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課件篇一:夸家鄉(xiāng)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內容了解淮安的風味小吃和土特產
2、摘樹葉,摘花生的活動,加深熱愛淮安老張集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樂于分享、熱情好客的情感
活動準備:
我們當?shù)氐娘L味小吃圖片(包括食物)多種、濕巾若干片、制作炒花生的材料、包裝紙若干、特色雜志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扮演成旅游團的導游,引導幼兒看到什么?(第一站)帶幼兒回座位后和幼兒一起說出我們人
二、說說是淮安土特產,并拍手聽兒歌(第二站)
1、出示土特產、風味小吃,請幼兒說說自己認識的風味小吃和土特產
2、幼兒和教師一起拍手,聽教師念兒歌《夸家鄉(xiāng)》
三、將幼兒事先分成四到五組,玩有獎問答游戲,并炒,煮,烤花生,開始包裝花生(第三站)
1、玩游戲,給獲勝組幼兒發(fā)送獎品(花生)
2、制作包裝花生,引導獲勝組給大家分享品嘗花生。
3、再次強調樂于分享,熱情好客的情感
活動延伸:
幼兒活動后互相交換雜志閱讀,家庭與家庭之間合作制作出好吃的風味小吃并記錄下來活動反思:在開展《夸家鄉(xiāng)》的主題的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在活動中幼兒參與性極高,但是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還應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細化,多用發(fā)散式的提問啟發(fā)幼兒。
教學反思:
在我們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國慶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班開展了"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主題活動,為增強幼兒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育幼兒關愛身邊的人。
我們班里開展了《夸家鄉(xiāng)》這一教學活動,得到了全班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由于小班的幼兒對于熱愛家鄉(xiāng)的概念和意識雖已有初步的萌芽,但很多孩子還不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家鄉(xiāng)是淮安老張集。于是,在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就以老張集的小吃、特產、水果這些孩子們熟悉的身邊的物品入手,介紹了老張集的風味小吃,獨特的物產。在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泡饃,幼兒對自己的本土吃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部分幼兒都說自己特別喜歡老張集的小吃和泡饃。在達到了預計目標,通過日常的延伸,幼兒對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也更深,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幼兒的主人翁責任情感,對幼兒責任感意識的建立是應當在日常活動中無時無刻的滲透!
同時,老師、家長、小朋友們還在學習兒歌《夸家鄉(xiāng)》活動中,小朋友個個帶家鄉(xiāng)特產圖片,神氣十足的朗誦兒歌,效果特別好。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課件篇二:數(shù)蛤蟆
設計思路:
數(shù)蛤蟆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童謠,它選取了生活中一種常見動物,表現(xiàn)了它們可愛的形象,襯詞的運用也很有特色,不僅增添了民歌風味,而且使兒歌結構更加完整。通過學習《數(shù)蛤蟆》讓幼兒體會民間童謠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童謠,理解童謠內容并學習創(chuàng)編童謠。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從小愛護青蛙。
活動準備:
視頻玩具蛤蟆蛤蟆的叫聲歌曲《數(shù)蛤蟆》
教學過程:
一、放錄音,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幼兒:聽一聽是誰在叫?
二、放視頻,請幼兒欣賞。
1、提問幼兒:圖上有什么?它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領?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2、教師小結:青蛙還有一個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會捉害蟲幫助我們保護莊稼,我們要愛護它,別傷害它。
三、引導幼兒學習童謠。
1、出示一只蛤蟆,請幼兒說說蛤蟆的特征。
(1)提問幼兒:一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一段童謠。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師提問幼兒:現(xiàn)在是幾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二段童謠。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誦讀整首童謠。
四、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童謠。
1、出示第三只蛤蟆,教師提問幼兒:現(xiàn)在是幾只蛤蟆?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把創(chuàng)編好的童謠連起來朗誦一遍。
3、引導幼兒給童謠取名字。
五、復習童謠。
1、引導幼兒復習童謠一遍,教幼兒用方言說一遍童謠。
2、小結: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保護它。還學會了朗誦童謠,又有了新的本領,你們真棒。
六、結束部分:
放音樂《數(shù)蛤蟆》,師幼一起邊朗誦童謠邊表演。
附童謠:數(shù)蛤蟆
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蛤蟆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