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類經(jīng)驗的組織形式”,這是(C)
A.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論
B.客觀真理論
C.主觀真理論
D.形而上學真理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真理是客觀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為真理是人的思想形式,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客觀性。
2.“理論一定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才能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這句話表明(D)
A.感性認識有待發(fā)展到理性認識
B.真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C.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D.理論和實踐是具體、歷史的統(tǒng)一
本題考查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原理。將題干與被選項連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D,其他各項干擾性不強。
3.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唯理論的錯誤在于(B)
A.夸大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否認或輕視感性認識的作用
B.夸大感性認識的重要性,否認或輕視理性的認識的作用
C.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等同起來
D.認為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是不可靠的
本題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唯理論認為,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理性認識才是可靠的,它不來源于感性認識;經(jīng)驗論則認為感性認識是可靠的,能把兩者區(qū)分開來,就能選出正確答案。
4.溫家寶總理在給一位國務院參事的回信中,引用了兩句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經(jīng)驗是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經(jīng)驗比間接經(jīng)驗更重要
C.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
D.人民群眾的直接經(jīng)驗即實踐是認識的重要基礎
本題考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群眾是認識的主體!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边@是在兩會期間,總理溫家寶談到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問題時,為闡述《政府工作報告》中“只有人民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的治政思想所引用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揭示了只有親身體會才會有一定的認識,強調了認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主要是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來。
5.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說:“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边@句話強調了(B)
A.人們對每一件事物都要細心觀察
B.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的指導
C.人們獲得感性經(jīng)驗的重要性
D.人們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本題考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感性認識中包含著理性認識的因素,人在獲得感性認識時,總是在思維著,并以原有的理論知識為背景,是在理性指導下進行的。不同的人由于理性認識不同,感受就大不一樣。
6.未來學家尼葛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辦法就是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從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看,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是(C)
A.認識總是滯后于實踐
B.實踐是認識的先導
C.實踐高于認識
D.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
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是實踐的先導。列寧曾經(jīng)指出,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實踐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即能夠把人們的思想變成客觀現(xiàn)實,可見,C是正確選項?茖W的認識往往是具有超前的預見性的,是實踐活動的先導,由此可知A和B項是錯誤的。實踐與認識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二者“合一”的觀點是錯誤的。
7.“世人聞秋悲寂寥,我道秋日勝春潮。晴冬一鶴排出去,直領詩情到碧霄”。從唯物論的角度看,這首詩表明(B)
A.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fā)展的
B.人們對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別的
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反作用于實踐
D.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本題考查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一知識點。在反映過程中,主體自身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影響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和重構,從而造成不同的認識結果,但依然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8.在認識論上“跟著感覺走”是(C)
A.唯物主義思想的表現(xiàn)
B.機械唯物論的觀點
C.不可知論思想的表現(xiàn)
D.否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不可知論否認世界的可知性,休謨是近代歐洲不可知論的代表,他認為,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覺,感覺之外是否存在客觀世界是不能回答的。“跟著感覺走”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
9.摩爾根曾長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實際材料,對這種社會組織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寫出《古代社會》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學價值的見解。這件事說明(C)
A.學習有科學價值的書本知識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實際材料,就能獲得理論知識
C.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jīng)驗發(fā)源的
D.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獲得知識的途徑
本題考查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辯證關系。獲得知識可以通過直接經(jīng)驗,即通過親身實踐來獲得,也可以通過間接經(jīng)驗,即通過學習前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總結來獲得。D錯誤,B過于絕對,A不符合題目要求,所以正確答案只能是C。
10.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
A.能否滿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數(shù)人認可
C.能否付諸實踐
D.能否在實踐中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
本題考查對真理概念的理解,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