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節(jié)選課件篇一:《三字經(jīng)》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理清課文內(nèi)容的層次。
能力目標
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思品目標
了解課文講述的道理和事例,從中吸取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
理解字、詞和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給課文正確地劃分層次。
教具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查閱有關資料。課件制作。
第1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誰會背誦三字經(jīng)?給我們大家展示一下。
2.你對三字經(jīng)還有哪些了解?給大家說說。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學者王應麟編撰,后經(jīng)明、清學者補充。它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nèi)容豐富,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
二、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
(一)檢查預習
1.誰來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訂正字音竇燕山讀一聲教五子讀一聲方少時讀四聲擇鄰處讀三聲。
2.倆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讀正確。
3.指名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4.生字我們已經(jīng)都認識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乃得筆順是先寫“橫折折折鉤”再寫撇。杼不要多寫一撇。琢不要忘記寫點。竇是上下結構,注意把字寫勻稱。
提起筆來把字組成詞語寫一遍。
三、看注釋,查字典理解短文內(nèi)容。
1.自己看注釋,查字典,說說短文的內(nèi)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集體交流,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遠;差別大。
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人生下來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異。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對兒童進行教育,他們善良的天性就會因為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對兒童進行教育,重要寶貴的規(guī)律就是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有良好的環(huán)境,曾經(jīng)幾次搬家,選擇好的鄰居居住、安家。有,孟子不好好學習,逃學回家,孟母十分生氣地折斷了織布機上的梭子,以此來教育孟子。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個兒子,都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材。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對兒女只是養(yǎng)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對學生光教育而不嚴格要求,是做老師的懶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你不學習是不應該的,小時候不學習,長大了能有什么作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玉石不經(jīng)過打磨就不能成為有價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四、把課文連起來讀一遍。
第2課時
一、理清課文層次,練習把課文背下來。
1.指名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幾方面來談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體交流,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層:(第一行)人生下來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異。
第二層:(2——5)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講究教育方法。
第三層(6——10)人要學習,要知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3.指導學生按照層次背誦。
第一層比較簡單,學生問題不大,直接比賽就可以。
第二層以提問形式進行背誦練習,如“人生下來為什么要進行教育?孟母是怎樣教育孟子的?”竇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樣?……”在此基礎上男女生對背,后進行背誦比賽。
第三層方法同上。
二、思考。
談談你學習課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誦。
推薦三字經(jīng)全文,讓有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繼續(xù)練習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北京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節(jié)選課件篇二:《三字經(jīng)》
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三字經(jīng)的片段。
2.知道《黃香溫席》和《孔融讓梨》的故事,從故事中明白“孝”與“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學會友愛、謙讓,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學內(nèi)容: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前播放《三字經(jīng)》誦讀)
1.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做個游戲,名稱叫“動作猜猜猜”。準備好了嗎?(請你跟我這樣做:拍手、坐神氣擺好手、認真傾聽狀、舉手)
2.你從剛才的動作中,猜出老師想告訴你們什么?
A、上課要坐神氣。(評:瞧,**就坐的很神氣,老師喜歡)
B、認真聽。(評:是呀,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的回答)
C、積極舉手。(評:老師就喜歡你兩眼放光,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認真樣。)
3.老師這里還有一道題,看看你們能不能回答出來,聽仔細了——你知道,古時候的小朋友上學學的是哪本書?
4.對了,就是《三字經(jīng)》(課件圖片),讀過《三字經(jīng)》的小朋友請舉手。
評價:你們可真愛讀書呢!
《三字經(jīng)》中藏著許多小故事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聽聽《三字經(jīng)》中的故事,學學其中的道理。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老師。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游戲形式導入新課,不僅是對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上課要認真傾聽、積極動腦舉手發(fā)言等的提點,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
1.【出示】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2.聽范讀錄音。
3.想學嗎?老師讀一句,小朋友們跟讀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看誰能把它讀熟了。
指名讀2位(評:你把每一個字音都讀準了;你讀的很有節(jié)奏感。)
5.在這幾句中,藏著兩個小朋友呢,你能找出來嗎?
香九齡中的“香”就是黃香;融四歲中的“融”就是孔融。
設計意圖:畢竟孩子才一年級,對文本的把握還在起始階段。本段學習內(nèi)容,第一個字是人名,第一句話中藏著故事,第二句話則是道理。因此,從全局把握,讓孩子有個整體的了解。
三、學習“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過渡:讓我們先來聽聽黃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聽仔細嘍,待會老師會提問題來考考你們的。
1.視頻《黃香溫席》
2.故事中的黃香做了什么事情呀?冬天給爸爸暖床——溫席,夏天給爸爸扇涼席子
3.黃香幫爸爸溫席,這時他多大?他九歲時幫爸爸冬天暖被窩,原來這故事就藏在“香九齡,能溫席”這句中!境鍪尽浚l來讀好這句?(評:聽出來了,他才9歲;這句告訴我們他做的事情)齊讀
4.從故事中,我們知道,黃香母親生病了,他就照顧他母親。母親死后,冬天他為父親暖被窩,夏天為父親扇涼席子,對父親十分體貼。這就是孝順父母的表現(xiàn)。
(1)【出示】“孝于親,所當執(zhí)”,在這句中,“孝”就是孝順、孝敬的意思。跟老師讀“孝”,孝敬、孝順。
(2)那你知道“孝于親”是什么意思嗎?(孝順父母親)
(3)從孩子出生起,爸爸媽媽就為了孩子操勞,那作為子女孝順父母,就是理所應當要做到的!皥(zhí)”就是做到的意思。
(4)親愛的孩子們,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孝順父母的嗎?
評:會做家務,你是個能干的孩子;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你是個體貼的孩子;學學習上讓父母少操心,你是個懂事的孩子……請你讀好這句。
5.看來,在我們班有一群孝順的好孩子,你們像黃香一樣,處處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父母們的關愛、關心和孝敬。把掌聲送給自己。
6.喜歡小黃香嗎?為什么?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句,把黃香的品質(zhì)牢牢記在心里。
(1)男女比賽讀
(2)四小組合作讀
設計意圖:本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入手,視頻播放了故事,聽故事前還提出了“聽”的要求,目的明確。結合故事,講解本句三字經(jīng)中何為“孝“,繼而拓展到生活中。在明理的基礎上熟讀而成誦。
四、學習“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過渡:《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孝順父母的黃香,懂得了“孝”的道理。孔融身上也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1.豎起小耳朵,讓我們聽一聽《孔融讓梨》的故事。(生上臺講故事)故事講的真好,掌聲送給她。
2.看圖
(1)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評價:剛才的故事你聽的真仔細!
(2)孔融先拿梨,本來能拿到、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師:他把大梨讓給哥哥。這時的他才多大?這就是“融四歲,能讓梨”【出示】告訴我們的故事。誰來讀?
(3)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爸爸看到了是什么表情?他會怎樣夸獎孔融?誰能學學爸爸來夸夸孔融?
(4)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梨讓給哥哥,這是對哥哥的敬愛,【出示】悌于長,宜先知!般,在古代就是尊敬、敬愛得意思。跟老師讀“悌”。“長”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哥哥,“悌于長”的意思懂了嗎?(敬愛哥哥),跟老師讀:悌于長。
孔融4歲就懂得把大梨讓給哥哥們,這個道理他知道,我們也應該從小就要明白這道理。跟我讀:悌于長,宜先知。(男女生讀)
(5)指導讀好整句:我們一起四小組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
3.孔融在4歲時就敬愛大哥,把梨讓給哥哥們,這種敬愛表現(xiàn)在謙讓上。在生活中,你做過哪些事情,表達對哥哥姐姐的敬愛?
評:你也懂得了《孔融讓梨》中的道理,獎勵你讀好這句。
擴大“悌”的:班級里排隊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車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
4.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讓我們齊讀這段文字。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加入了,我們一起合作吧。我讀前面的,你們接后面的。交換過來讀。拍起手兒一起讀。
5.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我們班的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經(jīng)做到了,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把這首《謙讓歌》送給你們。全體起立,跟著老師讀一讀。
《謙讓歌》
好兒童,要謙讓,
好處、方便,我不搶,
要學孔融把梨讓,
先別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小結:孔融四歲能讓梨,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齊讀,把孔融的品質(zhì)記在心中。
設計意圖:《孔融讓梨》的故事,讓一個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來,孩子們聽的可認真了。再結合圖片講解“悌”的道理,繼而將“悌”的擴展,引進社會生活中,讓孩子們明白道理。
五、熟讀成誦
1.我們從故事中認識了孔融和黃香兩位小朋友,從他們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孝順,友愛,謙讓等)
2.聰明的小朋友一定不會放過任何學習道理和知識的機會。自己練練,看誰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賽背、齊背。
3.聽了你們的背誦,老師也想加入你們,和你們一起背。不過,老師想找個搭檔一起來,誰來?(對拍手讀)
4.這樣既有趣,記起來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練練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古時候的人是這樣讀書的,咱們也來學一學古人的讀法。(評:還真是有點古韻呢!)
總結:
小小的《三字經(jīng)》節(jié)選中,藏著許多的道理。難怪這么多人喜歡誦讀《三字經(jīng)》節(jié)選呢。讓我們再次用朗讀表達我們對經(jīng)典文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