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兒童能夠辨別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別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這個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處于()。
A.前運算階段B.形式運算階段
C.感知運動階段D.具體運算階段
【答案】A。解析:處于前運算階段(2~6、7歲)的兒童“自我中心主義”突出,即考慮一切事情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以自己為中心,總是從一個角度來觀察事物,不考慮別人的意見。他們還不能從事物的變化中掌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如這個階段兒童只能辨別自己的左右手,知道A=B,B=C,但不能得出A=C。
2.小學生在課外開展的氣象觀察、標本制作等活動屬于()。
A.科技活動B.學科活動
C.社會活動D.技能活動
【答案】A。解析:科技活動有多種形式,如科技班會、科學知識講座、參觀、調(diào)查、科技演示、科技知識競賽、科技游戲等。氣象觀察、標本制作等屬于科技活動。
3.孔子主張學習過程應包含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它們是()。
A.導、學、習、行B.學、思、習、行
C.聞、行、忠、信D.知、情、意、行
【答案】B。解析:孔子主張學習過程包括學、思、習、行。
【知識點】教學實施——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概念——孔子的學習過程觀
4.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地發(fā)展,甚至擺脫社會影響的法國教育家是()。
A.杜威B.盧梭C.裴斯泰洛齊D.洛克
【答案】B。解析: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甚至擺脫社會影響而發(fā)展的教育家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愛彌兒》一書中。
5.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辭,有人長于數(shù)理運算,上述現(xiàn)象表明,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
A.順序性B.連續(xù)性
C.不均衡性D.差異性
【答案】D。解析:題中表明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差異性。
【知識點】學生指導——個體的身心發(fā)展概述——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個別差異性
6.教《新型玻璃》時,為了豐富小學生對玻璃的認識,張老師帶領學生去玻璃廠觀看玻璃的生產(chǎn)流程,這種教學方法是()。
A.實驗法B.參觀法
C.實習法D.演示法
【答案】B。解析:老師帶領學生去玻璃廠觀看玻璃的生產(chǎn)流程屬于參觀法。
【知識點】教學實施——教學原則與方法——教學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參觀法
7.在按年齡編班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或?qū)W習成績的發(fā)展變化進行分組教學,這種分組屬于()。
A.內(nèi)部分組B.外部分組
C.交叉分組D.綜合分組
【答案】A。解析:內(nèi)部分組是指在傳統(tǒng)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nèi),按學生的能力或?qū)W習成績等分組。
【知識點】教學實施——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組織的類型——分組教學——分組教學的分類——內(nèi)部分組
8.某寄宿制小學一位學生睡覺時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師應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讓學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B.讓學生下床,用冷水沖洗抽筋的腿
C.讓學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D.讓學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貼上止痛膏
【答案】C。解析:小腿抽筋時輕輕按摩抽筋的部位可緩解不適。
【知識點】學生指導——小學生安全與心理健康教育——小學兒童的安全防范常識——小學兒童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理——其他
9.“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反映的是()。
A.教育影響一致性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
C.正面教育原則D.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答案】B。解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反映的是因材施教原則,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佳發(fā)展。
【知識點】教學實施——教學原則與方法——教學原則——我國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基本涵義
10.衡量學生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要素是()。
A.道德認識B.道德意志
C.道德行為D.道德情感
【答案】C。解析:衡量學生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要素是道德行為。
【知識點】學生指導——小學德育——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