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篇一
雨霖鈴·寒蟬凄切
作者: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
、倨嗲校浩鄾黾贝佟
、诙奸T: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芙(jīng)年:經(jīng)過一年或若干年。
、蒿L情: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詞意】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jīng)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篇二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注釋】
。1)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眼前的景象。瀟瀟暮雨在遼闊江天飄灑,經(jīng)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涼。瀟瀟,下雨聲。一說雨勢急驟的樣子。一作“蕭蕭”,義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2)霜風:指秋風。凄緊:凄涼緊迫。
。3)殘照:落日余光。
(4)是處:到處。紅衰翠減:指花葉凋零。紅,代指花。翠,代指綠葉。
。5)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時光消逝,漸漸(過去)的意思。物華:美好的景物。休:這里是衰殘的意思。
(6)渺邈:遠貌,渺茫遙遠。一作“渺渺”,義同。
。7)歸思:渴望回家團聚的心思。
。8)淹留:長期停留。
。9)佳人:美女。古詩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懷念的對象。颙(yóng)望:抬頭凝望。颙,一作“長”。
。10)誤幾回: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只當作心上人的歸舟。語意出溫庭鈞《望江南》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碧祀H,指目力所能達到的極遠之處。
。11)爭(zěn):怎。處:這里表示時間!耙袡跅U處”即“倚欄桿時”。
。12)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專注不已。
【詞意】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jīng)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涼。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guān)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xiāng),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xiāng)?想起妻子,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賞析】
這一首《八聲甘州》,被人評為傳頌千古的名作,據(jù)說就連不大看得起柳詞的蘇軾,也對這首詞表示贊嘆。蘇軾的好友趙令畤(zhì)在《侯鯖錄》卷七中引蘇軾云:“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臨遠,景物描寫中融注著悲涼之感。一開頭,總寫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庇谩皩Α弊肿黝I字,勾畫出詞人正面對著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跋础弊稚鷦诱媲校瑵撏赋鲆环N情心!盀t”和“灑”字,用來形容暮雨,仿佛使人聽到了雨聲,看到了雨的動態(tài)。接著寫高處景象,連用三個排句:“漸霜風凄緊,關(guān)何冷落,殘照妝樓!边M一步烘托凄涼、蕭索的氣氛,連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贊嘆“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趙令疇《侯鯖錄》)。所謂“不減唐人高處”,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壯闊大;凄冷的寒風和著瀟瀟暮雨緊相吹來,關(guān)山江河都冷落了,殘日的余輝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所寫的每一個景色里,都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更多柳永宋詞賞析請關(guān)注詩詞庫的柳永專欄。這三句由“漸”字領起。雨后傍晚的江邊,寒風漸冷漸急,身上的感覺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涼。“關(guān)河”星是冷落的,詞人所在地也被殘陽籠罩,同樣是冷落的,景色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涼圖景,也滲透進了天涯游客的憂郁傷感。“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這兩句寫低處所見,到處花落葉敗,萬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這既是景物描寫,也是心情抒發(fā),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變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許多感觸,何況又是他鄉(xiāng)做客之人。作者卻沒明說人的感觸,而只用“長江無語東流”來暗示出來。詞人認為“無語”便是無情。“惟有”二字暗示“紅衰翠減”的花木不是無語無情的,登高臨遠的旅人當然更不是無語無情的,只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對長江水的指責無理而有情。在無語東流的長江水中,寄托了韶華易逝的感慨。
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篇三
望海潮·東南形勝
作者: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
1、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①近似;②高下不齊貌。
2、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3、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nóng)歷九月。王維《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qū)偃铩薄A馈锻3薄酚小叭锕鹱,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对姟ね躏L·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4、羌管:羌音槍。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
5、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
【詞意】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yōu)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