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古代民間傳說故事文字版【篇一】
塞上明珠銀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還有一個動聽的名字——鳳凰城。為什么又叫鳳凰城呢?因為這里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鳳凰又叫火鳥、不死鳥。鳳凰每次死后,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fù)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之稱。據(jù)說鳳凰是幸福鳥,哪里有鳳凰,哪里就有幸福。鳳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人們過著富?鞓返娜兆印6菚r的寧夏,地薄人窮,長年干旱,住在這里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勞作,還是改變不了貧窮。
幸福鳥的事情,傳到了寧夏,百姓們?nèi)找古瓮P凰飛到寧夏來為當(dāng)?shù)卦旄。大雁被大家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飛向江南,將寧夏百姓的心聲告訴了鳳凰。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后,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決定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知道拗不過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七妹走時山林里的百鳥和江南的百姓一起來送行,還給寧夏的人們送了很多禮物。
鳳凰七妹由大雁領(lǐng)路,駕著一朵紅云,朝寧夏飛來。不一會兒,就飛到了六盤山。守在這里的百姓見天空中飄來了紅云,認(rèn)為這是吉祥到來的征兆,于是人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地慶祝起來。
鳳凰來到寧夏后,一刻也不愿停歇,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又飛到了西。她看著眼前的情景驚嘆道:“!這么大一片平川,怎么會干得都裂開了縫啊?”于是她開始這兒劃一道,那兒劃一條,她劃過的地方都變成了一條條淌水的渠道,渠口就連著黃河。
寧夏西夏王陵沒久久,銀川平原已經(jīng)處處是花草樹木,五谷莊稼;牛、羊、馬、駱駝,成群結(jié)隊地奔馳在草原上;六盤山換上了翠綠翠綠的新衣裳,賀蘭山也變成了青山。
寧夏的山山水水變得和江南一樣美麗了。鳳凰心想:“這里的人民勤勞善良,我就留在這里不回去了!彼褜幭漠(dāng)成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各族人民一起耕耘著土地,喂養(yǎng)著牲畜。
有一年,寧夏西部偏遠的地方的異族部落的首領(lǐng)帶領(lǐng)兵馬,如狼似虎地殺進了寧夏山川。他們燒殺搶奪,橫行霸道。鳳凰情急之下把自己變成一座城,將寧夏的老百姓全都裝在了城里,四面城門緊閉,敵人怎么也進不來。一連打了三個月,敵人斷了糧草,就只好撤兵了。以后只要敵人一來,大家就躲進城里,敵人走了又出城繼續(xù)生活。
鳳凰變成一座城后,就托大雁給江南的姐姐們捎信,一是向姐姐們報平安,同時也告訴她們她不再回江南了。從此以后,大雁每年秋天飛向江南,送去七妹的問候;第二年春天再把六姐妹的思念帶回北方的寧夏。
寧夏有一個心腸狠毒的大官,見錢眼開!他聽說黑湖泉里有個金馬駒,就想偷偷地弄到自己手里。他心想:“我把金馬駒偷走了,恐怕瞞不住鳳凰?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呢?”大官眼睛一轉(zhuǎn),計上心來:“哼哼!要是趁人不注意殺了鳳凰不就一了百了了嗎?鳳凰,別怪我心狠,人為財死嘛!”
第二天天沒亮,他就帶上寶劍,悄悄地來到鳳凰居住的地方將其脖子砍斷?墒秋L(fēng)凰的心沒死,她依然掛念著寧夏山川,掛念這里的百姓。她的鮮血流成了一條溝渠,灌溉著她心系的土地,養(yǎng)育著她熱愛的人民。
人們?yōu)榱思o(jì)念鳳凰,為了記住她為寧夏山川所做的犧牲,就把她變做的銀川城叫做“鳳凰城”。
精選古代民間傳說故事文字版【篇二】
有關(guān)呂布傳奇性的出生和神話般的成長,在五原縣有很多流傳。
相傳東漢章帝年間北匈奴進犯南匈奴及漢朝領(lǐng)地時,呂布祖父呂浩(時任憲部越騎校尉)奉命留守邊塞。呂浩攜妻兒率部駐扎五原郡地,定址北河(黃河舊道現(xiàn)烏加河)南岸五原縣塔爾湖五分橋東,大興土木,建城筑堡(今城圪卜就是由此而得名),開荒農(nóng)耕,并逐步發(fā)展畜牧業(yè),紡織業(yè),冶煉治陶業(yè)等,固守邊關(guān)。
呂布祖父去世后,其父呂良繼任,娶妻黃氏,系五原郡補紅灣(今五原縣城西補紅村)人,是一大戶富豪財主之女。黃氏聰明賢惠,知書達禮,善染織(后成為染織作坊主事)。黃氏生有四女,苦于無子。一日,隨夫到白馬寺廟(今五原縣錦旗東五里處,由于黃河淘堤已毀于河底)拜佛求子。
歸來當(dāng)晚,黃氏得一夢,夢見有一猛虎撲身而來,黃氏見狀急喚丈夫趕打,老虎卻溫順地臥于身旁。不日黃氏身感有孕,懷孕12個月未見生產(chǎn),百感焦慮。
后來,黃氏移至染織作坊,突然屋外人聲大嘈。眾人紛紛出外觀之,但見西北上空彩虹映現(xiàn),光彩奪目,此景奇異。隨之五原山地崩裂,地動山搖。黃氏欲生,身感不適,腹中疼痛難忍,盆骨悶脹,羊水外溢,寸步難行,隨臥于布匹之上,不久產(chǎn)生一男嬰。
男嬰出世更為奇事,但見臍帶自斷,雙目有神,兩拳緊握,站立面前,黃氏驚奇,急擦去污物抱于懷中。后說與丈夫,呂良心中大快:“吾兒神也。”因出生布上,故起名呂布。
呂布從小隨母習(xí)文作畫,聰慧好學(xué),一點就通,過目不忘,他生性好斗,力大過人,喜舞槍弄棒,身高體重超出常人,同齡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視而遠之,唯有同女孩在一起溫順體貼,判若兩人。
呂布卻總喜歡和大人們在一起,問這問那模仿學(xué)習(xí)。從五歲起常隨牧馬人野外放馬,并喜愛馬,只要一見馬精神十足,興奮的不得了。他騎在馬上手舞足蹈,手持一根木棍酷似一名勇士,那時他能持棍刺擊野雞野兔。七歲時,單獨騎馬追擊野狐山鹿,從無空手而歸,經(jīng)常將重于他幾倍的小馬駒抱起玩耍,有時舉過頭頂。
九歲那年,隨父母到補紅灣拜見外公,外公殺羊招待,大人們在羊群中逮羊不得手,他卻上去生擒兩只,觀者為此驚嘆,外公見狀大喜,當(dāng)即送與好馬一匹。從此呂布與馬為伴,精心料理,愛馬如癡,從不離胯。
十一歲時,匈漢兩族邊民在白馬寺廟舉行大型慶典,呂布隨父前去參加,在賽馬比賽中,他的騎技超人,馬快如箭,雄姿展現(xiàn),一舉取得了騎手榮譽。好斗的呂布,在觀看摔跤比賽時,他看到摔跤手屢戰(zhàn)屢勝全無對手,心中不服,獨自沖入賽場,大聲喊道:“我來試試!”
摔跤勝者見是一童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瞬間二人扭在一起。經(jīng)過幾個回合較量,呂布竟將身高和體重比他超出幾倍的大力士摔跤手撂翻在地,頓時轟動了整個賽場,人們呼之為大力士神童。
從此,五原地區(qū)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并引以為自豪。漢靈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鮮卑部落軍事聯(lián)盟四處武力擴張,對東漢進行掠奪戰(zhàn)爭。東漢邊將大舉南遷,時年,呂布隨父南撤到山西境內(nèi),歸附為并州刺使丁原部下。
呂布從此離開了五原縣,開始了他橫掃千軍最后悲壯結(jié)局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