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一
一、說教材《恐龍》是國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龍的生活年代、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越和活動范圍之廣、數(shù)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及其近親的種類和生活和生活習性,重點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tài)。第六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神秘消失為人類留下了一個謎。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年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tài)、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文中多處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據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使讀者對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有了具體而形象的了解。閱讀訓練的時候,借助網絡環(huán)境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等獨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重點,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上網查找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1)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2)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
(3)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對恐龍的興趣,既而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本文大的特色是多種說明方法并用,如何處理這一內容的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說明方法的確給單調的說明文增色不少,但過于強調文章的說明方法就會把文章“肢解”的感覺。在教學中,弱化“名稱”,注重感悟,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力求既不破壞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又讓學生有鮮明的感受。
三、說教法、學法:
網絡環(huán)境以它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著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yōu)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發(fā)現(xiàn)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以讀為主,通過瀏覽網頁,閱讀課文內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問題,并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方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搜集資料、閱讀資料、思考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信息,并對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旨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學習之路。
四、說課前準備:
1、教師:網頁課件
2、學生:教材不是的課程資源,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各種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學生課前要利用多種途徑如讀課外書、上網、觀看音像資料,掌握豐富的有關恐龍的資料。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切實培養(yǎng)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滲透科學知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通過“讀—思—議—讀“的方法讀懂課文。結合教學設計,我的網頁式課件也緊扣整個教學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恐龍”、“恐龍家族”、“恐龍之謎”、“恐龍之”、“恐龍自述”。這幾大板塊既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濃縮,同時也是我的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種理念體現(xiàn)。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諧、愉快、發(fā)展。
本課準備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一開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xiàn)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時的宏偉場景時,教師在一旁微笑著念著旁白:在兩億年以前,地球上到處是恐龍,恐龍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我們人類對他們進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新課《恐龍》。這時,學生通過視聽去感受,看到不同種類的恐龍,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導入之后,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后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之后,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下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既作者是怎樣生動形象地介紹恐龍的。為學好下一課,做好鋪墊工作。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二
一、說教材《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xiàn)了一幅各具姿態(tài)、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文章的字數(shù)不多,卻把滿池荷花的美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題材,也是指導學生朗讀和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這節(jié)課我力圖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組課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根據擬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對大自然美的體驗。教學難點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睘榱送黄浦攸c,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圖文對照法;本文利用課文插圖和《荷花》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3、以讀代*。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四、說教學過程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美
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設計《荷花》一課導入時,選用了猜迷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出示荷花圖,讓學生欣賞后用詞語描繪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被激發(fā),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師生交流后揭題板書。
。ǘ┳灾魈骄,尋找美
本文語言優(yōu)美,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初讀課文,談讀后的感受,使學生整體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畫下來,反復誦讀,并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后的感受。
。ㄈ﹨R報交流,體驗美
學生通過上述兩個環(huán)節(jié),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定會產生一些疑惑。在學生匯報交流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時,教師可隨機出示圖片或視頻,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感悟。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讀出美,使教學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學描寫荷葉的句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荷葉特點的詞語“挨挨擠擠”,通過看圖理解,有感情朗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并教給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課文這一學習方法。而“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緊緊抓住“冒”字進行引導。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什么樣子呢?誰來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緊接著又抓住“冒”字,通過多種形式練習有感情朗讀。又如,教學描寫荷花三種姿態(tài)的句子時可分三步走:
。1)讓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
。2)圖文對照,讓學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讀出它的美?”激發(fā)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比讀、評讀、表演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感受了、體會了、讀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師還準備了貼畫,要求他們在黑板上貼出荷花的美。
。ㄋ模┖檎b讀,釋放美
在第二段體驗美的基礎上,第三、四段使美感進一步深化。教師深情引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學生飽含激情,接讀第三段。然后,讓學生想象,除了文中寫到的三種姿勢,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tài)?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畫”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像一下,活的畫是什么樣的?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體會了一池荷花的動態(tài)美,并在表達中抒發(fā)了美,釋放了美。
以此為契機,教師配樂范讀第四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仿佛看到的畫面,接下來課件展示動畫,讓學生想象說一說,似乎聽見蜻蜓和小魚對“我”說了什么話,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被激活。這時,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朗讀這部分,學生感覺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為自己的美所陶醉。
。ㄎ澹┱w回顧,欣賞美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畫面,嘗試自己介紹荷花的美。
。┩卣寡由,深化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告訴學生,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贊美荷花的詩篇,接著,伴隨一首優(yōu)美的民族音樂,教師出示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配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誦。之后,教師用課件展示滿池荷花,讓學生面對大自然描繪的美麗畫卷,說出此時想說的話。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從欣賞、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對大自然的熱愛,讓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得到升華。
五、課外練習
1、看課外書或上網查找有關荷花的古詩。
2、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我也要寫寫自己喜歡的花。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書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直觀形象的貼畫和一個“美”字組成,讓荷花的美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七、總結陳詞。
縱觀本課的教學,首先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堅持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本課教學力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魯迅說興趣是好的老師。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正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守株待兔》。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這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述的一個種田的人在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就自認為不用耕作,守在樹樁胖等著兔子的到來,后結果是毫無收獲,還被人恥笑。這篇寓言蘊含著哲理:要想有所收獲,必須要付出,不能心存僥幸,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懂得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說學情
分析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我所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在不斷發(fā)展,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結合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講解文本時,可以播放相應的圖畫,這種直觀的形象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勸一勸這位農夫,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外,這是一篇文言文,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積累文言詞匯也是一教學重點。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谛抡n標理念,我確定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2、通過朗讀,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合作,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3、懂得不勞動就不會有收獲這一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基于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的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币虼耍趯氕h(huán)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談話導入法,并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我們都愛聽故事,那誰能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喜歡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鄭人買履》《狐貍與烏鴉》),感謝同學們的分享,大家都聽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課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寓言故事講了什么內容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解題,齊讀課題,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們有什么疑問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守株待兔”是守在樹旁,等待兔子的到來。預設學生也會提出疑問:為什么要等兔子到來呢?兔子真的會來嗎?
接著,就是初讀文本,我會播放名家范讀,引導學生圈畫難認或難理解的生字詞。為了解決生字詞,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并對重點生字詞和文言詞匯進行強調,引導學生積累。
然后,我會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于斷句我會進行指導。
后就是疏通文意,讓自讀課文,同桌交流,借助課*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能夠為深入研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ㄈ┥钊胙凶x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表達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夠自主地分析,我會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設置了層層深入的問題:
1、想一想,這個種田人守在樹樁旁,在想什么呢?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學生可能會答出:
、俎r夫很懶惰,想不勞而獲。
、谵r夫是等不到兔子的,會被餓死的。
、凵洗蔚耐米幼驳搅藰錁渡,只是一個意外。
3、你們都是從哪里知道的,農夫不會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學生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4、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進行總結,要想有所收獲就不能懶惰,要有所付出。
5、這樣簡短的文章卻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這種文體的故事跟我們平時所聽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語言簡潔,內涵豐富。
這幾個問題的設置是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文本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更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
(四)延伸作業(yè)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為: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你能勸一勸農夫嗎?
(五)小結作業(yè)
后,我會讓學生談收獲,我進行總結,結束本課。作業(yè)是課堂的眼神,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將這個故事寫成現(xiàn)代文,下節(jié)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