那只繡花鞋啦…。”
簡短古代民間故事精選【篇二】
秦朝末年,繼陳勝、吳廣揭桿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諸侯也都紛紛起兵抗秦。其中勢力的要算劉邦和項羽領(lǐng)導的兩支隊伍。陳勝、吳廣死后,原來六國的一些貴族各搶各的地盤,秦將章邯、李由等則趁機打擊起義軍,予以各個擊破,這時,項羽的叔父項梁召開了會議,讓大伙推選一位楚王,以便統(tǒng)一領(lǐng)導抗秦的力量。找來找去,找到了楚懷王的一個13歲的孫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為楚王,也稱為楚懷王。當時,包括項羽、劉邦在內(nèi),各路反秦軍隊的將領(lǐng)在表面上服從楚王的領(lǐng)導,楚王也和大家約好,誰先進秦都咸陽誰就為王。后來,劉邦先進了咸陽,項羽對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變原來的盟約,誰知一請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約,誰先進關(guān)誰做王!表椨鹨宦牷鹆,就奪了楚王的實權(quán),尊他為義帝。后來,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殺了。
不久,劉邦興兵攻打項羽。當時,有一個被人稱為董公的三老(縣或鄉(xiāng)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對劉邦說,打項羽得找個名目,并給劉邦出主意說,可借義帝被殺這件事做點文章。劉邦一聽有道理,于是就大舉為義帝發(fā)喪,并且派人告訴各路諸侯說:“義帝是大家立的,現(xiàn)在項羽指使人謀殺了義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們一道去征伐殺害義帝的人!
在以上這個故事中,“大逆不道”這句成語是指嚴重違背某種封建道德。后來,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專制者對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簡短古代民間故事精選【篇三】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你看,應(yīng)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逼焦制婀制饋砹耍瑔柕溃骸捌钗绮皇悄愕膬鹤訂?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